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坡塘:城郊村里的风雅生活

2021-09-04 17:15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核心提示 “聚土为坡,积水成塘”,坡塘村的由来源于“范蠡养鱼”的典故。

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县东南二十六里会稽山,池有上下二所。旧经云范蠡养鱼于此……今上破塘村乃上池。”2500余年前,越王勾践曾在此地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大夫范蠡在南池挖池,在坡塘挖塘,“三年致鱼三万”,就此开了我国水库养鱼之先河。

如今的坡塘村,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越城区鉴湖街道的一个美丽村庄,远近闻名。因为离城较近,既承接、享受“城”的服务,又有“乡”的韵味,勾勒出一幅“未来乡村”的风雅画卷。今年3月,坡塘村又成功入选绍兴市首批13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名单。

近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先行者的风景”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坡塘村,解码这个先行村探索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密码。

       茶园里的风雅艺术

古城南门外,沿解放路一直向南行驶10多公里,至绍诸高速公路和杭绍台高速公路的交会处,就到了坡塘村的云松自然村。

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茶园。远处,湛蓝的天幕下,一把偌大的茶壶悬空倒挂,从壶口射出一道水柱,落入烟雾之中,让人不禁发出“人间一壶天上来,一盏清茗酬知己”的感叹。这是今年7月坡塘村刚建成的微景观,取名“云壶飞瀑”。茶壶直径2米左右,配合下方的三只茶杯,放置在茶园之中,让原本平静的茶园充满生活的意趣。

茶园尽头,一幢白墙黑瓦的二层小楼静静伫立。坡塘村党委副书记劳卓娜介绍,这里将建设一处茶文化体验馆,游客可在此赏景品茗,还能亲手制茶,尽享诗画田园的乐趣。茶文化体验馆也是云松构建一站式心灵休养地、打造“云端生活”的一个关键节点。

顺着茶园边的陈家岭步道一路而上,层层叠叠的云松茶山,像铺在大地上的诗行,用另一种方式书写着新绿。脚下的碎石,泛着青褐色的光。沿途“云上小馆”“云松茶舍”“云上舞台”以及茶园观光台,如同一颗颗珍珠点缀其间,更凸显山水之美与生活之美。

进入村里,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文艺小清新之风。银杏叶造型的景观小品,老台门里的咖啡馆,民房改建的“位光明油画工作室”和“胡兆海莲花落工作室”……一步一景,处处透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采访当天,室外烈日炎炎,温度已到35℃以上,但在村游客服务中心对面一处民宅遮阴处,4个年轻人没受一点影响,或坐或站,心无旁骛地在纸上画画。蓝天白云、白墙黛瓦,苍翠欲滴的枣树枝横在台门屋檐前……静谧的油墨写生画勾勒出乡村之美。

作画的年轻人叫李光永,是越城区美术家协会会员。为了寻觅创作灵感,他和同伴三次踩点,最终留在了云松写生。“古朴自然间透露着勃勃生机,这种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正是我们寻找的感觉。”李光永拿笔头在调色板上舔了舔,补充说,“最关键,这儿离城近,开车10多分钟就到了,方便。”

实际上,在云松撞见“艺术家”,早已不是稀罕事。云松是坡塘村4个自然村中最有特色的一个,“范蠡筑坝遗址”就在村口,还有参天银杏、百亩茶园、千年古道,组成了一幅云松特有的风景画,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  

村内“上台门”附近,两名村干部正忙着在墙上布置一处“向日葵”景观。这是半个月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艺乡建”创始人陈炯临走前交待的任务。今年4月,陈炯带领团队进驻云松自然村,与村民同吃同住,用艺术叩开这座传统村落的大门:就地取材,用竹子制作成杯垫、小水桶等创意作品;用村民“百家布”缝制“一块有故事的布”;在翠绿的茶园里拉起四五米高的荧光黄绸缎,风起时犹如“风吹麦浪”……

从“艺术兴村”切入,村内的小景观悄然发生着变化。“乡村同样可以很当代。”陈炯告诉记者,艺术作品是情感表达最直接的呈现,他希望通过“艺乡建”的途径,帮助这个自然村留住更多乡愁,让来客体验到更符合乡村生活肌理的风雅。

       城郊村的美丽蝶变

风雅带来的是人气。就在上周末,云松古道上再一次人头攒动,一场全民健康生活“登山+健步走”活动在此举行。而前一天,还有不少单位的团建、党建活动也选择了这里,村内停车场被挤得满满当当。“自今年3月启动‘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以来,前来考察、游玩的人多了很多,‘五一’假期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加了1倍,旅游总收入同比增加了2倍。”坡塘村党委书记罗国海说,现在每位村干部都兼“向导”,接待好游客成为“必修课”。

