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市场份额猛涨6倍!绍兴菜何以越烹越香?

2025-10-21 15:22

来源:

从2016年的一成多到如今超过六成,不到十年,经营绍兴菜的饭店在全市中餐餐饮门店占比,实现“火箭式”攀升。它们分布在历史街区、商业综合体、街头巷尾等地,编织起一张紧密的大网。在餐饮业残酷厮杀的江湖里,绍兴菜不仅“杀出一条血路”,如今还成为古城餐饮市场当仁不让的“领跑员”。

火爆的绍兴菜餐馆。

跟着古城一起成长

曾几何时,古城街头的餐馆以川菜、湘菜为主,经营绍兴菜的寥寥无几,且基本上是小馆子,满足朋友聚餐需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带来了游客,也撬动了绍兴菜的发展。

“绍兴菜能闯出天地、蹚出名气,其实是跟古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分不开,可以说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寻宝记创始人张亮说。

河埠头饭店负责人陈小燕高度认同这一说法,她说:“我的店跟着西小河历史街区一起长大。”

2001年,绍兴启动仓桥直街街区保护修缮工作,实施“非必要不迁出”,贯彻原汁原味保护、原模原样恢复、有根有据更新和有张有度创新的“活态化”保护四原则。两年后,这条街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被誉为“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

从原生态保护到国际性荣誉,游客渐渐被吸引过来。就在那一年,寻宝记状元楼店正式亮相仓桥直街。当时,除了家喻户晓的咸亨酒店,又一家主打绍兴菜的餐饮店。经过网络传播后,这家店渐渐得到食客们的认可。

“历史街区的门店吸引游客品尝,再经过他们几何级传播,店的名气快速传开,仓桥直街的人气越来越旺,绍兴菜的影响力跟着火起来。”张亮说。如今,孔乙己酒家、小绍兴、十碗头等品牌店相继选址仓桥直街,短短一条街上集中分布着20多家经营绍兴菜的餐馆。早些年“东明楼”“酸菜鱼”等人气川菜馆,在老街渐渐销声匿迹。

鲁迅故里历史街区也一样,30多家主打绍兴菜的饭店在街区里站稳脚跟,做的也主要是游客生意。到绍兴游玩,品尝绍兴菜。这是很多来绍游客共同选择,游客是绍兴菜在历史街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天然养分”。

如今,书圣故里、八字桥和西小河等八大历史文化街区相继成熟。一个个历史街区,俨然都成了“绍兴菜一条街”。

书圣故里南入口,由葛先生、吴先生等人合伙创办的“书圣家宴”餐厅正在紧锣密鼓装修。葛先生告诉记者,南入口投入使用后,整个街区面貌一新,老街充满时尚味,而且游客停车更加方便,街区人气更加旺盛,绍兴菜的市场前景也将更好,几个合伙人一拍即合,决定杀入这一新赛道。

与古城一同成长的,还有遍地开花的商业综合体。2010年,绍兴越城区首个商业综合体世茂广场开业,之后绍兴金帝银泰城、八佰伴和迎恩门水街、绍兴天地、龙湖天街等相继开业。商业综合体汇聚了全国各大菜系,绍兴菜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以迎恩门水街为例,这里聚集了宋韵越宴、十里锦香和小绍兴等诸多品牌绍兴菜馆,竞争激烈,也让游客挑花眼。

细分市场里找准定位

眼下,绍兴菜已成餐饮业风向标。雪球越滚越大,共同促成了行业的壮大和红火。从记者调查情况看,有的是从制造业转行,切入绍兴菜领域;有的是一直从事其他餐饮业,驶入绍兴菜新赛道;有的在外从事餐饮业获得成功后,回到家乡经营绍兴菜。目前,经营绍兴菜的饭店具体数据虽然没有正式统计,但跟其他菜系一样,竞争异常激烈。大部分经营者能在细分市场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觅得生存之道。

从定位看,目前绍兴菜市场已经形成高、中、低等丰富的层次和定位。高端绍兴菜以“绍兴宴”和“醉玖兰亭”等为代表。它们的装修风格,融入绍兴文化元素,注重美学概念,营造好吃更好看的文化氛围,适合商务宴请。

“绍兴菜在中国菜系中地位不低,属于‘名门望族’,我们打造高端绍兴菜,主要想改变消费者对绍兴菜档次偏低的固有观念。走高端路线,也能更好地讲述绍兴菜的故事。”张亮说。

