本网讯 春节过后,记者来到柯桥区平水镇“中禾竹木”采访,企业负责人任祥正在给返乡过春节的外地员工一一打电话,了解他们在企业正月十二正常开工日是否能如期到岗,希望他们尽早到岗。虽然有部分员工答复会如期到岗,但仍有部分员工表示要晚些才来。看着手头上的订单,员工又迟迟不来,这可愁坏了任祥。
据了解,自今年1月至春节期间,“中禾竹木”陆续收到一些大订单,其中一份与国内某上市公司签订的价值2000多万元重竹板材、重竹家具全年战略合作协议,另外还有与美国、荷兰两个国家客户的出口订单,出口订单量也已排到了6月份。
任祥说,随着绿色竹产品生产的重竹地板、重竹家具等装饰材料越来越被认可,企业发展进入爆发期。目前,企业收到的订单产值比去年翻了一倍。产品的走俏,企业也不断增资扩产,虽然设备增多了,但流水线操作员工也亟待跟上。
任祥说,由于企业员工中外地员工占了80%,按以往惯例,每年外地员工们不急于上班,想多休息几天再来,这也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从而出现个把月的用工“空档期”。为了提高员工们到岗率,企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对老员工以每年加薪的方式,减少员工流动;同时对正常开工到岗的员工每人奖励500元,企业还采取由企业出资购买好回公司的返程车票,尽管如此,但仍有一部分员工依旧不来,复工受到影响。
不仅仅是“中禾竹木”,记者在柯桥区钱清镇、杨汛桥镇等地走访时得知,一些中小企业均存在类似现象。因为外地员工回家过年了,目前仍未返回,一些中小企业虽然订单排得满当当,但员工不到岗,也无法正常生产。“原本有20台机器,现在只有4台在生产。大部分员工还没回来,他们要到正月十五以后陆续到岗,生产才会完全正常。”一家汽车零件加工厂负责人说,“一线技术工越来越紧缺。”
目前,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陆续推出招聘会,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架起桥梁。不过,随着“90后”和“00后”就业观念的转变,传统制造业缺工已成普遍现象,尤其是技术性的人才更加紧缺。“单一的提高待遇,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要充分调动这类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把员工变成企业股东,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业内人士说。
作者:记者 王晓宏 通讯员 孟文娟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