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伴生前乐观开朗、乐于助人,她临走前,叮嘱我以海葬方式安葬她,并把获得的补助奖励捐给困难家庭,我一定要完成她的心愿。”
袁永住在绍兴市越城区团结社区胜利东路178号小区,这是一个30多年的老旧小区。走进他的家,面积不大,家具陈旧。“我和老伴王丽琼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生活简朴。老伴退休后,喜欢唱越剧、拉二胡,还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袁永说。
这些年,绍兴推出海葬,老两口常常谈论此事,一致认为:“跟传统墓葬相比,海葬能节约土地资源,且生态环保。”一旁的女儿袁丽说:“我妈妈多次说过,大海开阔、自由,她很向往。”
“我走后,把我的骨灰撒到大海,海葬是最好的归宿。海葬获得的补助,捐给社区困难家庭,让我最后一次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今年初,88岁的王丽琼病重,她把袁永和女儿叫到身旁,详细交代了身后事。2月9日,王丽琼不幸病逝。3月20日,父女俩遵从遗愿,把她的骨灰撒入大海。
5月14日,袁永收到了民政部门发放的1万元海葬奖励补贴。“拿到这笔钱后,我先跟社区联系,希望能捐给社区困难家庭,但社区干部说他们接受现金捐赠不方便,建议我们通过慈善机构进行捐赠。”袁永说。
最后,他和女儿商量,决定在绍兴市慈善总会设立“小额慈善冠名基金”,基金名称为“永丽互助基金”,将这1万元补助定向帮助社区困难家庭。“基金名称取自我和老伴的名字,虽然我们天各一方,这份爱让我们永不分离。”袁永说。
团结社区党委书记胡迎春说,王丽琼有着热心肠,她担任楼组长二十多年,积极协助社区参与基层治理。“选择海葬并捐出补助奖励,其实是她爱的延续。”
绍兴市慈善总会项目部负责人严卫娟说,“小额慈善冠名基金”是遵循“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的理念,面向大众推出的一种“平民慈善”募捐方式,个人、家庭和团体均可设立。基金设立后可根据捐赠者意愿定向用于助学、助医、助困、助残、助老、赈灾及社会公益事业等慈善公益项目。他们会尊重袁永父女俩的决定,用好这笔爱心基金。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