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丰惠:“新闻小镇”时来运转

2021-06-17 09:37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今年2月,浙江省公布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名单,丰惠镇是绍兴市唯一上榜镇。一时媒体纷至沓来。

回溯100多年前,1896年,新闻出版巨擘胡愈之在这里出生。13岁那年,他和小伙伴以手抄报的形式办起了上虞县城唯一一份报纸——《家庭三日报》。从此,一生与新闻结缘。

最新的新闻是,6月12日,也就是今天,“大运河之约”论坛在丰惠举行。

三者有什么内在的渊源?丰惠为何与“新闻”有缘?6月2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先行者的风景”全媒体采访团来到上虞丰惠,一探究竟。

丰惠老街

上虞新闻丰惠出

一部上虞史,半部在丰惠。谈上虞史,丰惠是绕不开的地方,这与丰惠千年县治史有关。

自公元822年(唐朝)起成为上虞县治所在地,至1954年结束,丰惠县治历史长达1132年。在这千年历史长河中,丰惠一直作为上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从未被撼动。

“天以丰岁,加惠我民。”而丰惠之所以“生”,之所以“兴”,皆与流经于此的运河有关。

在“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时代,集灌溉、防洪、运输多功能于一体的古运河,保障了沿河地区的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一批沿河城市(镇)因此崛起,运河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好运之河”。

丰惠正是这批沿河城市(镇)之一。浙东古运河自钱塘江,经曹娥江,过丰惠,到通明坝,达宁波,最后在镇海招宝山注入东海。穿城而过的浙东运河打开了丰惠看世界的大门,使其走出乡野,融入“海上丝绸之路”这一经济发展大动脉,为小镇带来了财富,带来了文化的交融和繁盛。

发达的商业、频密的对外交流,孕育了丰惠厚重而多彩的文化。蓝色的运河文化、金色的丹道文化、红色的革命文化在小镇上交相辉映,也给丰惠留下了堪称开放式博物馆的丰厚文化遗存。小镇上现有省级文保单位5个、县级文保单位12个。建于元代的“九狮桥”,钱氏大宅“墨庄”,革命先驱王一飞、叶天底故居,……“宝贝”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发达的经济、昌明的文化、便捷的交通,正是盛产“故事”的土壤。“梁祝化蝶”“伯阳炼丹”“孟尝还珠”“范蠡入湖”……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上虞故事都产自丰惠,并被广泛传播,甚至走出国门。

小镇走出新闻家族

1896年9月9日,丰惠世家大宅敕五堂传出婴儿的啼哭声,胡家长孙胡愈之出生了。两年后,“维新派”在北京发动戊戌变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显然也把新风吹到了运河畔的丰惠。

胡愈之的父亲胡庆皆是清末秀才,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常在报上发表文章,针砭时弊。他还在家里订阅了《新民丛报》《浙江潮》和谭嗣同的《仁学》等进步报刊和书籍。民国时任上虞参议会会长的他,参与过上虞多所学校的创办,也为春晖中学的创办出过力。

对子女的教育,胡庆皆也十分开明,孩子们不必像其他儿童一样钻研科举八股。胡愈之后来回忆,父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13岁时,胡愈之干了一件让邻里大吃一惊的事:叫来小伙伴,办起了当时上虞县城唯一一份报纸——《家庭三日报》,这张黄草纸手抄报很快成为街坊邻居的谈资。他一生的道路就此埋下伏笔。

新建的商贸综合体(效果图)

19岁时,胡愈之在父亲的鼓励下走出丰惠,考进上海商务印书馆,从此正式开始他的新闻出版生涯。在民族危亡的时代洪流中,他以笔为枪,写下《五卅事件纪实》等名篇;以文启智,出版《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名著。用新闻出版推动时代进步,他一生创办或主编的报刊不下30种,曾担任《光明日报》首任总编辑,出任新华书店总编辑、国家出版总署署长。

鲜为人知的是,胡愈之的二弟胡仲持也是一位知名新闻人,1922年,兄弟俩一起为家乡创办报纸《上虞声》。

胡愈之三弟胡师柳,曾任上海申报月刊社编辑,后在上虞任多家报纸的主笔。

财新传媒社长、著名报人胡舒立是胡仲持的外孙女。2016年,胡愈之诞辰120周年时,胡舒立曾来过丰惠祖宅。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抗日英烈、《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云也与丰惠有着解不开的缘。他出生在紧邻丰惠的永和乡,小学在丰惠就读,上世纪20年代还回到丰惠教过书。

上虞古县城文史研究会会长史济荣认为,运河托起了千年古城,也将开放、进取、创新的基因注入丰惠人的血脉中,正是这样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胡氏新闻家族以及何云等杰出的新闻人才。

