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套漂亮的招工组合拳

今年春节,嵊州约有360家重点企业用工缺口达8000人左右,怎么补?

2021-03-12 14:59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3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位于嵊州市浦口街道的浙江锦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孔巧红开口便是这一句。根据春节前的预测,该公司复工后缺工数在100人以上,而2月28日的统计显示,该公司员工到岗率已达95%,“员工短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和这家公司一样,嵊州市不少企业也一度陷入员工短缺困境。春节前,嵊州市人力社保局曾进行摸底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前后,该市820家重点用工企业中(浦口街道约占一半),约有360家存在缺工问题,用工缺口在8000人左右。而2月23日的统计显示,截至当天,606家规上企业的员工到岗率已超87%。

一边生产忙,一边招工难,这种矛盾是如何被平衡的?“这背后,有企业的努力,更有政府部门的智慧。”孔巧红给出如是答案。

矛盾:订单多,用工缺

一走进位于嵊州市浦口街道的浙江盛泰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便感觉到了“招工”的气氛:一楼一间房的墙上贴有一张纸条,上面写有“招聘办公室”几个大字。“这间办公室是临时辟出的,但上门应聘的人不多,每天只有两三个。”该公司人事部副经理李冲叹了口气,“还是要通过其他途径招工。”参加嵊州市人力社保局组织的“送岗下乡”活动,便是“其他途径”之一。“前几天活动信息一发布,我们便报名了,打算到各镇(街道)设摊招工。”李冲说。

用工到底有多缺?该公司行政部经理沈萍递给记者一份春节前做的统计表,上面登记着各工序的缺工人数。“你看,当时缺织造、染色等一线操作技工240人左右,现在依然缺100人左右。”她说,按照往年的订单量,到岗人员足以应付,但今年情况不太一样,“上半年的订单已排满,经常出现‘爆单’情况。”

像“盛泰”一样加班排产的企业还有不少。来自浦口街道办事处的信息显示,通过对辖区近千家企业摸底发现,有200多家企业春节期间未停工,占比达25%。“尤其是一些外贸企业,订单更是出现爆发式增长。”该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春江告诉记者,浦口街道除拥有领带面料、集成灶、电机机械等传统产业,还培育了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嵊州经济总量的一半在浦口街道。“重点企业在手订单较为充足,部分企业的订单可供生产一年以上。”据嵊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市工业经济延续增长态势,加上国外疫情加速订单回流,生产经营总体稳定,订单相对充裕,与此同时,阶段性的用工短缺问题凸显。该市人力社保部门年前的一次摸底调查显示,全市重点用工企业缺工数在8000人左右,主要缺工工种为技术工、普工和操作工。

破题:外引内招,一人多岗

“过去,很多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比较担心过年,因为一到过年时,工人们要返乡,这会带来两个不确定性:一是员工返工时间不确定,二是员工回不回原就业地也不确定。”嵊州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高峰说,“据我们春节后走访企业发现,今年我市企业复工特别快,员工返岗普遍有所提前。”

企业敢于提前开工,底气来自“就地过年、稳岗留工”政策。嵊州市人力社保局提供的信息显示,通过对820家重点用工企业监测发现,今年春节有超过58%的外地员工留嵊过年(绍兴全市的比例为40%左右),总人数超1万人。“我市是绍兴各区(市、县)中较早出台留工稳工政策的:明确对留嵊过年且春节后正常上班的外地员工,给予每人500元奖励,鼓励企业出台食宿减免、节日慰问等激励措施。”高峰说。“年前公司正准备想办法挽留员工时,这个政策出台了。今年共有400多名员工留嵊过年,比去年多了近3倍。”嵊州市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慧佳告诉记者。

