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健身引领风尚 城乡全民共享

2018-04-26 08:3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近日,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稽山街道森海社区健身场,面积扩建至350多平米,新增器材20件。

天刚亮,越城区绍兴博物馆越王城广场已经热闹起来。家住附近银都花园的78岁刘松良和76岁老伴吴莲香,换上雪白的练功服,加入了打太极拳的队伍。

天气逐渐转热,越城百姓的健身热情也随之高涨:公园里、广场上,是欢快起舞的大妈;河道边、树荫下,是专注练习的打拳者;篮球场、网球场上,是上演“速度与激情”的年轻人……这一幕幕,构成了越城区全民健身的美丽风景线。

小小健身点带热一区块

“踏步、迈开、手臂挥起来……”晚上7时左右,越城区黄酒博物馆广场健身点上准时响起音乐,三四十个人一起跳起健身操。黄酒博物馆广场健身点是浙江省四星级生态休闲健身点,每天晚上参与锻炼者不少于三百人次。

陈大妈对此很有感触,她在家门口的这个健身点跳了5年的排舞,和附近很多小区居民都成了朋友,大家建了QQ群、微信群,一到阴雨天和雾霾天,群里就闪个不停,大伙儿都担心天气不好耽误了锻炼。

“一个健身点热了一块健身场地,带动了一方全民健身。”越城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区以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和农村15分钟健身圈为目标,不断把全民健身点向社区、镇、村延伸。“去年,城南街道育才社区对城南大桥下的空地进行改造,在原有乒乓球场的基础上,又新建乒乓球场、门球场、两个广场舞场共1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场地,市民从晚上6点一直要锻炼到9点半,社会效果非常好。”该负责人说。

目前,越城区共有体育俱乐部131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33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7平方米,已超过2020年人均2.1平方米的省定指标。

培训“辐射”带动效应凸显

何为柔力球?早两年,北海街道辕门社区的刘爱华对此还一无所知,但最近,她却痴迷上了这项运动,会跟你滔滔不绝地谈论这项健身运动的套路、技艺等。

刘阿姨的变化源于越城区的全民健身培训指导理念。随着全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观念普遍增强,健身需求日益高涨,越城区常态化开展的太极拳、健身气功、排舞、门球、可乐球等运动项目培训,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通过全民健身公益培训,受到专业的健身指导后,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高了。”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越城区每年上下半年各举办一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推荐各镇街部分有基础的体育骨干参加。“这些人将成为推动全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坚强基石,因为他们扎根在基层,生活在群众身边。”

越城区还不断完善培训项目,如举办各类运动项目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以及各社区、街道自行开展的特色运动项目培训,去年还面向全区推出“体医结合”培训班,举办了7次科学健身讲座。大力度的推进不仅把健康送到了百姓身边,更把健康留在了他们身边。“培训激发了我的健身兴趣,现在,每天不练上一会拳就浑身不舒服。”刚参加完太极拳培训的迪荡街道剡溪社区居民孙大伯说。

全民健身的“乡村范儿”

在推动全民健身背后,慢慢发酵出的附加值给一个个普通的乡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每年的“抹茶马拉松赛”是富盛镇村民最期待的体育赛事。整个活动期间,除马拉松赛之外,还有快乐亲子游、风筝节、游富盛马拉松环线、跟着“五星3A”游乡村等8个主题活动。那段时间,是村子里一年中人气最旺的时候。

“我们建成全区首条4.2公里的茶园骑行道,‘抹茶马拉松’已成为一项品牌赛事,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在富盛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王建良看来,这其实就是体育和旅游、体育和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不仅教会村民健康生活,凝聚了人心,还带动了当地的休闲旅游产业。

如今,乡村体育活动已成为越城区各个村的主动需求,全区14个镇(街)均成立了镇(街)体育总会组织。不少村每年要举办综合性运动会或全民趣味运动会,有些村还不断提升特色体育项目的影响力,像鉴湖街道王家葑村的排舞、东湖街道的龙舟赛、东浦街道的舞龙狮、皋埠镇的冬泳和足球运动等,全民健身之花已经开遍了越城乡村大地。

帮助市民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将运动健身变为一种生活习惯,运动一个人,影响一家门,幸福一座城。据了解,城区每年参与体育活动人数已经达到15万余人次,“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服务普惠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活力越城、品质越城、和谐越城”建设正向纵深推进。

作者:见习记者 徐晶锦 文/摄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