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越城区根据新近出台的规范整治工作方案,开始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违规违约行为进行全面清理和集中整治。
先交钱后消费,充得多优惠多,如今,去理发店、美容院、健身会所等场所办预付卡享受优惠消费已是常态。但因为消费者大都没有和商家签书面协议,一旦商家“跑路”,消费者维权困难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近日,越城区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规范整治工作方案,部门联动治理行业乱象,为消费者预付式消费保驾护航。
预付卡消费小心被“卡”
家住镜湖的钱女士最近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去年年初,她在小区附近一家新开的理发店内理发,店员介绍,单次洗剪吹200元,如预付4000元办理会员金卡,就可享三折优惠,她一时没禁住诱惑就办了卡。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她突然收到短信通知,原本的理发店因经营不善转手了,顾客若想在新店继续消费,必须再充值1000元激活卡内余额。
感觉受骗的钱女士随即要求退卡退款,结果被理发店以“卡不是自家的,不能处理”为由拒绝。此时再联系原本的理发店,店员一问三不知,店长更是直接失联。无奈之下,钱女士和其他几位顾客选择了报警,但仍无济于事。“店家完全不怕,警察也没有办法强制处理,建议我们协商。”
为了避免损失,众人只能继续充值。不料没过多久,卡又不能用了。“理发店说接手后亏本了,要求我们把之前卡里的余额在规定时间内用完,过期就会清零。”三番两次的折腾让钱女士心力交瘁,最后拜托朋友一起消费才用完卡内余额。
钱女士说,前后这两家理发店的收费都比较高,如果不办理会员卡会感觉很不划算,因而选择在这里消费的顾客几乎都是持卡用户。“甚至有顾客一次充值过万,光洗头能洗几百次了。”
多部门联动集中整治
事实上,像钱女士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为有效整治预付卡消费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越城区未诉先办、主动治理,出台相关规范整治实施方案,多个政府部门联手,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规范整治工作,规范经营主体预付式消费行为和服务。
据介绍,此次集中整治聚焦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三大类,以及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旅游、卫生、交通运输等行业,针对符合备案条件但未备案的法人企业,已经备案的预付式消费企业,以及没有明确要求备案的其他预付式消费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在企业经营、吸引消费者预付式消费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合法行为的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此次专项治理打破了以往各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开展整治工作。接下来我们还将定期通过联席会议进行会商,进一步提升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常态化监管效能,共同推动预付卡市场健康发展。”越城区商务局商贸管理科(电子商务科)科长张琴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规范整治实施方案中,“安心预付卡”码牌是一大亮点,由公安部门统一制作越警管家“安心预付卡”码牌,由属地镇街牵头,联合辖区派出所、市场所及各执法队,负责向辖区内相关市场主体发放。“安心预付卡”内包含了发卡企业的工商注册登记相关信息、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基本信息、公安部门违法犯罪背景核查结论信息等多项安全信息数据。通过扫码,消费者可随时查验企业基本信息、预付金额等相关信息。按照规定,发卡企业应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摆放“安心预付卡”码牌,并在消费者到店进行预付式消费充值时主动出示,指导消费者正确扫码充值。
实施资金监控
谋求第三方平台合作
对商家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虽然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但一旦碰到“无赖”商户卷款“跑路”,消费者要想追讨损失仍然难之又难。那么,预付式消费乱象该如何才能治“根”?
“现在不少商家以所谓的优惠来吸引顾客办理预付卡,充值远大于本次消费的金额,看似是双赢但其中暗藏玄机。因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难以得知商家的运营成本,我们所以为的‘便宜’或许并不便宜,商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因而,预付式消费对消费者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消费者首先要学会自控,不要耳根子太软。”市委党校原教育长杨宏翔说。
“预付式消费问题治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让商家形成意识,必须要拿出更好服务、更好信用才能吸引到消费者。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好预付资金的管理。”杨宏翔认为,可以谋求第三方平台合作。“就像我们在购物软件上消费,在收货前资金由第三方平台保管,确认收货且货物没有问题才会支付给卖家。预付式消费或许也可以参考这种模式。”她说,“不过要促成这样的合作,也需要政府发挥作用,选择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做好日常监管,在时机合适时,出台法规保障。”
作者:见习记者 周可阳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