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连演12场!绍兴阳明故里最新夜演爆火“出圈”

2024-10-10 14:37

来源:

刚刚过去的假期,古城的“夜”很燃,夜游、夜演、夜集、夜市等新“夜态”,点亮夜经济的同时,也点亮了游客对古城的别样情愫。其中,阳明故里的夜演——“碧霞池夜坐”,让游客和市民回味犹甘。

据了解,10月1日至6日晚,阳明故里“碧霞池夜坐”演了12场,就算是最后两天下雨,依然人气不减。身着古装的演艺人员重现了“天泉证道”场景:王阳明两位弟子钱德洪和王畿对于“四句教”产生了不同理解和争论,王阳明对他们进行释疑。这之后,小提琴和电子音乐混音,演绎了嵊州籍作曲家任光作曲的《渔光曲》,辅以撒网、补网等实景表演,以及渔家姑娘婀娜之舞。一时间,夜晚的碧霞池边,美轮美奂,令观众流连忘返。此外,碧霞池边还设有游园活动,如游戏“柿柿如意”“金桂酒香”“明月清风”“诗词接龙”及投壶、射箭等,给更多游客带来了别样惊喜。

“这个演出可以继续打磨,成为绍兴文旅继‘沈园之夜’后的又一品牌。”家住越城的著名导演钱勇表示,阳明故里的演出“碧霞池夜坐”,去年曾首次为出席2023年王阳明心学大会的嘉宾呈现,当时就颇受好评。今年演出更为丰富,情景交融,氛围感更美,除演绎“天泉证道”的场景外,还叠加了现代音乐、舞蹈,现场游客看得很投入。

“我们看过‘沈园之夜’,这次看‘碧霞池夜坐’、游阳明故里,是另一种感受。两者风格不同,体现了不同的绍兴文化,前者是大众皆宜的戏曲舞台故事,后者是美学、哲学与现代音乐、舞美结合的现代剧场文化。”从北京来绍兴探亲的王先生表示,两个不同特色的热门景区,开辟的不同夜演、夜游,打开了夜游绍兴古城名景的另一扇门。

记者了解到,“沈园之夜”演艺于2008年推向市场,是沈园最具特色的夜游项目,如今更成为绍兴夜游文化的标志性品牌,为古城留客立下汗马功劳。其间,为提高演出品质,运营团队多次对“沈园之夜”演艺进行改版及硬件设施提升,2018年“沈园之夜”全新改版,增加了灯光、舞美、视频,表演涵盖绍兴各类曲艺,也吸收了现代音乐手段,如合唱、交响乐等,表演品质全面提升,演出深受广大游客好评。国庆长假,“沈园之夜”几乎每晚连演5场,最晚的场次排到21:50,直到23点还有热情的游客不舍得离园。

那么,“碧霞池夜坐”能复制“沈园之夜”的成功之路吗?

“‘碧霞池夜坐’这一文旅产品,从美学角度去解读‘天泉证道’,与景区里的夜游、夜集、夜市结合,有望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复合效益。但要做成好产品,还需要不断打磨提升,通过市场来检验。”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规划开发评审专家、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说,阳明故里虽然是个“新景区”,但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不比沈园逊色,这里是王阳明生前讲学及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跟有着陆游背书的沈园不相上下。此外,西小路一带也是游客们向来喜欢逛的历史街区,阳明故里景区的碧霞池、故居、跨院等也颇具游览性,从景观角度,与沈园园林相比,两者特色不同,完全可以各美其美。

绍兴文理学院王阳明研究中心主任卓光平对此也表示,雅俗共赏的“夜演+夜集”打造了非常好的夜游体验感,假如能通过线下线上宣传进一步扩散,有可能让预约夜演也成为服务品牌之一。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越城青年董亮是“碧霞池夜坐”的导演,他告诉记者,今年国庆节的12场演出做了精心设计,用艺术的方式来提升景区美学价值。演出的节目单,是请观众参与书写的,演出后还有关于阳明心学的抢答等互动环节。“30分钟的演出,既紧凑又舒缓,让观众一直有审美体验,一直有新鲜感,而且首尾都能参与互动。”董亮说,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的推行,归宿于都市的美化”,他期待“碧霞池夜坐”能成为城市推行美育、景区实现美学价值的载体。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殷俊 文/摄 编辑:傅一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