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农场。
“几小时后,在上海等地的亲戚就能吃到老家的杨梅,很便捷。”6月23日上午9时,上虞区驿亭镇杨溪村52岁村妇冯调雅拎着两篮刚从山上采摘的杨梅,匆匆走进位于村口的二都杨梅生态园供销快递服务点,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打包成16箱,等待发货。换作以前,一旦游客没来现场采摘,她就要肩挑手提,去10公里外的城区吆喝叫卖。
这个设在村口的快递服务点,就是上虞区供销合作总社连接农户、助力农户的一个缩影。2007年,上虞将分散各地的近20万亩水果“串珠成链”,打响“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四季仙果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消费者的“菜篮子”。如何帮农户和消费者搭起桥梁?上虞区供销合作总社不断探索新型农村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县级供销社党建引领改革发展、精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近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先行者的风景”全媒体采访团来到上虞,一探究竟。
直销点来到家门口
ERP管理、发货统筹、基地对接、线上客服、品控监督、一线打包……6月10日,二都杨梅熟了,绍兴大通电子商务公司有限公司(简称“大通电商”)20多名员工进场驻扎驿亭镇游客服务中心和各大杨梅基地。
服务点外,物流车进进出出。“高峰时,日均发货600箱以上,我们六七名工作人员每天光打包就要10多小时,忙不过来。”大通电商负责人王如生搓着长满老茧的手,咧嘴笑了。
短短10多天,这个服务点为周边数千名梅农快递了6000多箱杨梅,最远的要“乘”飞机赴香港,打通了24小时内从“枝头到舌尖”的销售链条。
2014年,针对二都杨梅等四季仙果上市季节短、保鲜难等问题,上虞区供销合作总社建起网络销售平台。2016年起,大通电商干脆将服务点搬到梅农身边,京东1号店、淘宝“上虞馆”“供销e家”、邮乐网、丰收购、萌店等平台多渠道线上营销,覆盖更多消费者。今年公司还培养了两名主播,开始在抖音等直播平台上带货。
大通电商的工作人员帮助果农挑选、包装杨梅。
“这是一场与雨天、高温闷热天赛跑的硬仗,‘泡’在杨梅地,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新杨梅村的舜利水晶杨梅合作社是大通电商的基地直发点,负责人任豪告诉记者,和他一样在为农一线摸爬滚打的年轻人有不少。合作社负责人应胜利介绍,今年受雨水等影响,全村杨梅销售量虽比去年略有下降,但其中80%以上的70多万斤杨梅都通过直销点销售。“农产品运输、冷链储藏的成本高,供销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做大集群,帮农户降成本。”驿亭镇副镇长徐杭惠说。
二都杨梅刚落市,大通电商如同蜂农“追花夺蜜”般又“转场”到谢塘镇晋生村。“翠冠梨的收购价每公斤5.2元,梨农的积极性可高了。”7月1日,晋生村党总支书记章溢锋说,“现在正是长塘鞭笋的盛产期,应当地镇政府邀约,我们新设立了直销点。”王如生说,公司还与多多买菜、社区团购等电商合作,以前靠商贩贩销的农产品,不再因天气等原因遭囤价。
目前,上虞区四季仙果种植面积逾20万亩,品种逾20个,“托”起了休闲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路。2020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水果销售27.6亿元,带动主体和农户增收1亿元。
“样板间”在乡村“生长”
丁宅乡新任溪村62岁的周六春是远近闻名的草莓种植能人,隔三差五,他就会到丁宅村的大通农场田园综合体,与周边莓农切磋技术。衢州柯城区小伙徐战军是名农创客,几年前在大通农场免费试种猕猴桃,如今已在柯城种植了80亩猕猴桃,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回一趟“娘家”,这儿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对他有磁铁般的吸引力。
2015年,上虞区在全省试点成立“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上虞区供销总社出资3500万元与当地农民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合股组建大通农场。这个准田园综合体项目沿水果采摘旅游线路,打造横跨多个乡镇的“果旅兴农+合作致富”合作社党建示范带,逐渐成为上虞“四季仙果之旅”的综合平台。
农场分“一园六区”,阳光大棚连成一体。无土栽培的寿光小番茄如一个个小灯笼,产量达到普通种植的2倍以上;火龙果种植园内,营养液和所需水分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一根植株的根部……200亩新品种试验基地,培育“农业芯片”——优质种子种苗。
研学游、采摘游……纷至沓来的游客在田垄“打卡”合影,在农家乐里品尝美味,欣赏田园风光。“我们瞅准四季仙果空档,引进了无花果、桃形李、火龙果等,让一年四季都可采摘。”农场负责人胡友娣说,以前她是小草湾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们种植了1000多亩猕猴桃,但采摘期只有一个多月,过去之后农家乐也不得不歇业。
