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鉴湖新村小区内25棵枯树被运走清理。去年同期,该小区也有20多棵树木枯死。两年内,该小区有近50棵大树枯死。
这些被清理的枯树原本高大茂盛,之所以死亡并形成可能倒下的安全隐患,跟过度修剪有直接关系。那么,谁来为这些枯死的大树买单?清理掉的树木能补种吗?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工人在鉴湖新村清理枯死的大树。
去年清除20多棵,今年又清除25棵
“你看看,都是直接从根部锯掉的,树桩藏在草丛里。”近日,记者来到鉴湖新村西区,在23幢旁边的绿化带里,80多岁的居民冯老太拨开草丛,露出一个个崭新的树桩。这些树桩大小差不多,直径在三四十厘米之间,是标准的大树。
“锯掉的那天,我还对作业人员说,这些树的个头可不小,不能随便锯,但工作人员说已经枯死了,树皮开裂,里面还有虫子,不锯掉有安全隐患。”居民吴先生说。
自鉴湖新村小区建成以来,吴先生就居住在这里,前后近40年了,他看着家门口的这些树木从两三米高长到15米以上,且棵棵枝繁叶茂。时间长了,居民们和大树之间有着感情深厚。夏天能纳凉,冬天能遮风。
在西区32幢,一些草丛里也有不少类似的树桩。“前些天,因持续降雨,小区有棵枯树突然倒下,虽然没有砸中人,但把周边居民吓了一大跳。后来社区派人对小区里的枯树进行集中清理,方法很简单,直接从根部锯断。”居民郑先生说。
据了解,这些被清理的大树,树龄有近40年,树种包括广玉兰和香樟树,原本长势喜人。但2020年小区改造时,施工人员对树木进行了集中修剪,不少树木被修剪后,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像一根根电线杆立在小区绿化带里,高度只有四五米。两三年下来,有不少树木再也没有长出叶子。
滨河社区党委书记凌春雷说,这次被集中清理的树木的确已枯死,前些天有棵树突然倒下,幸好没有砸到人。发现枯死树木的安全隐患后,他们跟越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沟通,共清理了25棵。
记者采访得知,去年上半年,鉴湖新村西区河边,也有一排树木枯死后被集中清理,共有20多棵。目前该区域已完成改造,记者在现场已看不到树桩。
“这两年,小区已清理近50棵大树,实在让人惋惜。小区绿化少了,满眼绿色不见了;夏天没了树荫遮挡,地面被晒得滚烫。”居民冯女士说。
其实,这个小区令人惋惜的远不止枯死的大树。在鉴湖新村西区有一处30多米高的水塔曾长满爬山虎,居民亲切地称之为“绿巨人”。在2020年小区改造施工时,因根系遭破坏,长了几十年的爬山虎枯萎死亡。尽管园林部门多次试图抢救,但无济于事,最终枯藤被清理掉。
鉴湖新村西区一排广玉兰过度修剪后死亡。
树木枯死谁之过,修剪是否报备?
鉴湖新村小区内树木大规模枯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当初修剪树木时,向职能部门报备过吗?