而在过去,坡塘却是一个“有客来了绕道走”的城郊村。上世纪80年代,坡塘村是坡塘乡政府所在地,但发展缓慢,环境差,出行也不便。许多人对坡塘村的印象,就是一个几十年未变的“后进村”:一方面,集体经济薄弱,后续增收乏力;另一方面,村民矛盾突出,影响社会安定。

“以前,村里的主职干部频繁更换,我们村一度被戏称为‘破塘村’。”回忆起刚上任时的情景,罗国海记忆犹新。2016年,当鉴湖街道党委找他出任村里“一把手”时,正在经营一家机械厂的他没有过多犹豫,当即应下了。

破旧立新,势在必行。2016年,配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坡塘村打响“破旧立村”行动。罗国海带领由两委班子、网格员、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挨家挨户地解释政策,在倾听、收集意见解决问题中,逐渐聚拢了人心。随后,坡塘村用8个月时间,对“一纵一横”主要干道进行重点整治,拆除违建4500平方米,完成立面改造升级,找回了村子的古韵灵气。

基于“清新坡塘”的“顶层设计”思路,越城区首个廉政文化主题公园“莲园”落地坡塘,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新去处;曾经的泥沙路成了宽敞干净的柏油路;坡塘老街恢复了白墙黛瓦、古朴清新的风貌;挖掘传承好莲花落创始人“唐茂盛”的故事,坡塘村从此有了村民自编自唱的村歌《清新坡塘》;利用良好的生态景观禀赋,把云松自然村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村庄……“处处美,时时美,人人美”的美丽图景,开始在坡塘村慢慢铺展开来。

不过数年时间,坡塘村完成了“逆袭”,市级文明村、“五星3A”达标村、省级生态文化村、省级卫生村、省级善治示范村等荣誉纷至沓来。

       先行者的“诗和远方”

立秋已过,山野乡间依旧骄阳似火。茶园入口处,“云松茶舍”施工已近尾声。为赶在9月份正式营业,茶舍主人陈峰正催促工人们加快进度。茶舍虽然装修简单,但“露天茶座、星空露营”的布局风格清新雅致,俨然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天然氧吧”,魅力四射。

“还没开张,团建活动已经接好几个了,9月份也已有好几拨客人预订。”眉宇间的欣喜,流露了陈峰内心的激动心情。“80后”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云松村民,以前一直在外打拼,做外贸生意。看到家乡越来越美,今年还被列入“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名单,他萌生了回村创业的想法。今年5月,他和村里几个一起长大的玩伴商量后,一拍即合,当即投资近200万元建设“云松茶舍”。

依托原生态的乡村特色菜,“云上小馆”餐馆主人沈菊英同样收获了人气。“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营收好几千元呢!”对于能在“家门口赚钱”的美好现实,沈菊英的笑容里写着满足。今年50多岁的她,本是附近一家纺织厂员工,前些年因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重活,一直休养在家。去年10月,看到她家地理位置好,罗国海动员她开餐馆。当时,沈菊英还满脸迟疑和犹豫。而现在,她的心态完全变了。“我给蔬菜、茶叶、笋干等农产品换了个包装,销路可好了。”沈菊英喜滋滋地说。看到“云上小馆”餐馆生意红火,村里不少村民也准备开“农家乐”。

“田园梦”照进现实,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归乡野生活,追寻“诗和远方”。今年35岁的孙建东,打小生活在村里,现在在市区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可他每天仍会回到村里住。预算师谢泽文每到周末带着妻儿赶到云松老丈人家住,把庭院打理得干干净净,还时不时在门口摆个地摊赚点外快。乡贤浙江越生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寿林芬正忙着收拾布置自己的老家,还打算把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陈平原请来,帮其设立创作基地,打造一个“乡村书房”。劳卓娜说,去年可以说是云松自然村村民有史以来修房子最多的一年,一些空置已久的老房经过整修,都有了烟火气。

乡村的美丽经济还激发出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原本老旧的民居成了茶文化体验馆,咖啡吧、展览馆、特色民宿、“云上直播间”等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今年,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实现高增长。”罗国海说,村里最近还成功流转了200多亩农村闲置土地,准备打造一个集生产加工、观光休闲、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庄园“稻梦空间”。