“现在农户再也不愁销路,还节省了运输成本和损耗。”胡友娣说,农场与农民订立统购统销订单合同,为大家提供种苗、农资等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订单农业有“订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参股经营有“红利”的“三金一利”模式,辐射周边近千户农户。
此外,上虞供销联合丁宅乡总投资1.53亿元的四季仙果·数字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正酣,这家“梦工厂”集数字农业管理中心、小镇客厅、智能保鲜储藏平台、乡村创客平台、农旅体验综合体平台及配套餐饮休闲服务区等功能于一体。“1+7+X模式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区社负责人告诉记者,1代表数字大脑,7为供销总社下属超市、舜汇市场等7个经营平台,X是在丁宅试点的基础上,将农服务中心推广到上虞更多的乡镇。
好故事
破旧茶厂“变身”记
碧空下,黄顶白墙的建筑群,亮丽醒目;一辆辆大巴车的到来,打破了管溪山水间的静谧;操着各地方言的人们,徜徉于河畔林间……生态型的“曦溪印象”度假酒店位于“耕读小镇”下管镇的核心地段,由破烂不堪的老茶厂改建而成,是上虞区供销合作总社激活闲置资产的新尝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茶厂曾一度辉煌,但由于一次操作不慎,屋顶被烧毁。此后,茶厂效益下滑,前些年,闲置的厂房用于出租。
面对农村大量房屋、山林等资源被闲置的现象,几年前我市提出“闲置农房激活计划”,这让拥有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资质的上虞区供销合作总社找到了在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切入点,至今已激活农房115万平方米。经整体规划、设计,上虞区社投资3000万元让老茶厂“重生”。
在脏乱差的地块上“生长”出高档酒店,一下子提升了集镇形象。人们很快发现,下管镇变得有活力了。年初,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辆越野车在梅坑山道上演“速度与激情”;5月的长三角航海模型冠军争霸赛,7支队伍100多名运动员在管溪精彩角逐。酒店为参赛运动员们提供了全部餐饮和部分住宿服务。体育赛事等节会,为当地打开了经济发展的另一扇窗。
下管山水资源丰富,人文积淀深厚。作为虞南山区的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此前一直领跑虞南各乡镇。前几年,随着周边乡镇加速发展全域旅游,下管的光环渐渐褪去。怎么办?下管镇提出美丽下管“复兴梦”。“‘曦溪印象’建成启用,为下管镇发展差异化旅游,举办吸引青少年的科技运动,打造研学游营地、直播小镇等目标补上了高档酒店业态短板。”镇党委书记马百根说。
“走基层、强四力”·记者手记
“红背篓”扎根“绿土地”
60多年前,北京市原房山县周口店供销合作社黄山店分销店负责人、共产党员王砚香带领党员职工常年背着背篓上山,又收购又卖货,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篓商店”,供销合作社职工这种不怕吃苦、全心服务、一心为民的精神被称为“背篓精神”,成为供销合作社宝贵的精神财富。
深耕乡村,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可以复制,上虞供销部门一直潜下心、俯下身,瞄准市场变化,关注农户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在家门口帮助农户网络直销农产品,线上线下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助农服务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让农村的好货出山,这不仅仅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也让他们与更广阔的世界有了连接。与农民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合股组建大通农场,让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休闲旅游等有机融合,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带动大量农户嵌入产业链共同发展。
上虞供销的示范引领远不止这些。对于青年农创客来说,机会之门也旋即被打开——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年轻人更是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
曾经的“背篓商店”已不复存在,但一心为民、服务“三农”的宗旨没有变,“红色背篓精神”仍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记者 单滨新 杜静静 文 章斌 摄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