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大爷收藏近千张火车票,自购房车全国巡展

2025-10-29 14:27

来源:

邱铁刚,年过花甲,退休医生,现任绍兴市旅游文化联谊会会长,酷爱旅游及票据收藏。40余年来,收藏了近3万张旅游门票、近千张火车票。退休后,花20多万元自购房车畅游全国,同时带着票据沿途展示,被称为“长三角流动门票博物馆”。

再见了,纸质火车票。今年10月1日,铁路部门宣布:从这一天起,全面使用电子发票,对乘车旅客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意味着延续了数十年的纸质火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邱铁刚展示青花瓷站台票。

纸质火车票从有到无,并不影响人们出行,但让票据收藏爱好者邱铁刚充满不舍。9月30日,他特意赶往宁波看望朋友,打印了属于自己的“最后一张火车票”。从硬板票、红色软纸票到蓝色磁介质票,以及题材丰富的站台票,邱铁刚收藏了近千张火车票。这些小小的火车票,记录了他的出行轨迹,也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一张火车票,记录着一次远行

坐在自家沙发上,打开收藏夹,一张张火车票映入眼帘,邱铁刚顿时思绪万千。“这些火车票,大都是我旅游或出差时留下来的,少量是在收藏市场淘来的。一张车票,就是一次远行,有旅游、有探亲、有团聚……”邱铁刚说。他是东北人,20世纪90年代到绍兴工作,加上自己酷爱旅游,因此收藏了硬板票、红色软纸票到蓝色磁介质票三种不同时代的火车票。

第一代硬板票。

第一代的硬板票,是小小的四方形“板票”,结实耐用。车票正面有出发地、目的地、票价等信息。与票一并使用的,还有一张小纸票,上面有乘车日期、具体时间、座位号等信息。硬板票可以重复使用,但小纸条在不断发生变化。没有打印设备前,由售票员手写乘车日期、具体时间等信息,后来改为统一打印。

“我收藏的最早的硬板票,应该是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参加工作不久,从吉林乘火车到北京玩,绿皮火车坐了一天一夜。车内拥挤,一路上舍不得吃,又累又饿,但充满兴奋,毕竟是第一次去北京。”邱铁刚拿出一张吉林到北京的纸板票,票价显示为33.1元。迄今为止,他先后12次到北京旅游,走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到绍兴工作后,因为要到杭州火车站转乘,留下的硬板票同样不少。那时票价便宜,从杭州到绍兴,只需要3元。有时因为匆忙,来不及买票,就在车上补票。乘务员没有硬板票,会提供一张格式化的临时代用票,乘车地点、目的地等信息,全部由乘务员现场手写。这种代用票,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第二代红色软纸票。

进入1997年,第二代的粉红色软纸票取代了硬板票,票变软了,但大了不少,拿在手上更显喜庆。票面上有条形码,这是开启数字出行的标志。到2009年,熟悉的二维码取代了条形码。“第二代火车票时期,可能忙着工作,外出旅游的频率不高,因此收藏的火车票明显少了许多。”邱铁刚说,“二代火车票记录了铁路客运的重大变化。由于春运期间火车票难买,‘黄牛’盛行。从2011年起,火车票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出现了购票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第三代蓝色磁介质票。

第三代的蓝色磁介质票,则见证了科技发展和数字出行时代的真正来临。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蓝色磁介质车票与粉纸车票并行使用。该票二维码具有防伪性能,且专为自动检票设计,可通过闸机快速验证车次,指示灯提示通行状态。“蓝色磁介质票给出行带来便利,但也有缺点,票面上打印的文字信息易褪色,时间一长,容易变得模糊不清。”邱铁刚介绍。

“我们夫妻俩现在都退休了,这些蓝色火车票,不少是我们结伴出游的记忆。你看看,今年8月份,我们还乘坐高铁,到江苏常州、镇江等四座城市旅游。”邱铁刚的妻子杨女士说。

一张站台票,珍藏着一份温情

翻看着三代火车票,邱铁刚脑海里浮现了许多场景:检票口的咔嚓声、售票窗口的长队伍、绿皮车厢里的摇晃,还有高铁的飞驰……“这些客运用途的火车票,记录着一次次远行的经历。还有国内各地火车站发行的站台票,见证了城市的日新月异,更是珍藏着一份份温情,它们同样弥足珍贵。”邱铁刚从夹子里抽出大量站台票,显得更加兴奋。

一沓绍兴火车站售出的站台票,印着本地不同风景,有火车站大楼、大滩全貌等,它们是绍兴城市发展的缩影。“站台票价格不贵,每张1元,以接送客人为主。经常有亲戚朋友从东北到绍兴来游玩,我送他们上车,买张站台票。每次送行时,一次握手、一个拥抱,我都记忆犹新。”说话间,邱铁刚眼眶渐渐湿润了。

站台票是迎送旅客进出站的票据凭证,改革开放后,印刷更加精美,内容更加丰富,站台票成了收藏爱好者的新宠。如《青花瓷站台票》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青花瓷器,展示我国制瓷工艺;《青藏铁路纪念站台票》则展示了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以及沿途风光。

“站台票有使用价值,对我们藏友来说,更有纪念意义。旅游途中,每到一处火车站,我第一件事就是购买当地站台票,留作纪念。”邱铁刚说。2006年,北京西站通车,发行了2006张纪念站台票,镀金材质,每张365元,全年通用。由于是限量版,邱铁刚特意赶往北京购买了一张。这是他收藏的最贵重站台票。

在票据收藏中,旅游门票收藏有些小众化,绍兴藏友约有20人,其中邱铁刚的藏品数量最多。“火车票是旅游门票的组成部分,藏友们多多少少都会收藏一些,它是旅游的记忆之一。”邱铁刚说。因此,藏友们会像旅游门票一样珍藏好,保护好品相。

除了把旅游途中的火车票收藏下来,邱铁刚还会到古玩市场淘宝。早些年,他有空就到花鸟市场逛逛,淘到不少硬板票。每张2元,价格并不贵。“以前绿皮火车,沿途经过很多站点,有些站点名称并不常见。绿皮火车越来越少,很多站点渐渐消失,硬板票是时代变迁的见证。”

其实,国内不少火车站会发行纪念火车票。北京铁路部门开通一些旅游专列,就多次发行磁卡火车票,跟现在的地铁磁卡票一样。邱铁刚每次到北京旅游时,会购买开往不同地方的磁卡火车票,有些自己乘坐体验,有些直接收藏。

这些年,邱铁刚把票据整理成册,分不同主题,利用自己的房车,到杭州、无锡等地边旅游边展览,让沿途群众能欣赏票据历史和文化。

作者:首席记者 王晓宏 文/摄 编辑:沈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