一个充满生机的“未来乡村”里,都市人向往的生活正在变为现实。

亲历者说

未来已来,乡村可期

鉴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陈杨军

13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点,为什么坡塘能入选?乡村振兴路上如何错位发展?和我一样在这个村子里泡上三五天,也许你就知道答案了。

早些年,我对坡塘村的印象并不深刻,只是偶尔在周末爬过山。今年4月,我到鉴湖街道工作,恰逢坡塘村入选绍兴市首批13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名单,我的工作和这个村紧紧连在了一起,也因此对它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古村、古树、古道、古台门,坡塘村有丰富的历史印记。范蠡养鱼筑坝遗址,莲花落鼻祖故乡,烈士“金子定故居”,坡塘村还有独特的人文底蕴。这些,都是这个村的亮点。但要建成乡村振兴先行村,光靠“天时地利”还不够,还需要“人和”。以前,坡塘村在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但在短短几年内却摆脱了落后面貌,这与村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分不开。我到任后常和该村干部们打交道,对他们更是有了新的认识。大家干劲十足,对村子的未来发展都非常关注,也很有想法。他们的不少设想与我们不谋而合,培育工作推进很顺利。

谋定而后动。坡塘村结合自身特有的资源禀赋、人文优势,以艺术植入、文旅融合等为发力点,给出了“先行者”的探索答案。按照当时“三改三不改”理念,我们坚持生态兴村,对村庄的肌理、文脉、古建筑结构进行梳理,对呈现的内容、功能、形式进行提升改造。同时,继续夯实基础、培育亮点,围绕“茶文化+”“大书房+”等主题寻找乡村产业元素。目前,“茶”风建筑、“茶”系产品等已陆续成型,名人书屋建设也已列入规划,坡塘村研学游项目正在规划植入,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文创功能区及产品开发等也在推进中。一些工作室和艺术家团队闻讯而来,纷纷入驻。

未来已来,乡村可期。以“云松”为第一阶段打造重点,接下来我们还考虑把坡塘老街、莲园、天衣寺等节点功能区“连线连片”,进一步深挖坡塘村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住更多乡愁。

持续打响坡塘村名气,为的是让村子更好地发展,从而实现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的目标。

当然,坡塘村也只是一片“试验田”。朝这个方向走下去,我想,“试验田”上结出的丰硕果实还可以播撒到更广的区域。

记者手记

“死磕”背后的情怀

在坡塘村长大的我,从未像现在这般向往家乡生活。

小时候,总想着逃离农村,奔向城市,认为这才是人人追求的美好生活。但现在,我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

坡塘曾经很俗,很土。从小生活在坡塘的我却几乎从未踏足过云松自然村,当时家里人总说:“那就是个穷沟沟,有啥可去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坡塘除了是曾经的乡政府所在地外,几乎没什么特别。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破落的村庄面貌几乎没怎么改变过。连接着省道的重要农村公路下白线穿村而过,每天有上千辆货车从家门口经过,这个村子被整得“灰头土脸”,客人来了待不了多久都要调头走。

但现在不同了,范蠡养鱼、莲花落鼻祖故乡、烈士金子定故居、“陋室画家”位光明工作室……有关坡塘的传说和故事越来越丰满,发生在坡塘的新闻一个接一个。身为一名坡塘人,也越来越有自豪感。

这种变化,在我看来,是“死磕”出来的。为了下白线的提升改造,身为越城区政协委员的坡塘村党委书记罗国海连续5年提交提案,终于迎来了开工。为配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村委班子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硬是“啃”下多块“硬骨头”。

农村工作难做,道路硬化、绿化种植、美丽庭院打造,以及生态公园、老街立面改造、保护类建筑修缮等一批整治项目,任何一件事,做起来都不容易。如果没有为民办事的真心,没有一抓到底的决心,好事也会办砸,实事也会烂尾。

如今,村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文旅兴村”的发展蓝图也已展开,坡塘村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从发现美、创造美到经营美,始终将展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放在首位,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创建,日夜奔走,亲力亲为。

采访罗国海当天,他刚刚结束了新一轮的“谈判”——为更好地留住人气,坡塘村正在物色合适的运营团队。“振兴乡村缺的不是能人,而是有情怀的人。”罗国海说,死磕“情怀”两字,寻找志同道合之人,此前他已经“谈崩”了18家运营团队。我想,坡塘之所以能打造与众不同的美丽乡村,与这种“死磕”精神不无关系。

现在,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中很多项目还在推进,虽然见效较慢,但每个村民都对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记者 钟宏娇 汤桂平 见习记者 张诗纯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