该小区一位居民说,小区在2020年改造时,对树木进行集中修剪,但修剪明显过度了,导致不少树木之后再也没有长出枝叶,小区又没有物业公司,后续养护没跟上,风吹日晒下,最终慢慢枯死。
“我刚调入滨河社区时间不长,对之前小区改造的情况并不了解,也不清楚树木枯死的原因。”滨河社区党委书记凌春雷说。但他在清理这些枯树前,特意咨询了越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方有文字答复:这部分树木都是因为之前小区改造施工导致死亡,后续需要街道联系施工单位处理。
越城区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鉴湖新村小区改造时,曾向多部门报备,其中就包括对小区绿化进行修剪。树木修剪时,他们没有接到施工单位请求到场指导,但修剪的确存在不当之处,不少树木修剪后仅剩下树干,没有保留分枝,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过度修剪。另外,小区改造时曾挖开路面,可能破坏了树木的根系,加上后续养护不到位,最终出现枯死。枯木清理后,绿化率明显降低,影响小区舒适度和生态环境。因此,管理单位可以向施工单位要求补种树木,从而保持绿化整体效果。
采访时,该负责人也表示,为避免台风季节引起的危害,去年同期,经过报备程序后,滨河社区对该小区西区20多棵枯树进行清理。他们派人到现场核实,确认这些树木均已枯死,最终顺利清理掉。他希望属地综合执法部门能介入调查此事。如果涉及违法,应依法处理,共同把小区绿化管好。
越城区园林专家说,按照现在树木的市场行情,广玉兰胸径超过15厘米,每棵市场价值在1000元左右,香樟树每棵2000元左右,考虑到小区居民对树木的情感因素,其含金量更高。鉴湖新村小区近50棵树木因修剪造成大批量枯死,损失不小,补种需要时间,十分可惜。
对于居民提出的补种树木的要求,滨河社区党委书记凌春雷说,他们会向街道汇报,希望能妥善采取措施。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改造施工单位是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我们改造时的确对小区树木进行了修剪,但工程结束时,树木还是好的。现在三四年过去了,再说树木枯死是由我们造成,这不符合常理。”该项目负责人朱金泉说。
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塔山中队负责人杨赐恩说,已经向园林部门和滨河社区了解过小区树木枯死的原因,初步确认跟小区改造时修剪不当以及后续养护不到位等因素有关。由于事情发生距今已有几年,可能过了追溯期。不过,他们会继续调查此事。此外,因该小区改造由塔山街道实施,他们会跟街道和社区进行对接,协商补种树木等事宜。
鉴湖新村冯大妈察看大树桩,神情满是惋惜。
“毁绿”后果严重,一市民被罚3万元
其实,不仅仅是鉴湖新村小区,其他小区也有树木修剪后枯死现象。近日,记者来到灵芝街道泗汇江小区·肖港坊,发现不少低矮的香樟树上长出新鲜嫩叶,但也有10多棵光秃秃的树干,见不到一片叶子。“这些光秃秃的树干,可能枯死了,再也活不回来。”该小区一些居民惋惜地说。
据了解,去年12月,灵芝街道肖港居对泗汇江小区·肖港坊内的香樟树进行修剪。修剪过程中,10多米高的大树枝叶被全部锯掉,只剩下约3米高的树干,这种“斩首式”修剪引起居民异议,属地执法部门也介入此事。
“我们已对该小区进行回访,发现部分树木修剪后的确有枯死嫌疑,后续还会继续观察。”越城区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同样的情况,灵芝街道后墅路上的香槟半岛小区也存在。去年12月,该小区物业公司请人对小区内的香樟树、泡桐树等进行修剪,结果只保留了高约3米的树干。原本枝繁叶茂,修剪后没有一根树枝、一片叶子,失去了树木的本来样貌,让不少居民痛惜不已。
记者最近再次来到该小区时,发现多棵泡桐树没有长出枝叶。“多棵大树存在枯死的可能,但还要再看一看,希望物业公司能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居民邵老伯说。
因过度修剪树木被执法部门处罚的案例,越城区也不少。去年4月份,住在人民路上的陶某,发现自家附近两棵香樟树长得过于高大,影响了采光,擅自对树木进行修剪,结果修剪幅度过大,引发邻居不满。最终,陶某被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处以500元罚款。
过度修剪要被罚,擅自砍伐树木更要处理。去年3月,迪荡街道昌安家园小区在修剪树木时,请来个体修剪师傅汪某。作业期间,有些业主觉得家门口的树木太高,影响采光,让汪某直接从根部将大树锯掉。汪某按照个别业主的要求,共锯掉了14棵大树。该行为属于擅自砍伐,最终汪某被处罚3万元,还被责令对树木进行了补种。2021年3月,塔山街道嘉禾花园小区在改造时,计划将部分绿化带改造成停车位,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将绿化带里的树木迁移,而是直接拦腰砍断,涉及20多棵大树。后相关部门介入,施工单位补种了同等规格的树木。
树木应该怎么修,过度修剪怎么罚?
