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炒年糕特色店铺
核心提示:因为一种味道,爱上一座城。在新昌,炒年糕绝不仅仅是一种特色美食,它对很多新昌人来说,不少记忆中的小幸福都和这一碗炒年糕有关。
从2017年开始,新昌县委、县政府把特色小吃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创业工程、品牌工程、富民工程来推进,以新昌炒年糕为突破口,加快传统小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助力百姓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据统计,截至目前,新昌炒年糕形成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新昌小吃全产业链产值今年预计可达10.2亿元,其中单炒年糕产业产值5亿元。
短短5年之间,新昌县是如何将一碗小小的炒年糕做成富民产业的?近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先行者的风景”全媒体采访团奔赴新昌,探寻这场由政府主导、百姓广泛参与的“共富”行动的背后故事。
从新昌走向全国
“年糕有筋道、汤汁浓郁,味道好!”正是中饭时间,新昌大佛寺景区内的新昌炒年糕店外,几位外地游客对萝卜丝炒年糕赞不绝口。
“别看我们店不大,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炒了200多碗,小店的营业额近1.5万元。”程先梅是从外地嫁到新昌的,原本在酒店当服务员,2017年,新昌县政府办起首期特色小吃培训班,她第一时间报名,并把店开到了大佛寺景区里。开店有补贴,营收效益好,如今她还计划在老家安徽开一家分店。
在新昌,像程先梅这样开炒年糕门店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新昌县内外已有新昌特色小吃门店1000多家(其中新昌炒年糕标准化门店497家)。
炒年糕、芋饺、榨面、汤包、春饼……新昌特色美食种类繁多,色香味美,为把特色小吃做成富民产业,近年来,新昌县委、县政府借鉴茶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以新昌炒年糕为突破口,加快传统农家小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此,新昌专门成立特色小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特色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出台《关于推进新昌特色小吃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乡镇(街道)专设配套资金扶持补助炒年糕产业发展。
树好品牌,由内而外打开以“新昌炒年糕”为主打品牌的特色小吃产业,新昌一方面注册集体商标并着手制订统一培训内容、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制作工艺等“六统一”标准,以确保质量与服务;另一方面,则加紧在长三角地区的布局,鼓励县外炒年糕门店开设。
“宁波人爱吃海鲜,我们就在食材中加入海鲜;嘉兴人不爱吃葱,我们就用四季豆等代替绿色的葱;有些地方的人吃不惯糟肉,我们就放鲜肉……因为选用当季食材,融合度也高,我们的炒年糕店本土化适应性非常强。”新昌县小吃行业协会会长吕跃国说。
“从省政府食堂到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食堂,再到鲁迅故里景区,沿着高速公路,我们的新昌炒年糕门店进城市、入企业、上高校、去景区,全面开花。”新昌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焕忠介绍,近三年新开设的新昌炒年糕门店,已遍及22个省份、160个高速服务区、30多所高校,最远开到了新疆伊宁,成为新昌特色小吃的展示店,平均每家门店年经营收入超50万元。
打造一条产业链
传统特色美食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需要制作工艺,也需要各种原材料的品质支撑。新昌县立足上下游共同提升发展,着力打造了一条从粳米生产、年糕加工、炒年糕门店建设、年糕系列产品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1.5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深秋时节,在新昌县羽林街道新中畈上,经过阳光雨露6个月的滋养,这里的晚稻成熟了。11月2日下午,汪伯均正忙着收割稻谷。汪伯均是新昌有名的种粮大户,20多年来一直守在新中畈,管理着这里超过300多亩的水稻田。老汪说,一开始他种植的都是普通杂交水稻,2017年以来,他专门开辟200多亩水稻田打造了一个粳米生产示范基地,助力新昌炒年糕产业发展。
稻田里的粳米成熟了,位于儒岙镇的新昌县乡味美食品有限公司也迎来了生产旺季,“每年10月开始是年糕加工旺季,一天平均要加工18吨年糕。”公司总经理王利富告诉我们。
王利富老家在东茗乡,原来他在家里经营一家年糕加工小作坊,每年只有10月份以后才会开机器加工年糕。得知县里要大力发展炒年糕产业后,王利富瞅准机会,在儒岙镇建起了全新的年糕加工企业,开始一年四季加工年糕。“旺季的时候,产品供不应求,最近我们都在加班加点赶生产。”采访中,王利富说起了自己甜蜜的“烦恼”。
