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求是”精神代代传

2019-10-07 09:17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小讲解员蒋静怡正在为游客讲解。

10月4日上午9时,上虞区东关街道建东西路44号,竺可桢故居打开大门。竺可桢中学科学老师沈钊第一个进入故居,他一路左转右拐,来到展厅一角,沿木梯上了楼。二楼展厅的展示台上陈列着《竺可桢日记》,他拿出手机拍了起来。“国庆后打算给学生们讲讲这些内容。”沈钊说。

沈钊是竺可桢故居的常客。国庆节前,他就准备去一趟竺可桢故居,为自己的“新业务”充充电。这学期,他接下了学校的气象科普工作任务。在沈钊看来,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记录每天的天气和物候现象,最能体现他坚持不懈的求是精神。而求是精神,正是竺可桢中学多年来办学、教书、育人的思想支撑。

在与游客交流时,沈钊习惯称竺可桢为“竺老先生”。碰到上阁楼参观的游客,他总会下意识提醒:“当心!房子有点旧,脚步请轻一些。”

在竺可桢中学教书,沈钊时常会生出一种仿佛在老先生任下执教的错觉。“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按照竺老先生的教学理念去不断完善自己,把‘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校园里传递下去。”

“求是”精神代代传,不仅在竺可桢中学,上虞区很多学校把“求是”当作校训,用“求是”命名教学楼或校园道路。

4日当天,东关小学四年级学生蒋静怡第一次以竺可桢故居小讲解员身份走进这所她本就熟悉的名人故居。“竺可桢故居原名竺家台门……一代宗师、科学巨匠竺可桢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站在故居大厅刻着“求是精神”四个大字的石壁前,蒋静怡有板有眼地讲解着,稚嫩清朗的声音回荡在古朴的台门里。

第一次来竺可桢故居参观的王翁正站在“浙江大学西迁路线示意图”前,让朋友给他拍照留念。这位在越城区机关单位工作的上虞人说:“这次来参观竺可桢故居,还真是因为你们前段时间的报道。”王翁正说,9月20日《绍兴日报》刊发了“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竺可桢:此生问天唯“求是”》,他才知道竺可桢原来这么了不起。“尤其是抗战时期的‘文军长征’,让人肃然起敬。”他指着示意图对记者说。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裘 玮 文/摄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