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越城区举行的世界水日主题宣传活动上,5家省级节水型单位被授牌。
水乡缺水一直是个大问题,据了解,2023年越城区水资源总量为3.7855亿立方米,较2022年下降27.9%。为此,越城区多管齐下,抓好工业企业、农业、城镇等重点节水领域,筑牢绿色节水屏障,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23年全区总用水量3.0833亿立方米,较上年的3.1557亿立方米下降2.3%,相当于省下了半个西湖的水量。目前,越城万元GDP用水量同比去年已下降17.9%,获评浙江省自然资源集约利用考核结果优秀县(市、区)。
调整结构
工业节水近2000万立方米
“因为扩大了危废处置的产能,我们可以处置净化更多的废水,然后代替平时用的自来水,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此次获评省级节水型企业的绍兴凤登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钟磊说,通过配置专业的废水循环利用设施,企业的用水量从2021年的105.8万吨已经下降到去年的70.9万吨。接下来,企业还将增设一个5.5万吨废水处置装置。
根据相关政策,获得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的取水户水资源费,在现行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可按64%收取。越城区积极引导重点用水行业通过技术升级节约水资源,提高全区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目前,全区节水型企业、节水标杆已建成20家。另外,越城区健全控制指标体系,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比对辖区内企业实际取水量与取水许可量,核减10家企业取水量850万立方米。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效降低了水资源能耗。近几年,越城区以科技为先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传统高耗水企业,落实印染化工产业调整或关停。截至目前,越城区印染化工企业已经全部退出,节省水量共近2000万立方米。同时引进低耗水、低排放和高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如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促进全区产业链条增强和延伸,提升工业用水效率。
数字灌溉
农业用水减少一半
在陶堰街道百家湖沿岸民乐原乡田园综合体,灌溉尾水经过拦截沟收集、净化后,通过改造后的泵站机埠实现尾水循环利用,既减少尾水排放量,又减少实际取水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近日,百家湖沿岸农田灌溉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入选“全省节水行动优秀实践案例”。
“只需要在手机端、电脑端一键操作便可远程控制出入水口阀门,精准测定排水量和进水量,实现灌溉在线监视、动态监测、智能监管。”该田园综合体负责人金宏民说,通过农业用水定量灌溉、尾水回收循环利用、亩均年用水量节省达50%。
近两年,越城区已累计升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180余座,今年还将继续推进49座机埠泵站的改造提升,目前进度已达90%。“机埠泵站是农田灌溉的基础设施,之前老旧的机埠泵站漏水严重,于是这些设施的改造被列为民生实事工程。”越城区农水局水政水资源科工作人员说,改造提升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灌溉泵站远程智能操作系统和可视化建设,实现了用水监测、统计、反馈、预警闭环化,形成全区农业灌溉用水一张图、管水一平台。
提升改造后改变了原本粗放型的漫灌形式,可以精准定量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另外,越城区还把机埠泵站纳入区里的实时监测平台,可以起到预警作用。一旦发现农业主体有大量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农水局可以采取收费等处置措施。而对于节约先进主体,年底将会有奖励。去年,越城区下达奖补资金90.6万元。
堵住漏点
城市节水1000多万立方米
据介绍,越城区居民家庭户均年用水量为12吨左右。不过近年来,由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庭院绿植种植更多、洗衣设备不断更新,使得用水量不断增长,因此管好城市管网漏水显得尤为重要。
前不久,在绍兴市水务产业有限公司供排水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发现越城区其中一个监测点水量异常增多,经过系统定位,工作人员分析后找到了位于皋埠街道临江路的该漏点,发现水管确有管网渗漏,于是第一时间进行了抢修。
类似的场景越城区每个月有近百起。通过一套智能化系统的预警,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发现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损失。据了解,越城区大约分布了6000多套预警监测仪和3000多套分区计量远传监控设备。工作人员只要通过数据分析,就能提前发现风险,提升供水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这么一套技术和长效管理机制,国内并没有参考机制,我们从2004年开始逐步摸索,不断进行完善,才逐渐形成现在这套机制。”绍兴市水务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运行处负责人说,近几年技术还升级到分区预警,实现了大口径管道的预警突破。
据了解,越城区城市管网漏损率连续多年稳定控制在5%以下,平均每年可减少漏损水1000多万立方米。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记者 吴可蒙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