炒年糕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新昌本地雪菜、冬笋、茭白、紫云英等原辅料的生产销售。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开始,新昌县整合农业和文旅两大板块产品资源,着力培育“新昌优选”公共品牌,大佛龙井、新昌年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说到新昌炒年糕产业未来的发展,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吴青松表示:“我们将以新昌炒年糕为突破口,打响新昌传统特色小吃品牌,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服务业发展的新平台、对外宣传交流的新名片。力争到2025年,县内外新昌炒年糕门店达到900家以上,炒年糕产业链达到1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达到20亿元以上,让特色小吃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大平台,以小吃产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好故事
从1到3的跨越
“大家好,欢迎来到‘回山小妹’的直播间,我就是‘回山小妹’,我现在在做的就是我们新昌特色炒年糕。进直播间的朋友,请多多给我点赞啊!”11月2日中午,位于鼓山公园附近的新昌炒年糕店内,店主梁香蓝熟练地将手机架在灶台上,一边颠勺一边为粉丝直播炒年糕。
3个多月来,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视频让“回山小妹”梁香蓝收获了大量关注,几乎每天都有看了直播后赶来品尝的食客,梁香蓝还特地为这些粉丝准备了水杯当礼物。
今年37岁的梁香蓝是个地道的新昌姑娘,从事小吃行业已经10多年,原来在中国茶市附近开了一家小小的汤包店,每年收入一般。梁香蓝的人生轨迹因2017年新昌举办的首届新昌炒年糕大赛而改变。比赛中,梁香蓝一举摘得了二等奖,这让她第一次将目光对准了从小吃到大的炒年糕。
发展炒年糕真的有这么大的前景?虽然有犹豫,但更多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梁香蓝报名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免费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炒年糕、芋饺、春饼等传统小吃的制作技艺,之后,她将自己的汤包店升级打造为新昌炒年糕标准化门店,结果,生意一下子就火了。
有了第一家门店的成功经验,敢闯敢干的梁香蓝决定开设连锁店,并在新昌炒年糕品牌的基础上打出了“回山小妹”自有品牌。今年8月23日,“回山小妹”第三家门店开张。短短5年时间,就实现了从1到3的跨越,梁香蓝说放在以前她完全不敢想象自己能陆续开出3家店来。如今,她已经拥有5000多抖音粉丝,总有粉丝慕名而来。
站在敞亮整洁的新店内,梁香蓝笑着说,如今的3家“回山小妹”店都在新昌县城内,接下来,她的目标是把店开到外地去,让更多人认识新昌炒年糕,认识“回山小妹”。
特色小吃培训班
“走基层、强四力”·记者手记
“两只手”共舞的魅力
和大多数新昌人一样,我对新昌炒年糕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的记忆中,炒年糕总是和过年、走亲戚等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大学四年每次放假回新昌,第一件事情便是寻一家炒年糕店吃上一碗地道的新昌炒年糕。
大概是新昌人太爱吃炒年糕了,所以大街上各色小吃店里一般都会提供炒年糕,也有几家专门做炒年糕的小店,因为口味好总是顾客盈门。但那时,新昌炒年糕全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单方面推动,还远远没有形成产业。
说实话,当2017年新昌县有意将炒年糕打造成为新昌小吃产业的龙头时,我心里还有不小的疑问,一个地方特色美食能否真正走向全国?好在新昌县委、县政府有先前打造大佛龙井茶产业的经验,做起事来事半功倍。很快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开始在品牌建设、标准化制定、人员培训、宣传推广上持续发力,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新昌人参与到这场“共富”行动中来,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这把火“烧”得更旺,把这份带有浓浓“新昌味”的特色美食推到了更远的地方。
5年时间来,我见识到了“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共舞的魅力,也见识了一个地方小吃产业的蓬勃生机,相信不久的将来,新昌炒年糕产业的路将走得更远、更广。
作者:全媒体记者 袁越菲 寿伟国 俞颖颖 陈琪 文 章斌 摄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