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昌炒年糕,炒出好生活

2021-11-06 09:15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核心提示  一碗带着汤汁、冒着热气的炒年糕,是新昌人饭桌上常见的美食。就是这样一碗家常的炒年糕,在过去5年间,从小县城走向了全国,从夫妻店小作坊成长为年产值5亿元的大产业。

从“接地气”变得“更洋气”,从“家门口”到“往外走”,这些年,统一标识、统一装修、统一标准的新昌炒年糕门店以连锁餐饮品牌店之势,相继在国内22个省份“开疆拓土”。年糕,正如它“年年高”的寓意,让当地老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成功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近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先行者的风景”全媒体采访团来到新昌,走进田间地头、生产基地、小吃门店,从源头探寻特色小吃背后的产业文章。

儒岙镇年糕加工企业。

上午10点半,还未到就餐高峰,位于新昌县鼓山西路上的“回山小妹”新昌炒年糕店已食客盈门。

厨房里,店主梁香蓝抓起一把五花肉片,扔进油亮的热锅中,锅内瞬间滋滋冒响。炒出香味后,主角——新昌年糕就登场了,切成细条状的年糕随着梁香蓝熟练的颠勺动作,跳跃起舞,散发出香味。先炒后煮,7分钟后,一碗带着浓稠汤汁的新昌炒年糕被端上了桌。“一天能卖200多碗,营业额4000多元。”梁香蓝很满意现在的经营状况。

在新昌土生土长的梁香蓝,炒了10多年年糕。从昔日单打独斗的夫妻小店,到如今连开3家分店的网红品牌店,她可以说既是新昌炒年糕产业发展的亲历者,也是受益者。

梁香蓝“红”出圈并非偶然,也不是个例。如今,像这样的新昌炒年糕店已有497家,遍布国内22个省份。如同沙县小吃一般,新昌炒年糕也已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

家常味迎来新发展

“各位‘宝宝’们,我是‘回山小妹’,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兼任主厨加店长的梁香蓝最近有了新的爱好——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开直播。

后厨就是直播间。她架起手机,卷起袖子,一边颠勺,一边与粉丝们互动。油锅里滋滋冒响的年糕,蹿起的火焰,不断引来粉丝点赞。梁香蓝扯高嗓门,以飞快的语速和夹杂着新昌口音的普通话卖力吆喝,“带着汤的炒年糕,才是正宗的新昌炒年糕!”

目前,梁香蓝的抖音账号已拥有5000多名粉丝。

梁香蓝喜欢向大家推介新昌炒年糕,因为,从农村出来的她,正是通过这一碗小小的新昌炒年糕,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

10多年前,梁香蓝从老家回山镇来到新昌县城闯荡,可学历不高又没什么工作经验的她很难找到工作。于是,她租下了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卖起了炒年糕。新昌人爱吃炒年糕,几乎家家都会做。梁香蓝的小店面积小,又没特色,所以一直生意平平。“一天也就几百元的营业额,赚不到钱。”她回忆道。

但这一切从2017年开始慢慢改变。这一年,新昌县把发展特色小吃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把发展特色小吃产业作为一项创业工程、品牌工程、富民工程来推进。而“新昌炒年糕”正是其中的主打品牌。

身为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的新昌因其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民俗传统,孕育了不少极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年糕、芋饺、榨面、春饼、镬拉头等,多达20多种。“选择新昌炒年糕作为突破口,一方面因为它的接受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属性。”新昌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焕忠告诉记者,过年吃年糕,是一代又一代新昌人共同的记忆。此外,年糕寓意“年年高”,不同形态、不同做法的年糕更是大江南北“接地气”的美食。像宁波的糯米年糕、嵊州的豆腐年糕等,都颇有名气。

新昌年糕如何从中脱颖而出?为发展小吃业,新昌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专门成立以新昌炒年糕为主的特色小吃产业发展小组,设立特色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出台《关于推进新昌炒年糕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昌县炒年糕富民工程推进计划》等文件,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特色小吃产业发展,为小吃业主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并指导他们寻址、开店……

梁香蓝就是第一批受益者。2017年,她报名参加培训,不仅系统学习新昌炒年糕和其他新昌小吃的制作方法,还学习经营管理。小店完成改造后,第一个月营业额上涨了近50%。2019年、2021年,梁香蓝又先后开了2家新昌炒年糕店,平均每家店年收入达30万元,生意越做越红火。

新昌大佛寺景区内的炒年糕店。

“两只手”捧起新产业

政府的鼓励激发了年轻人的创业热情。程先梅辞去了酒店工作,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新昌大佛寺景区内开了一家新昌炒年糕店。

