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食堂飘出阵阵饭香。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鱼贯而入,美味的午餐早已勾起了他们肚子里的小馋虫。“今天我们吃蛋蒸肉、洋葱土豆和五香素牛肉,还有水果。”六年级学生陈云起一边打开饭盒,一边和记者介绍,“这学期食堂装上了空调,可凉快了,饭菜吃起来更香了。”
这番温馨场景,源于今年越城区对辖区内中小学校食堂提档升级的成果。今年年初,浙江省政府将“提档升级中小学校食堂800家”列入民生实事。
越城区积极响应,总投入近千万元,启动包括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绍兴北海小学镜湖校区、绍兴市灵芝小学等在内的45所学校食堂提档升级工程。截至目前,所有工程已全面完成,6600余名师生享受到了“舌尖上的幸福”。
本次提档升级采取了“硬件改造+软件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在硬件方面,根据各校不同实际,或重新规划功能布局,或新装设备,或改善环境等。在“软件”上,优化食堂加工操作流程,引入餐饮标准五常管理等先进的现场管理方法。
以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为例,学校不仅在学生餐厅安装了12台吸顶空调,还重新合理规划了食堂食品、人员、餐具三大通道,新增单独消毒间,实现了从原料处理、烹饪制作到成品供应的全流程科学化管理。
“这次改造我们特别注意功能分区,粗加工间和切配间都用实墙隔离,蒸饭间和办公室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力争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污染。”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王方坤指着新调整的功能区介绍。
“在设施设备方面,学校更换了风柜、油烟净化器、留样冰箱等一批老化陈旧的设备,同时新增4台消毒柜、1台组合消毒柜、2台蒸饭车以及1台大锅灶等厨房设备,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与此同时,在本次提档升级的学校中,北海小学镜湖校区食堂的改造也同样引人注目。
该食堂自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设施设备和布局相对陈旧落后,已较难满足当下食品安全与操作规范标准。学校在原先布局上,对食堂单一大空间的备餐区域进行了功能布局细分,区分出验菜区、粗加工区间、切配间、操作间、蒸煮间等独立空间,整个工程投入近50万元,显著改善了全校学生的就餐体验。
“在改造之后,食堂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供餐效率大幅提升,孩子们吃得更开心,家长也更放心了。”北海小学镜湖校区食堂负责人韩国安说。
校园食堂,“小饭碗”连着千家万户。据了解,越城区45所学校食堂的提档升级工程也是越城区教体局推进“名食堂、名厨师、名菜谱”“三名”食堂建设的重要举措。此次45个食堂的改造为全区160余个校(园)区实现A级食堂全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并通过“三名”建设持续提升校园餐饮服务质量,让“舌尖上的安全”成为教育民生的坚实保障。
“让学生吃得好、吃得健康,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绍兴越城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食堂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智慧食堂’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食材溯源、营养配餐和在线监督,同时加强厨师培训与菜谱研发,形成‘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校园餐饮文化,真正把学校食堂建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
(内容来源:越城发布)
作者: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