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水乡孙端唱新歌

2021-08-07 08:5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皇甫庄村 

核心提示

孙端,因“鲁迅外婆家”而被人熟知——暮色下摇船听社戏,是鲁迅儿时的乐土。

这里,也曾因疫情防控工作果断到位备受关注——去年疫情防控初期快速反应、严格执行,在全省第一个实施整村居家隔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战“疫”答卷。

如今,坚实的基层治理基础,正激活孙端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近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先行者的风景”全媒体采访团走进越城区孙端街道,探寻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密码。

孙端街道安桥头村有家开了近20年的小卖部。最近,这家小店改头换面变成了一家咖啡馆。

咖啡馆里,吧台上摆放着进口的咖啡豆,网红落日灯把光影投射在北欧风格的墙面上,随处可见年轻时尚的元素。

和小店一起变年轻的是整个安桥头村。今年初,鲁迅外婆家所在地安桥头村成为全市13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单位之一。紧锣密鼓开展的创建工作,搅动着宁静的小村,也带动了孙端乡村振兴的共富之路。

疫情大考下“出圈”

8月,火热的阳光洒向大地,热浪灼人。孙端街道镇塘殿村活动中心内,气氛如同室外的阳光一般热烈。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聆听由市新闻传媒中心、越城区委宣传部出品的广播剧《浙江第一战——孙端整村隔离》。回忆起那一段亲身经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往事历历在目。

去年年初,这个位于越城区东北部的水乡小镇,因为疫情防控工作果断备受关注。由于武汉返乡人员较多并出现越城区首例确诊病例,孙端街道于2020年1月26日(正月初二)开始,对新河村、镇塘殿村、小库村3个行政村分别实施整村隔离。孙端也成为全省首个实施整村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镇街。

从开放的空间,骤变到封闭的环境,所有人都学着适应。镇塘殿村村民汪茶妹清楚地记得,那天天还没有完全亮,村里家家户户都收到了一张整村隔离医学观察的告知单。很快,帐篷和移动板房运了过来。“卡口实行一天三班制,每班10多人,每半小时入村全覆盖巡逻。”镇塘殿村党总支书记杨幼云说,村干部留下值晚班,实在困的时候就趴在帐篷的桌子上睡一会,“白天还好,晚上气温时常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大家要冒着低温作战。”

“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我们最担心的还是村民不理解。”虽然内心忐忑,但杨幼云心里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尽力把村民的生活保障好,村民对于隔离的不安感就会小很多。”

安桥头村

于是,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每天早上7点起来,汪茶妹都会在家门口领到两袋蔬菜。“家里缺什么食材,只要提前一天跟村干部说,第二天准会送到。”汪茶妹在疫情中感受到了温暖,也对疫情防控有了更大的信心。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孙端街道不仅疫情防控到位,各项保障工作也细致周密。孙端的抗疫实践,是浙江乃至中国成功抗疫的一个缩影,诠释了“中国之治”的绍兴风景。

这,得益于良好的基层治理基础。

“‘治’是近年来孙端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更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叫得应、打得响的关键。”孙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彰说。

良好的乡村治理,有效化解了矛盾,更凝聚了人心。皇甫庄村鲁迅舅舅家调解室内,在调解员钱金友的耐心劝导下,因搭建雨棚而发生争执的邻里二人终于握手言和。像这样的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室,孙端共有16个,成功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

增收创收谋发展

“外祖母家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这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2年的《社戏》里对外婆家的描述,这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在幼年鲁迅眼中,趣味无穷。

如今,绿水、青田、农耕依旧是孙端最本色的风貌——孙端街道耕地面积2万余亩,稻麦复种面积在越城区排第二。然而,工业基础薄弱的孙端,在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受限。

“最直观的感受是,想办事却缺钱。”樊浦村党总支书记顾新娣感慨道,村集体经济薄弱,导致不少工作难以开展。

第一步就是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的荷包鼓起来。

在街道的帮助下,樊浦村集体出资新建了农贸市场,并将该农贸市场整体承包给第三方经营,光租金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孙端村通过盘活近400平方米的闲置物业用房,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大幅度提升。小库村组建了水面打捞队,承包全街道的河面保洁工作,通过劳务输出拓宽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渠道…… 

盘活利用存量物业、发展物业经济、推进土地流转经营、开拓社会服务项目,在这一套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组合拳下,各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去年,街道1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同比增长50%。 

今年,孙端街道发布了《关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消薄的实施意见》,明确:至2023年底,全面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实现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0%以上。至2025年底,全面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实现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50%以上。 

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级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村里将集体经济部分收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美丽新村庄。

走在樊浦村,一栋栋小洋楼光彩夺目,路两边是新装的路灯,村里还建了休闲广场。喜欢花草的村民还在小院门前种上了各种花草,盛开的花朵像老百姓的日子一样红红火火。

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再以高质量的乡村善治,为集体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支持——这就是孙端走出的发展新路。

鲁迅外婆家“年轻”了

“我觉得一楼在布局上还是应该增添年轻元素。”在安桥头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大三学生何啟宇抬头看了一眼跟前的文化礼堂,拿笔在设计稿上又画了几笔。“整个建筑的色系,我们也得好好琢磨琢磨。”他对一旁的同伴说道。

这是孙端在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工作中,引进的最年轻的一支队伍——由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4所名校的14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眼下,他们有两项工作:设计安桥头村文化礼堂,将村里的一间民房改建成民宿。