中午时分,记者走进程先梅的店。30多平方米的店面设计古朴,干净整洁。店铺里,黄色的新昌炒年糕图标随处可见。图标设计十分精巧,仅用简单几笔便勾勒出一碗炒年糕的样子。门外,点单的顾客已经排起队。小小的店铺里,程先梅既是厨师,又是服务员。只见她左右开弓,一口大锅炒年糕,一口大锅煮芋饺,一旁的蒸笼里还蒸着新昌的特色小吃镬拉头。

“一定要趁热吃哦。”端上炒年糕后,她不忘嘱咐一声。记者注意到,桌上的碗筷也都印有黄色的新昌炒年糕图标,与四周的装修相呼应。“以前的炒年糕店可没这么整洁漂亮。”程先梅说,原先有些老乡的店面环境不好、服务跟不上,所以被市场淘汰了。

“市场这双‘无形之手’倒逼新昌小吃转型升级。”新昌县小吃行业协会会长吕跃国说,农家特色小吃推广,标准化是一大难题,新昌炒年糕也不例外。在新昌街头,炒年糕店十分常见,可大多是地方小、环境差的夫妻小店。产品没特色,口味参差不齐,经济效益差,也很难规模化发展。梁香蓝以前开的小店就是如此。为了打破发展瓶颈,新昌县从县级层面申请注册了“新昌炒年糕”集体商标,制定了《新昌炒年糕卫生规范》《新昌炒年糕产品质量要求》《新昌炒年糕制作规程》等标准,通过“统一培训内容、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制作工艺、统一经营标准、统一门店标准、统一原料标准”打造新昌炒年糕区域品牌。根据店容店貌、经营场所饮食卫生、食品质量、风味特点等,政府还对开设的规范化门店实行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的补助。程先梅在新昌大佛寺景区内开的这家新昌炒年糕店,就是第一家开在景区内的规范化门店。

政府“有形之手”结合市场“无形之手”,托起了新昌的小吃产业,昔日“低、小、散”的炒年糕店一下子从单兵作战变成了有秩序的团队作战。

政府开设小吃培训班,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手把手传授制作方法,为毕业学生颁发“新昌炒年糕师傅”专项技能证书;县农商银行创新开设“年高贷”,由政府和银行共同建立风险补偿金,鼓励更多炒年糕店走出新昌县。

位于新昌县城区文体路上的新昌炒年糕金山店几乎每天顾客盈门,店主石美萍在新昌炒年糕技能大赛中夺魁后,生意更火红了。2017年12月,石美萍又在宁波市宁海县开了新昌炒年糕门店。宁海人喜欢吃海鲜,石美萍就在传统萝卜糟肉炒年糕、冬笋咸菜炒年糕的基础上推出了海鲜炒年糕,深受当地人喜欢,小店日营业额超过3000元。

产业链串起新市场

秋色宜人,连片稻田长势喜人。新昌县羽林街道,这250余亩稻田便是新昌炒年糕生态粳米生产示范基地。这里,从育种到施肥,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好米才能做出好年糕。”种了30多年地的汪伯均对此深有感触。

从生态粳米生产示范基地,到年糕加工、标准化门店打造,在新昌,一条完整的年糕产业链已经形成。

浸泡、碾磨、蒸米、成形,在新昌县儒岙镇乡味美食品有限公司,4条生产线火力全开。这里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年糕加工基地,平均每天生产18吨年糕。但这样的生产量,依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四成年糕销往新昌本地门店,六成销往电商卖家和超市。”公司负责人王利富说。

在此之前,王利富曾在新昌县东茗乡开了一家小小的年糕加工厂,每年农历九月到春节才开工,一年只忙碌4个月。“以前大多只是本地村民买,很少销往外地。”他回忆道。但随着新昌年糕产业的发展,王利富年糕厂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今年,王利富在新昌传统年糕的基础上还创新推出了口感更软糯的手工年糕、适合油炸或煎烤的脆皮年糕,深受市场好评。最近,王利富还和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参观年糕生产基地作为乡村旅游体验项目之一。

在儒岙镇南山村,“传统年糕打制”作为乡村旅游特色体验活动,备受游客喜爱,年糕也成为游客们抢着买的伴手礼。在新昌县主要旅游景区,着重打造的“新昌炒年糕”旗舰店、小吃一条街、小吃馆等,实现了特色小吃与旅游的融合。随着“新昌炒年糕”声名鹊起,淘宝网上真空包装的新昌年糕一时销量倍增。

“以前需要自己打品牌,现在是政府帮忙来吆喝。”采访中,梁香蓝、程先梅和王利富都这样说道。近年来,新昌县政府在省政府、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企业的食堂设立了“新昌炒年糕示范店”,深受大家喜爱。“新昌炒年糕主打大众市场,我们要在全国各地开设新昌炒年糕店面,通过标准化示范门店来打造新昌炒年糕区域品牌。”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青松说。目前,新昌炒年糕门店已遍及全国22个省份的160个高速服务区、30多所高校等,成为新昌特色小吃的展示店。以新昌炒年糕为代表的新昌小吃产业成功带动1.5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全产业链产值今年预计可达10.2亿元,其中单是新昌炒年糕就达到5亿元。