复兴雄文今开笔

1954年,上虞县府易址百官,丰惠人是失落的。然而,让流光溢彩的历史传承发展,一直是丰惠人不变的梦想、执着的追求。

今年2月,浙江省发改委公布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丰惠镇榜上有名。消息传来,丰惠人欢呼雀跃,潜藏多年的复兴梦被唤醒。事实上,早在2017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曾经因“运”而兴的丰惠已开始悄悄为古城复兴做着准备。

“竞评时,不少参评地拿出的材料只有薄薄的几页纸,只有我们,有这么厚厚的一本。”丰惠镇党委书记朱春兰骄傲地回忆。有备而来的丰惠毫无争议地入选省首批复兴名单。时来运转,丰惠人摩拳擦掌,把古城复兴视为丰惠涅槃重生的重大契机。

重拾昔日的荣光,建设“上虞县域副中心”,朝着打造千年古城、运河重镇、江南名镇的目标迈进;按照全域复兴的思路,实施形态复兴、文化复兴、产业复兴、治理复兴的全面复兴计划,丰惠在下一盘大棋。

实行开发“双城记”,坚持老城保护和新城开发双轮驱动,丰惠的复兴大业正在破题。在老街,流淌千年的河道、元代建成的拱桥仍在,百姓临河而筑、枕河而眠的风貌仍存。自2017年起,丰惠斥资1亿元,对老街进行风貌修复。箍桶匠、篾匠……一位位非遗传承人正被请回古雅的民居,引导人们重拾古老的记忆。出老街不远,通明古村落“钱氏大宅”的修复正在进行,孔庙的修复也即将启动。

而在新城,承接老城城市功能的城西商贸综合体正在建设中,总投资预计53.4亿元的“英台故里”度假型未来社区也在快速推进,在6月12日召开的“大运河之约”论坛上,运河沿线重要城市代表齐聚丰惠,一大批新项目签约……丰惠的复兴雄文才刚刚开笔,未来,这里还将有写不尽的新闻。

“走基层、强四力”·记者手记

古城复兴需要打造辨识度

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计划11个上榜地,个个都历史厚重,个个也都曾经沉寂,有人戏称,都是“没落的贵族”。过去有多落寞,想要恢复昔日荣光的愿望就有多迫切,因此,进入试点名单后,各古城大都开启了声势浩大的“复兴”工程。

在这场无声的竞赛中,丰惠如何打造自己的辨识度?如何在这批新晋古城以及更早的一大批古城中打响自己的品牌?如何实现厚重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关乎丰惠古城能否“活”起来,也关乎丰惠涅槃重生的计划能否实现。

在5月初于建德梅城举行的“古城复兴”论坛上,乌镇操盘手陈向宏就曾感叹,“2016年,古镇的同质化竞争太激烈了,大都是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再加上几栋古建筑。”此时,乌镇走出了文化小镇转型的关键一步,从而脱颖而出。

丰惠能找到自己的那条路吗?走在丰惠古老的石板路上,精美古朴的文物古迹令人目不暇接,如雷灌耳的典故传说数之不尽,丰惠的文化如此厚重丰美,以至让我们感到茫然,该从哪一条路进入“宝山”?“新闻小镇”是我们向业界前辈胡愈之的致敬,也是对丰惠辨识度的一次抛砖引玉。期待丰惠找到自己的路,时来运转,给“复兴”新闻一个有力的“豹尾”。

好故事

“我为古城保护找过绍兴日报”

丰惠不只是丰惠人的骄傲,也承载着上虞人的乡愁。一路走来,许多上虞市民自发地呵护着她。

57岁的史济荣在上虞大名鼎鼎,作为上虞古县城文史研究会会长,他开着轮椅车穿行在各文物古迹的身影是上虞的一道风景线。原是丰惠中学教师的他,走上丰惠文史研究之路的原因令人唏嘘。

1998年,一场意外让史济荣成了截瘫病人,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那一年,他还不满35岁。绝望中,他找到了文学创作这条自我超越之路。2010年,他开始创作以丰惠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丰情惠韵》。正是在创作这部小说时,老家在上虞丁宅乡的他开始着手丰惠的历史文化研究。

2012年,发现古衙门遗址正在开发房地产,心急如焚的史济荣多方奔走,他还找到了绍兴日报,希望借助新闻的力量阻止此事。尽管后来没有成功,但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头扎进了丰惠的古老历史中。2016年始,他与当地的文史爱好者一起,踏遍古城每一条街巷及许多村落,一点一滴积累资料,于2018年主编完成《丰惠老台门探秘》,并在当地报纸连载。他还被丰惠镇政府聘为顾问,为古城改造出谋划策。

丰惠被列为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名单,史济荣十分兴奋。他自豪地说,2017年,丰惠启动古城修复,民间文史志愿者的推动功不可没。今天古城能被列为省级复兴试点,他们激动万分,拭目以待。

作者:记者 单滨新 钟宏娇 文 黄霄 摄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