何啟宇手中的设计稿已经是第三稿。“我们希望文化礼堂有更多年轻化的元素,比如一楼除了展示区外,我们还设计了咖啡厅等休闲区域。”他说,整体设计既保留了文化底蕴,又兼顾实用性。

皇甫庄村鲁迅舅舅家调解室内,调解员正在调解纠纷。

安桥头村是鲁迅外婆家所在地,三间两进、坐南朝北的老台门,留下了鲁迅童年时的快乐回忆;水乡古戏台、祝福祭祀等也都被鲁迅写进了作品中。今年初,安桥头村被列入全市13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单位。紧锣密鼓开展的创建工作,唤醒着这个宁静的小村庄。

村里开了近20年的小卖部,最近“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咖啡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鲁迅外婆家落户,未来,源源不断的名校学生将在这里长期驻扎,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周令飞在村里开设了工作室,今后,工作室将参与“鲁迅外婆家”项目的策划和开发……

“在审美和乡村美学环境理解上,街道干部和村干部存在一定的欠缺,我们希望通过引进专业人才,能在乡村建设上更好地还原乡村的本貌,找到乡村的文化和乡愁。”对此,李彰有着自己的见解。

今年7月,在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双师”聘任仪式现场,孙端街道正式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双师”工作,组建一支由国内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领域多位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对孙端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先行培育村、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升级等项目进行审核把关,提供技术性和政策性的咨询服务,并对孙端街道进行全方位的规划整合。

眼下,一张以安桥头村为核心的“鲁迅外婆家”项目发展蓝图已经绘制:外婆家文化商业区、艺术田园体验区、鲁迅文化艺术创意区、鱼米乡田度假区、原乡农庄体验区、黄酒研学体验区、文创产业联动区七大功能区块共同组成了具有鲜明“外婆家”水乡特点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乡村振兴农文旅项目体系。 

鲁迅外婆家孙端,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当前,借杭甬高速孙端互通等交通工程,孙端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亲历者说

为乡村振兴贡献“后浪”力量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浙江越城支队队长 袁 旋

我是陕西咸阳人,目前是清华大学研二学生。虽说是西北汉子,但我对江南水乡一直充满向往。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是一个扎根乡村,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地方发展的工作站。让更多青年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是我们开展实践工作的出发点。

7月24日,我们一行14人来到了越城区孙端街道,第一站就是走访鲁迅外婆家——安桥头村。虽然是第一次来到绍兴,但我很早就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了解到这座水乡古城。来到安桥头村后,我觉得很亲切。

在安桥头村,我们团队有两个主要任务:重新设计安桥头村文化礼堂,将村里的一间民房改建成民宿。

随着工作的推进,我感受到了村民对本村发展的支持和期待。如何利用这个村的特色文化促进文旅发展,这是我们想要找到的突破点。

调研、考察,与村民面对面聊天。村志是考察一地地情的工具书,我们还从村史村志入手,梳理节点,提取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的测绘和设计工作很有帮助。文化礼堂和民宿的设计也参考了本地风土人情,融入了本土元素,我很期待最后建成的样子。

作为年轻人,我一直想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乡村振兴,用年轻人特有的活力与朝气,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助力价值创造。作为学生,我要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解决当下乡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用我们的优势和长处,结合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作出我们的贡献。

在绍兴调研期间,我们团队也考察调研了周边乡村和鲁迅文化的相关景区,我们认为安桥头村非常适合借助鲁迅文化品牌,深挖文化元素,打造核心品牌,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让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

目前,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已在孙端建站。接下来,将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学弟学妹们来到绍兴,接棒乡村振兴项目。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我们希望为乡村振兴贡献“后浪”力量。

记者手记

感受鲁迅外婆家的变化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曾经,我对孙端的印象只停留在鲁迅外婆家的老台门、屋前的小院子和水乡戏台。

第一次深刻记住“孙端”这个名字是在去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孙端果断地实施整村居家隔离。疫情面前,这个在我印象中与其他水乡小镇无异的小镇,反应竟如此迅速,执行力竟如此之强。

我很震撼,同时,我也很疑惑:在长达16天的隔离期内,村民的生活保障工作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如何深入?

作为媒体人,我有太多疑问,想去现场寻求答案。

去年2月12日,孙端街道新河村和镇塘殿村结束16天的全村封闭式居家隔离医学观察,4800多名村民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当天,我也赶到了现场,采访街道负责人和新河村、镇塘殿村干部。通过采访中获得的细节,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一小时以内,1150份宣传单分发到了每家每户,全村7个卡口设置完毕、人员到位,蔬菜配送任务细化分配到责任人……在大部分新河村村民还在睡梦中时,党员带头形成的一个个工作组已经将各项保障工作逐一落实。”如此高效的执行力,源自党员的自觉和担当,源自良好的基层治理基础。

今年2月13日(正月初二),按农历计,新河村启动整村居家隔离正好一年,我再一次来到新河村。那天阳光很好,带来了初春的暖意。我看到许多村民在院子里喝茶、聊天。经历过上一年特殊的春节,大家都格外珍惜此刻的氛围,村干部、村民的心也更近了。

此后,我又三次前往孙端:聘任责任建筑师、责任规划师“双师”,邀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举行安桥头乡村振兴先行村招商推介会,把乡村的美丽环境进一步提升为美丽经济……从去年开始,我先后五次来到孙端,每一次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

由名校大学生、研究生组成的年轻设计团队来了,专业的建筑师、规划师也来了。我相信,当我下一次来到这个充满凝聚力的水乡小镇,又能看到一番新的景象。



作者:记者 何国永 林佳萍 见习记者 章 淳 文 记者 黄霄 摄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