但相较于福建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等远销海外的特色小吃产业,新昌炒年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小吃经济,门槛低、受众广,当这些小店彼此能够互联互通、进行社会协同的时候,它们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形成经济发展的洪流。”吴青松说,接下来,新昌将以炒年糕为突破口,打响新昌特色小吃品牌,力争到2025年,县内外新昌炒年糕门店达到900家,炒年糕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亲历者说

把特色美食做成富民产业

新昌县小吃行业协会会长 吕跃国

“吃年糕,年年高。”在新昌人的食谱里,年糕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家常主食,更是一道具有美好寓意的传统小吃。

2015年,我从机关单位离职后,与几个朋友合作,在本地经营一家饭店。2017年,新昌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炒年糕,我积极参与了当时的筹备、发动等工作。在县农办发布了《关于征集新昌炒年糕协会会员单位的启事》之后,大家热情高涨,最后共报名登记256家餐饮店,有意向开炒年糕店的个人108人,电话咨询600余人次。2017年3月22日,受大家的推举,我当选为新昌县炒年糕行业协会会长,首批会员单位一共有30家。

就这样,我们拉起了一支民间队伍。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特色化、建设规范化、功能集约化、经营品牌化”的要求,对老店进行改造提升,对新店进行指导建设,千方百计打响品牌。我们先是举行了炒年糕技能比赛,当时来自全县大小餐馆的炒年糕师傅同台竞技,规模大、人数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在当地老百姓中口口相传。

我们又举办了“新昌炒年糕师傅”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政策法规、礼仪礼貌、创业理念、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以及新昌炒年糕等20多种新昌传统小吃的制作技艺。学员学完后,经过严苛的技能鉴定,才能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昌炒年糕师傅”。截至目前,我们免费培训了上千名炒年糕学员,让更多的老百姓带着这门技艺,能够到全国各地去开店、传播新昌美食。

相应地,县里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凡是到全国各地去开新昌炒年糕门店的,只要符合我们规定的几项指标,都给予一定的补助。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我们为保证炒年糕的品质,还陆续制定出台了《新昌年糕生产卫生规范》《新昌年糕产品质量要求》等文件,做到了“六统一”。

到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昌炒年糕开拓了农民外出创业致富的新途径,成为新昌小吃的一张“金名片”。

在打响“新昌炒年糕”品牌的同时,我们还建立起从专用稻谷种植基地、加工、保鲜运输开始的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带动了新昌芋饺、炒榨面、麦虾汤、状元糕等传统小吃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新昌炒年糕”为龙头的富民小吃产业,让新昌炒年糕香飘全国,打造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记者手记

“有形之手”有为有力

吃在新昌,玩在新昌。这几年,新昌的特色小吃声名在外,尤其是新昌炒年糕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作为土生土长的新昌人,倍感自豪。

以前,在新昌,炒年糕等众多特色小吃经营尚处于“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阶段,没有统一规范的店名,没有统一的店铺形象,没有统一的供应链,虽然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但远远没有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化。

近年来,除了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外,地方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主动作为,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扶持,成为新昌炒年糕迅速发展的有力推手。

从成功申请注册“新昌炒年糕”集体商标、“新昌年糕”地理商标到政府成立特色小吃发展中心、行业协会,从为新昌炒年糕量身打造技术规范到免费培训“新昌炒年糕师傅”,从农商银行推出“年高贷”再到政府贴息补助解决老百姓创业的资金烦恼和后顾之忧,从以政策扶持鼓励县内县外人员“走出去”“带进来”投资创业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介活动,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新昌县政府全方位助力新昌炒年糕产业在市场上引领风骚。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小小年糕并不小,其发展背后,是一个地方的致富产业。如今,新昌炒年糕师傅纷纷走出新昌,在全国各地一共开出了497家新昌炒年糕标准化门店,最远的甚至开到了新疆伊宁,平均每家门店年经营收入超50万元。

美食来源于对品质的坚守,就像一碗美味的新昌炒年糕,在处理食材、炒制、烹煮、调味等每道工序上,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未来新昌炒年糕的发展亦如此。站在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的风口,新昌炒年糕产业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有形之手”“无形之手”协调配合下,新昌炒年糕必将带动芋饺、榨面、汤包等20多种特色小吃,联动发展,把新昌小吃打造成为富民增收的“金名片”。



作者:记者 袁越菲 寿伟国 俞帅锋 林佳萍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