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店没有“欢迎光临”的问候,离店时也不说“欢迎下次再来”。绍兴越城一家“不讲客套”的理发店,却赢得无数回头客。
该店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名叫“无声发艺”。包括店主沈国权在内的3名店员都是聋哑人,这也是他们在绍兴开办的第一家“无声理发店”。
聋哑理发师开起“无声理发店”
安静,这是大多数顾客光顾过“无声发艺”后的第一印象。
全程无推销,也不会播放吵人的音乐,加之得体的布置,让人感觉舒适。座位上摆放着不同年龄、不用性别的发型图样,供客人选择。如有特殊需求,双方也可以在写字板上用文字交流,整个过程安静、高效。为方便客人付钱,理发的价格都清晰张贴在店内玻璃墙上,细致到洗剪吹的每个环节都有标价,童叟无欺。
店主沈国权今年47岁,小时候因突发高烧误用药物导致聋哑。长大后,为了谋求一份生计,他选择从事美发行业,从绍兴来到杭州,自立门户,开了两家理发店。在杭州站稳脚跟后,去年决定回到家乡发展,所以在去年12月开了这家特殊理发店。
出于工作需要,需要有人担任店长。他本来打算考虑正常人,但思考再三后,依然聘用残疾人。沈国权深知这类群体就业形势严峻,他希望给他们一个小小的舞台,让他们能在社会立足。
“无声”成为最好的卖点
“我不喜欢和陌生人聊太多,这里太适合我们这种i人(指性格内敛、内向的人)了。”孙女士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这家无声理发店,便带着两个小孩前来理发。
根据以往的经验,烫发染色时,理发师总会不停地推销各种产品,或者介绍充值活动,令人不胜其烦。不敢厚着脸皮拒绝的她,总是免不了要花各种冤枉钱。在无声理发店,完全没有这种心理负担。当然,“无声”并不意味没有交流,只是因为聋哑人的“特殊性”,他们会更聚焦顾客的要求,交流的话题也不离开造型本身,其余时间不会过多干扰。
“无声发艺”除了高效之外,更大的优势是亲民。某天下午,沈国权的一个老客户发来信息,家中的父亲因为腿脚不利索,想请人上门理发。许多理发店没有这项服务,或者收费昂贵。沈国权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背着沉甸甸的道具箱,骑着小毛驴前往客户家里,全程没有收取额外费用。事后,客户发来了长长的一段文字,表达感谢。
类似的上门义剪是沈国权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他希望通过这样的点滴小事,在社会上洒下正能量的种子。
理发是生计更是梦想
沈国权如今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十分圆满,和妻子经营着几家理发店,收入稳定,两个儿子健康可爱。但他的内心有一个更远大的梦想:希望更多残疾人能在社会中立足。
沈国权全家福
沈国权知道,要做到生意持久兴隆,手艺是关键,而不是靠一时的同情或善心。所以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学员,他都有着极高的从业标准。
在初入理发行业培训时,因交流困难,沈国权学习进度不如其他正常学生。他就将不懂的问题认真记录下来,课后询问老师,晚上回家继续钻研。在各大理发店实习时,做事认真、技术精湛的他,被许多客人点名理发,成为店内的“网红理发师”。
回到绍兴开了第一家店后,他对店内同为聋哑人的员工,倾囊相授手法和技术。
“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戴着助听器的小郑是店内唯一能简单交流的发型师,面对采访,他笑得很灿烂。
理发店虽然只有不起眼的门头,但却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深深地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声发艺”所传递的真诚、高效、亲民,可能正是这门手艺的原点。
(内容来源:越城发布)
作者: 编辑:傅一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