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重现古城的历史价值和建筑风貌,提升古城人居环境,绍兴市名城办、街道等多部门对古城范围内不少老台门进行了“微改造”“微更新”,让老台门焕发新生机。
位于沈园东侧的李家台门距今已有约400年历史,其墙上的太平天国壁画属市级文保单位,早前征收后进行了整体保护与修缮,如今修缮后的李家台门抖落百年灰尘,一改以往“老破旧”的模样,仪门威严庄重,门窗雕饰精巧细致,一砖一瓦尽显古越风韵。
台门改造中。
百年台门身世显赫
从鲁迅故里出发,沿着鲁迅路向沈园方向一路前行,来到都昌坊路。雨后的弄堂不时吹来阵阵凉风,三五老人拿着蒲扇、坐在树下谈天说地。这里就是身怀“宝藏”的李家台门所在。
李家台门是一座明代建筑,结构是绍兴台门中常见的“方正户型”,平面规整,形式对称。根据现今可考的历史资料,第一代主人是明清时期绍兴八大富之一的李家,身家雄厚,因此被称为李家台门。据传,李家的祖上曾是大官,后代中还曾出现过鲁迅学生、著名画家李鸿梁这样的人物。清代太平军攻绍时,李家举家逃离,气派的李家台门被征收为太平军指挥所,其中香火堂是当时太平军的日常办公场所,墙壁上绘制的太平天国壁画和六扇蟠龙门如今是市级文保单位,门口立有文保石碑,并有木栅栏保护。
进入台门内部,处处体现台门人家曾经的显赫。高大气派的前厅,京砖铺底,青瓦盖顶,花格门美丽而富有动感,寓意吉祥,门上还有八角格窗和睒电窗,古朴优雅。马头墙的存在,一方面让屋檐能够向外延伸形成遮雨檐,一方面起到防火防风的作用,精致的雕饰也让它具有一定艺术美感。
向台门深处走去,市名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剑峰向记者介绍了一条有趣的走道,“大台门里尊卑分明,屋檐下这些紧贴房子、宽约80厘米的老青石板叫檐口石,上有屋檐遮顶,下雨也淋不着,是以前丫鬟的走道,可以通往台门各处。古时候大户人家讲究‘不走水路’,哪怕是丫鬟也是不淋雨的。”
宝藏壁画深藏台门
1861年,太平军占领绍兴,开始“征工匠,穷绘事”,李家台门的壁画也是在此时期绘制。记者走入香火堂,第一眼看到的是正中的六扇大屏门,上面画着一条巨大威武的蟠龙,颜色虽有些暗淡,但笔触清晰完整,气势磅礴。东西两侧的墙壁上各有四大四小共十六幅壁画,除了靠里的壁画有些许剥落,大部分壁画内容仍十分清晰。记者细细观摩,东壁描述的是神话故事和战争场景,画中人物手拿刀枪武器,奋力厮杀,西壁则是八仙过海,其他还有麒麟、凤凰等瑞兽,内容丰富,所用颜色以墨、朱红、花青为主,色彩艳丽。
太平天国壁画。周可阳 摄
杨女士一家曾经住在香火堂一侧,早前台门征收结束了他们40余年的台门生活。杨女士告诉记者,香火堂门口的空地曾是他们家的“室外餐厅”,“每年一到夏天我们就把桌椅搬出来在那儿吃饭,晚上香火堂门口很凉快。”这座约400年的老台门见证了他们家三代人的生活点滴,台门生活虽有些许不便,但离开时她却依依不舍,“别人都觉得400年历史的台门阴森森的,但我还感觉它很亲切嘞。”
过去的几十年里,时常有人和她打听太平天国壁画,还曾有外国游客专程前来欣赏。说起香火堂和壁画,她如数家珍,“龙、凤、麒麟、大象、两军对战……我们台门里的壁画保存得非常好,以往3月到9月的时候因为返潮可能有点模糊,等过了9月‘出梅’,上面描绘的场景会更加清楚。”
修旧如旧向古而新
400年的老台门,沉淀的不仅是历史文化,还有不少安全隐患。2020年李家台门正式开启征收修缮工作,遵循文物修旧如旧、可逆原则,坚持原有材料可用尽用,损毁严重或缺失部分以相同材质新材料补配,再按原工艺进行修复,复原老台门原有肌理和风貌。
台门改造后。
马剑峰透露,李家台门修缮的难度主要体现在香火堂主体梁架的拨正归安,以及如何在消除主体梁架脱榫隐患同时对壁画起到有效保护上。“勘查过程中发现壁画所在的香火堂建筑结构存在向北下陷的情况,主体梁架脱榫严重,如果遇到强台风或其他恶劣天气很有可能发生事故。”
发现问题后,市名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召集相关专家,制定专项方案,分步骤精心实施榫卯归安维修。由于工程实施要“掀”掉屋顶,为防砖瓦损伤文物,施工团队在香火堂内部搭建了一个“钢铁支架”,护住壁画。经过拨正、加固,古建筑结构更稳定,确保了文物安全,老台门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除此之外,香火堂相连两间房屋,过去因为住户生活化改造,阁楼被改成了二楼,房屋结构被破坏,此次修缮中被一并复位。第三进仪门两侧墙体缺失一半,施工团队根据对称性特点进行了复原。花格门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门上方睒电窗的水波纹木条装饰缺失破损,现下也修复一新。“现在的木雕工艺非常成熟,我们主要是将原本样式、尺寸测量记录,交由嵊州的木工工厂机雕制作,再由我们进行后续安装,技术的进步也便利了我们的修缮工作。”
如今,修缮过后的李家台门恢复了江南建筑原本温婉典雅的气质。杨女士一家还会时不时回台门看看,“险些认不出来了,修得这么漂亮,就好像真的是400年前的建筑摆在我面前。”杨女士为这位“昔日家人”的变化感到欣喜,“感谢政府重视,未来希望能好好利用这块资源,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藏在台门里的历史故事。”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周可阳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