现实中,一些小区“斩首”等过度修剪现象时有发生,这给树木造成重大伤害。针对修剪乱象,去年3月,越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树木修剪和报备管理的通知》,各居住区、单位内树木的常规修剪,由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公司做好台账记录及影像资料的留存即可,无须报备;未经报备严禁回缩修剪。涉及回缩修剪,实施主体要拟定修剪方案、征求意见并公示,按规定向所属社区、镇街提交审核,向物业主管部门和绿化主管部门共同报备同意后实施。报备过程中,园林部门免费提供修剪技术指导。
那么,两种修剪有什么不同?常规修剪是以疏枝为主,主要修除枯枝、过密枝、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等,使枝条分布均匀,扩大植株自身空间,改善通风条件,有效防范和控制植株病虫害。回缩修剪是对两年生以上的枝条进行短截的修剪方式,多用于枝组或骨干枝更新,以控制树冠。
通俗地说,常规修剪相当于理发时打薄头发,不影响整体冠型;回缩修剪是比较重的修剪方式,一般在树木影响通风采光安全时实施。
“近年来,小区树木回缩修剪较常见。以香樟为例,回缩修剪后至少要保留2-3级分叉,水杉类要保留至少三分之一的主干高度。回缩修剪有一定的技术规范,如果小区内树木进行回缩修剪,需提前向园林部门报备方案,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指导,从而避免因幅度过大造成树木不可逆转损伤。”周玉蛟说。
树木修剪不能随意,回缩修剪要报备且由专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一旦修剪过度,还需要承担法律后果。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明确,居住小区绿地由物业公司或者社区组织负责养护管理。涉及小区树木回缩修剪,属地街镇、村社、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报备,在园林部门的指导下规范作业。过度修剪属于破坏绿化行为的一种,即使树木没有死亡,也可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谁修剪,谁违法,都应当追究责任。个人和单位随意破坏或砍伐树木,情节严重构成刑事犯罪的,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小区绿化管理单位,还可以向违法者索赔,要求补种树木,从而保持小区绿化率以及整体美观。”该负责人说。
肖港坊小区内过度修剪的大树再也没长出新叶。
■ 马上评
管住剪刀 法律应“长牙齿”
鉴湖新村小区近50棵有着快40年树龄的大树,在一次过度修剪中“死于非命”,让人扼腕叹息。
小区树木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居民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无论小区树木所有权归谁,个人和单位任性修剪都要不得。
要“堵住”任性修剪的漏洞,得多管齐下、多方发力,才能守住家门口这片绿。
用好执法利剑,让修剪者不敢任性。根据《浙江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城市中的树木;同时破坏树木属于禁止损坏城市绿地及绿化设施的行为。该办法中不难看出,不管是破坏还是砍伐,综合执法部门均可依法予以处罚。然而,如何处罚?这需要两个单位相互协调、配合:一是园林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树木损失评估,二是综合执法部门依据评估报告和上述办法实施处罚。两家单位要充分利用执法利剑,坚决向毁绿行为说不,依法处理过度修剪行为,让法律规定“长牙齿”,让修剪者再也不敢任性。
严格履行程序,将修剪规范落到实处。对于树木回缩修剪,需要到园林主管部门报备,对方会提供技术指导,还同步发放《越城区园林绿化养护修剪手册》,图文展示修剪技巧和样式,修剪时可“依葫芦画瓢”。现实中,回缩修剪不报备、任性修剪等乱象频繁发生,说明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因此,综合执法、园林主管、村(社区)、物业公司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等多方应同心发力,按照规范流程,先报备、学手册、再修剪,并形成可参照的修剪样本,把规范化修剪落到实处。同时,建立投诉平台,鼓励市民举报身边过度修剪行为,解决“小区树木多、执法人手紧”造成的监管难窘迫。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爱绿护绿意识。现实生活中,有些居民发现周边树木对采光造成影响就擅自修剪:反正植物不会说话,只要不直接砍掉就不会有事。正是出于这种侥幸心理,“剃头”“剥皮”等过度修剪现象才层出不穷。毁树容易种树难。过度修剪也属于破坏绿化行为,即使树木没有死亡,也可依法处罚。因此,执法部门、园林部门要深入村社、小区等地,利用身边的处罚案例以案说法,开展园林绿化法治教育,避免毁绿事件一再发生,让爱绿护绿意识深入人心。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晓宏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