政策红利“留人”基础上,嵊州又打出一套“抢人”组合拳。比如通过“外引内招”以增工。早在今年1月下旬,嵊州市人力社保局便派出招工小分队,赴云南、贵州等地开展劳务战略合作对接。“我们在那些地方建有劳务工作站,招工数达到一定量后就派车去接。”昨天,在电话那头,已于3月2日前往云南“接站”的嵊州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黄云飞告诉记者。“嵊州这边,春节后已组织两场大型招聘会,130多家参会企业提供了各类就业、实习岗位约3300个。”黄云飞说,前不久又上线了微信版“企业用工招募平台”,用工企业及求职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在平台发布招聘、求职信息。目前,该平台已收集推送71家企业的343个岗位。此外,鼓励企业通过人力资源中介机构错峰调剂“共享员工”,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再分配。

街道层面也通过“暖心服务”惠工。“一方面组织驻企指导员深入重点用工企业,摸排收集企业生产用工的困难和问题,并形成‘企情日记’,‘一厂一策’靶向化解。”浦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徐升东举例说,年前,得知有企业接回80多名外地员工后,街道马上联系医护人员上门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在政府帮扶下,企业也想方设法挖掘潜能,缓解节后缺工难题。“我们通过‘以工代训’培训了一大批高级技术工,让他们能够‘一人顶多岗’。”雅士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桂红告诉记者,公司在职高级技工已由原先不到20人增长至260人,有效弥补了用工缺口。趁着跨界转型家纺面料行业的契机,麦地郎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机器化改造,实现了“机器换人”。记者在该企业织造车间看到,所有机器开足马力、隆隆作响,“虽然返岗员工不到八成,但基本不影响生产。”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马超说。

好做法:“共享员工”,打开用工新思路

春节前后,嵊州市工汇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雪校特别忙。“尤其临近春节那段时间,经常接到企业的用工求助电话。同时,一些企业因效益不好早早停工,出现了员工无工可打的情况。”他说。

于是,“共享员工”应运而生。

“‘共享员工’是某些企业因人手紧张而临时聘用尚未营业企业员工的做法,可谓一举多得。”沈雪校告诉记者,公司现有600多个共享用工的名单,“工种多为操作工、包装工等,工作的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

春节前,浙江锦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通过“共享员工”模式弥补了部分用工缺口。“通过人力资源公司招收到40多人,工资按天结算,他们上手都挺快的。”该公司总裁办主任孔巧红说,“共享员工”的做法让员工在企业之间临时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再分配,打开了企业用工的新思路。“他们忙,我原来的厂刚好放假,我就到这家厂来帮(工)20多天,一天能赚120元。”“共享员工”竺玉英告诉记者,她一直是服饰公司的员工,特别想尝试一下别的工作。“入职前,公司会进行简单培训,我等于多掌握了一门技术。”她开心地说。

“已有不少企业通过‘共享员工’解决用工短缺难题。”嵊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陈君说,这些“共享用工”原先多供职于服装行业和领带行业,节前这段时间正是行业淡季,他们的加入正好解了其他公司的燃眉之急,确保订单能够按时完成。“通过全市13家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来搭桥,效果非常好:留下来的员工有事做、有钱赚;形势好的企业也稳了生产,留工稳增,多赢。”他说。

“走基层、强四力”·记者手记

“招工难”可以改变

这几天,一个问题始终在记者脑海萦绕:当下很多企业招工难,尤其春节前后该问题尤为突出,原因何在?

是传统春节岁末节后周期性的员工流动所致——这次嵊州之行,很多采访对象都谈到这一点。真的只是这样吗?我们不这么认为。一定程度上,招工难,用工短缺的表象背后是一个城市就业环境不优、一家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的体现。通过这次对嵊州招工的采访,我们明白,一个城市或企业要解决用工短缺问题,就要打破固有的惯性思维,“升维”思考。

在招工方面,嵊州的两个做法获在场记者们点赞:

一是未雨绸缪。节前用工监测,节中余缺调剂,节后“外引内招”,做到招工“全过程管理”。

二是创新做法。“共享员工”并非嵊州首创,却为何能“出圈”?两个字——创新。别的地方还在“常规共享”时,嵊州已先人一步“归集”了全市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让专业人办专业事,效果更好。

作者:记者 何国永 陈乙炳 张峰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