有着30多年餐饮经验的赖文建,2021年投资1800万元在镜湖开出了“醉玖兰亭”精细菜馆,主打高端绍兴菜,目的也是更好地提升绍兴菜的美誉度,弘扬绍兴菜文化。

不过,人们的消费越来越理性,高端餐饮属小众化需求,经营者不多。目前,大部分绍兴菜经营者走中端路线,这一档位的市场竞争也最为激烈,涌现出孔乙己酒店、小绍兴等品牌。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不少餐饮人创办了多个品牌,坚持多条腿走路;还有经营不同菜系的餐饮人抱团取暖。

张兔法以前从事电动自行车生产,2016年,他看到绍兴菜渐渐红火后,在仓桥直街开出“御龙井绍兴菜”饭店。他儿子张磊大学毕业后,接过“餐饮棒”,相继创办了孔乙己酒家、兰亭记、沈永和酒店等品牌,并在书圣故里历史街区落地。“我们定位中端市场,餐厅环境雅致,有一定的文化味,价格适中。多品牌发展,让游客有更多选择。”张兔法说。

在古城内,“小绍兴”菜馆有6家门店,分布在仓桥直街、沈园、迎恩天地等处。目前,该菜馆创始人吴先生又与其他餐饮人合伙,创办其他酒店。

“杭越海鲜”在绍兴餐饮业名气不小,赖文建是合伙人之一。他告诉记者,“杭越海鲜”成功之后,他们接着创办了主打绍兴菜的“醉玖兰亭”,选择不同餐饮赛道,走多元化经营路线。今年又在越王城广场开出“越稽”,同样经营绍兴菜,走中端路线,满足游客和朋友聚餐需求。

以社区店和苍蝇馆子为代表绍兴菜馆,主打便民路线,它们面积不大,价格亲民,适合家庭消费。“小堂沿”创办人曹建江早年是做火锅生意的,创办绍兴菜品牌后扩张势头凶猛。该品牌提倡社区店概念,但跟苍蝇馆子不同,店内装修雅致,消费者花苍蝇馆子的价格,也能享受优雅的就餐环境。

“我们是典型的小馆子,店在弄堂里,餐桌不到10张,但坚持服务周边居民,靠口味和价格取胜。”位于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的“丁来兴酒店”负责人丁山说。这家经营绍兴菜的饭店由他父亲传给他,如今已有30多年历史。

经营者的“变与不变”

“醉酱腌糟臭霉”在许多人印象里,这是绍兴菜的六味。六味是绍兴丰产富裕后,老百姓保存食材最佳口味的老技艺。归根结底,凸显了绍兴菜食材新鲜、现炒烹饪的传统优势,这更符合当下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绍兴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茅天尧说,绍兴菜有雅俗共赏的特性,目前市面流行的绍兴菜大多是家常菜,经营者们坚守食材的地道,守正是绍兴菜出圈的基础。

陈小燕的河埠头饭店于2009年在西小路开业,如今已有16年。因生意好,曾登上《三联生活周刊》栏目。其实,她之前开过3家餐饮店,均因生意不理想而关门。“河埠头”能长红,跟西小河历史街区的繁荣有关,也跟她守住绍兴菜“老底子”分不开。

“我们坚持绍兴菜的老味道,不做改良。首先是食材要新鲜,每天菜都分开买,早晚各一次,时令蔬菜买品质最好的。臭霉腌等菜肴请老师傅来做,保持味道的纯正,酱鸭、鱼干等菜肴必须新鲜活杀,不弄虚作假。”陈小燕说。“河埠头”能走到今天,其实就是发扬了绍兴菜咸鲜、霉鲜、酱鲜的风味。

老绍兴人对口味特别“敏感”,鱼虾等河鲜品质好不好,尝一口就知道。丁山说,他对食材把关严格,鱼虾等河鲜都是自己到市场挑选,保持鲜活度,让顾客满意。“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餐饮是易碎品,如果口味不正宗、食材不新鲜,顾客很容易厌倦,渐渐就没了市场。”

绍兴菜的守正,守住的是烟火气和热腾腾的锅气。但绍兴菜同样需要不断创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这些年来,绍兴菜在变与不变中同向而行。

“我们在绍兴菜中首提‘小正餐’概念,用现蒸、现炒等烹饪方法,推出小碗菜,味道正宗、分量适中、价格实惠,深受绍兴老百姓喜爱。”曹建江说。目前,还有主打社区店的品牌商家,启动调改策略,让食客吃得更实惠。

