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镇|文旅融合,大美非遗

2019-05-06 10:57

来源:


中国旅游日为每年的5月19日,取自《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日记》的创作时间。今年为“中国旅游日”的第九个年头,活动主题是“文旅融合、美好生活”。



绍兴作为“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正全力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地,用文化激活这座古城,使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合贯通,让文化旅游作为动能转换的“幸福产业”。而会稽山下的大禹陵景区可谓是历史文化最为悠久、文旅资源最为丰厚的一方土地。

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祭典,自古以来即为中华传统之“吉礼”,是国之大计,国之祭典,其文化内涵深刻,其历史渊源绵长。按照祭祀规模、性质,大禹祭典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公祭、族祭与民祭。

公祭

公祭活动主要指官方举办的大禹祭典。据《吴越春秋》记载,自夏启时开始,会稽山下就有祭禹活动开展。此后年年岁岁、各朝各代,展祭不绝。时至今日,祭禹活动也已延续几千年。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绍兴市人民政府于1995年联合举办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礼,翻开了官方祭禹传统的新篇章。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升格为国家级祭祀,并形成了“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的中华先祖祭祀格局。公祭大禹陵典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深厚的历史内涵,是联结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此项活动的传承得到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定于每年4月20日举行,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受到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大禹后裔代表及社会各界代表的关注,每年有千余人前来现场参加公祭典礼。2019年,通过祭禹广场的初步扩建,祭禹典礼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吸引社会各单位及组织前来参祭,祭祀人数达4500人,为历年之最。

族祭

族祭,主要指大禹后裔以家族团体形式祭祀大禹,包括夏氏、楼氏、鲍氏、姒氏等禹裔在大禹陵开展的祭祖活动。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绍兴市姒氏族祭大禹活动。春秋时期,作为大禹后裔的越王姒无余被分封至越地,于会稽山下奉祀禹墓。自此之后始终有禹裔留居会稽山麓附近,逐渐组成了姒氏聚居的禹陵村,并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特、固定的祭祀仪式。



每逢正月初一、六月初六,姒氏大禹后裔都会抬着三牲、五谷杂粮、水果等祭品,前往禹庙大殿举行仪式,向先祖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不仅是为了让祭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形式传承下来,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在先祖的精神精髓中得到感染感化,缵禹之绪。

禹裔族祭大禹







民祭

民祭,顾名思义,是民间自发举行的祭禹活动。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开国帝王、治水英雄,为代代华夏子孙所崇敬,各类形式的民间祭禹活动亦绵延不绝,嘉泰《会稽志》中就曾记录宋代绍兴民间庆祝大禹生日的盛况。

近年来,景区利用“大禹祭典”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利因素,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和广大游客的参与度,在保证历史性、文化性的前提下,加强宣传,突出主题,持续完善民祭的活动形式,新增研学游,不断强化“大禹祭典”活动的社会效应,吸引全国百家媒体、绍兴市会计协会,上海、嘉兴等地的学校团体前来会稽山下体验历史文化,在庄严古朴的民祭活动中进行一场精神洗礼,在奉祭伟大先祖的议程中追念先人治水立国之伟绩,使之传承有序,发扬光大。

民祭大禹活动





2019年4月20日下午,紧承公祭典礼余韵,大禹陵中还开展了一场大型民祭活动。浙江、福建、广东、四川等地的大禹后裔、宗亲,1600余人齐聚会稽,共同纪念先祖,传承前人精神。



大禹陵作为华夏千古帝陵,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将积极响应文旅融合的号召,以会稽山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土壤,植根于大禹文化,精心挖掘祭祀、诗歌、金石等方面的内容,坚持保护、传承、利用并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融入“浙东唐诗之路”诗画浙江大花园和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为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地作出有力的担当,为全球的中华儿女展现古老非遗之美、大国礼仪之风。让我们共同在庄严的祭祀仪式中,追念先祖事迹、不忘前人恩泽,继往开来,共创辉煌!


作者: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