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团扇家家画放翁!绍兴陆游故里重磅亮相,共赴900年之约

2025-11-15 07:35

来源:

11月14日,在陆游诞辰900周年之际,绍兴又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

位于绍兴鉴湖之畔的三山别业,是陆游晚年归隐的居所。

公元1196年,谪居于此的陆游在梦中与挚友畅谈,醒后挥毫,写下“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的憧憬。

如今,陆游故里正式对外开放,九百年前的诗意梦想终成现实。

光阴流转,我们终于得以循着诗人的足迹,走进他那充满家国情怀与生活诗意的精神世界。

(一)

一座绍兴城,半部陆游诗。这片故土,藏着陆游最本真的底色。

据统计,陆游存世诗作达9300余首,其中描写绍兴风物的作品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家乡的湖山胜迹和淳朴乡情,一次次抚慰着失意的诗人。

他笔下,有“一弯画桥出林薄,两岸红蓼连菰蒲”的清雅,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怅惘,也有“荒郊渺渺牛羊下,丛木萧萧鸟雀呼”的苍茫。

鉴湖、沈园、云门寺……他诗中常描绘的地点,不仅成为文学史中鲜活的意象,更构成了绍兴文化血脉里不可分割的部分。

章斌/摄

陆游的一生,本就是一首交织着温婉与豪迈的长诗。

他的笔锋,能从“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江南旖旎,跃至“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塞北雄浑;亦能从“也信美人终作土”的凄美哀婉,迸发为“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悲怆。

既能深情于方寸烟火,亦能寄怀于壮阔山河。这巨大的情感张力,恰是绍兴这片土地所赋予他的完整人格。

(二)

值得一提的是,陆游的精神,从不是孤悬于庙堂的符号。

“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为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至今仍是务实精神的生动写照。

那些藏在诗句里的品格,早已如种子般在绍兴的土壤里扎根生长,绵延九百年。

何雯/摄

即便谪居一隅,他也始终怀抱一颗豁达的诗心,从容度日。

在田间劳作的间隙,他找到了“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的闲适,也会在宴席上,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淳朴情谊而动容。

这份源于土地的踏实与仁爱,又透过陆游的笔墨,化作了寻常百姓的处世之道,成为人们面对起落的底气。

(三)

如今,这缕浸润在烟火与诗行中的诗魂,在陆游故里有了更鲜活的表达。

与传统名人故居的静态展陈不同,陆游故里景区高度复原了陆游晚年生活居所及周边情景,创新性地构建了“白日诗境+夜游幻境”的全时空文旅体验系统。

白天,游客穿梭于其间,不仅能与“陆游”“唐婉”吟诗作对,还能与陆游笔下的小贩闲话家常,宛如一幅流动的南宋市井图。

到了晚上,《寻迹陆游》水上大秀则融合情景剧、水幕投影、实景演绎,展现陆游在不同阶段对理想、爱情与家国的思考,让游客在虚实交织中与诗人隔空对话。

严培谕/摄

绍兴对陆游文化的活化与传承,正以更宏大的格局铺展开来。

近年来,越城区加快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通过举办陆游文化季、宋韵艺术生活展等系列节会活动,深入挖掘宋六陵、陆游故居等文化遗存,创新打造“陆游的乡村世界”等特色业态,全方位解码陆游文化IP。

陆游文化,正在当代绍兴焕发出新的生机。

梁永锋/摄

(四)

如何让历史文化在当代“活”起来?陆游故里景区的开放,正是绍兴给出的生动答案。

这座城市的愿景,从不是复刻一座无瑕的宋代园林,而是要在过去与现代之间架起桥梁:让诗魂有处栖居,让精神有处传承。

九百年前,陆游在这片土地上写下“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惘;九百年后,他的故里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走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篇。

诗文与故园,恰似一副浑然天成的对联,上联是千年的文化积淀,下联是当代的创新实践。

这,便是千年文脉最动人的新生。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金哲楠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