一些本土走出去的餐饮人,对绍兴菜有着不变的情怀。梁晓黎从龙山宾馆走出创业,目前在上海经营多个餐饮品牌。2020年,他回到家乡经营绍兴菜,目前在绍兴有鲁迅故里“绍荟小馆”和上大路“绍荟宴”两家不同的门店。“经营绍兴菜,首先要保持食材的本土化,把绍兴特色和绍兴人喜爱的霉腌醉臭体现在菜肴中。为此,我们尽量选择本地的食材。但创新也同步跟进,如黄酒炖本地土鸡,新鲜菜品受到顾客喜欢。还有梅干菜小鲍鱼这道菜,因为上海人喜好,我们也进行了尝试。”梁晓黎说。在他看来,绍兴菜的创新涉及菜品研发、食材融合和餐饮体验等方方面面。

当然,为了让食客保持新鲜感,菜品需要不断翻新。“我们的厨师团队把花雕酒炖本地土鸡、梅干菜扣肉和小鲍鱼融合起来,传统绍兴菜得到提升又不失原口味,食客们吃过后难以忘怀,在大众点评上评分很高。”梁晓黎说。不过,绍兴菜要在其他城市站稳脚跟、在其他菜系中崭露头角,还需要慢慢摸索和研究。

“如今做餐饮,做的就是文化。绍兴菜的崛起,离不开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数不尽的资源可利用、可挖掘。文商旅的繁荣,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游客。游客最想体验的,自然就是绍兴味道,这带来了旺盛的市场需求。更关键的是,新时期的绍兴菜创业者深耕绍兴文化,善于琢磨,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内外多重因素,促成了绍兴菜锅气沸腾,市场空前红火。”绍兴菜研究会秘书长茹懿说。

数据是有力的证明。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绍兴越城全区全域旅游人数120.56万人次,居全市第一。“古城醉中秋”系列活动吸引超155万人次,带动销售收入超3300万元,而餐饮正是旅游消费的大头。

位于书圣故里的“书圣家宴”,预计于11月中旬开业。如今绍兴菜的江湖,最不缺的就是热闹。古城热力四射,属于绍兴菜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快评

把绍兴菜打造为城市名片

金一戈

扎根绍兴的绍兴菜越来越火,绍兴菜一条街遍布古城历史街区,把早年红火的外地菜系比了下去。

绍兴菜何以能越烹越鲜香?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食材优势,绍兴地处江南水乡,物产丰饶,稽山鉴水为绍兴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食材,像河鲜、竹笋、麻鸭等都是典型的绍兴味道,经典食材加上绍兴黄酒,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醇厚风味。其次,绍兴菜具有独特的江南风味,霉、糟、臭、咸等越地风味是其他地方无法模仿的,特别是声名远播的绍兴十碗头素为待客之佳肴,必点之名菜。其三,绍兴古城文商旅全面融合发展之迅猛,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引流加剧,商业综合体的合理布局,为绍兴菜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环境,让餐饮需求大幅增加。

绍兴菜除了新鲜、好吃等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本土文化的支撑。每一道绍兴菜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绍兴文化与动人的绍兴故事,许多绍兴美食都和绍兴名人有渊源,也正因为有着文化的基因,所以绍兴菜在守正与创新中皆能稳步前行。在绍兴菜的赛道上,越来越多的绍兴菜馆看到了舌尖上的文化,并借助本土文化的力量,深挖越菜文化内涵,讲好绍兴人文故事,让食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顺带领略绍兴的文化魅力。同时,绍兴菜还将文化融入就餐体验,一些饭店把绍兴风景搬入餐厅,让食客在就餐时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还有的邀请越剧演员进店演唱,越剧作为绍兴的地方戏曲,与绍兴菜相得益彰,为食客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进一步提升了绍兴菜的吸引力。

绍兴菜在本土“卷”出热度后,更应着眼长远,立足绍兴,走出绍兴,主动向国内及海外市场进军,如同嵊州小笼包在大洋彼岸开设门店一样,将绍兴味道推广出去,通过打造美食名片进一步提高绍兴知名度和亲和力。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前瞻性规划引导,培育更多专业人才,为绍兴菜走出去提供人力支持。

绍兴菜的崛起并非偶然,优质的原料、精准的定位、深厚的文化支撑共同构成了其越卷越火的“密钥”。只要继续坚守传统、不断创新,并积极拓展外部市场,绍兴菜必将迎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受访者供图)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越牛新闻首席记者 王晓宏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