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户美国家庭中就有一户用着“金蝉”的窗帘。面对美国今年频频发动的关税争端,绍兴这家民企老总说:“哪怕美国市场全丢了,我们也能承受!”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10月10日表示,美国计划自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的新关税。凌晨刷到这一消息时,浙江金蝉布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蝉”)总经理杨卫心头一紧,但很快平复。经历了4月份以来的“大仗”,他已练就一身淡定。
浙江是中国的外贸出口大省,柯桥中国轻纺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位于柯桥的“金蝉”是全球窗帘销售的隐形冠军,2024年销售窗帘达1000万套,产值8.7亿元。其中,美国市场占据绝对份额,每10户美国家庭就有一户用的是“金蝉”的窗帘。今年,美国屡次用关税政策搅起外贸市场风云,但这只“金蝉”不仅没有被吹落,反而“脱壳”而出,振翅高飞,逆势增速达20%以上。
半年两次“兵临城下”
10月11日上午9点,距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宣布加征关税已过去约10小时,“金蝉”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切如常,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这批是我们发往中东国家的。”“那批是发往韩国的,7月份以来一直在赶货,7—8月往韩国发了27个集装箱,以前只有10个左右。”杨卫边走边笑着介绍。
杨卫信心满满。
但时间拉回到4月份时,他可没这么从容。
“面向美国的生产线全部停掉,整个美国市场业务陷于停滞。”杨卫记得,4月2日,美国宣布对华加征34%关税;4月8日,递增50%;4月9日,再次递增,税率达到疯狂的125%。随着关税政策的层层加码,杨卫不断接到美国客户的电话,要求暂停发货。
美国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占据“金蝉”跨境电商的绝对份额,平均每周要往美国发2—3个集装箱。“很多美剧里都能看到我们的窗帘,比如热播美剧《紧急呼救》等。”杨卫经常会在朋友圈分享美剧里的“金蝉时刻”。
“金蝉”的数字立体库。
但曾经的骄傲成了如今的负担。当时,这些货物都积压在仓库里,“堆积如山,仓库放不下,只好东拼西凑找地方。”杨卫回忆。
那是一段十分焦虑的时光,杨卫不停地刷着信息,不知道一夜醒来,又会有什么样的消息从美国传来。
但作为公司总经理,他不能乱了阵脚。担任董事长的父亲忧心忡忡,问他公司能不能挺过这道难关,下属也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他只能不断地给大家打气,“没问题。”
但工人们还是感受到了非同寻常的气氛。“美国的生产线全部停下来,原来工人需要加班加点赶工,现在不需要了,整个生产节奏全部打乱了。”生产副厂长毛志芬度过了极为焦灼的一周,“压力挺大的,几乎整晚睡不着。”
“金蝉”一线工人有五六百人,她需要对全部生产线进行重新布局,把原来美国生产线上的工人调配到其他生产线,重新进行培训。“线上线下,不同的国家,产品工艺都不一样,大家都需要重新适应。”毛志芬解释。
这种“打仗”一样的时光,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金蝉”的销售版图上,跨境电商占据公司总份额的40%,其中美国占据80%。这一从天而降的关税噩耗,让“金蝉”遭遇空前的压力,怎么办?
杨卫没有坐以待毙,迅速加快了战略转移的步伐——他将目光瞄向了欧洲、中东和中亚。
4月5日,杨卫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今日份思考:在全球巨变中怎样安身立命?在历史的洪流中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
9日,他再发朋友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
这场“上甘岭战役”,“金蝉”誓将血战到底。
4月12日,美国加税政策发布后第10天,这位自称“心大乐观”的“金蝉”老总背上布料,亲赴哈萨克斯坦。6天行程,排得满满当当:拜访商务局官员、深入商超调研、听取商户意见……
这一趟行程,让杨卫对分散风险、布局全球的战略构想更加坚定。回到柯桥后,他马不停蹄地做了另一件事——为进军欧洲、中东市场招兵买马。
“BOSS直聘”等网站记录下了他招人的急迫:他先后获得了猎头网站颁发的“暗夜骑士”勋章——深夜12:00—凌晨4:00还在线上;“三顾茅庐”勋章——在同一牛人身上沟通大于7天……整个4月,杨卫在线上与数百位跨境电商人才交流,包括会德语的、意大利语的、阿拉伯语的等等。
与此同时,驻扎杭州的“金蝉”跨境电商团队也迅速作出调整。这支80多人的团队是“金蝉”的“尖刀连”,每年为“金蝉”创造7000多万美元的销售额,此前绝大部分的兵力和战果都在美国市场。“4月份以后,我们的资源明显往欧洲、中东市场倾斜。”“金蝉”跨境电商负责人鲁汉萍介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竞争对手是最好的老师。鲁汉萍回忆,她和团队成员一起,看了大量亚马逊上的爆款产品,研究它们的风格;也找到当地商超热销的窗帘品牌,研究它们的营销策略、上架选择,以及用调研工具,研究B2B订单等。
“像侦探一样钻研每一个细节。”鲁汉萍笑称,她翻看了大量公司已有的欧洲、中东外贸订单,“研究包装上的每一个字,包括颜色、尺寸、遮光度等等。”拿到这些调研信息后,再交给设计师团队,开发新品,投放市场。
这并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原来卖到美国的产品,并不能直接卖到其他国家去。比如说中东,当地客户更喜欢素色,也因为阳光更加强烈,所以遮光性要求也会更高一些。我们设计了三层面料,中间专门加一层黑丝。”鲁汉萍说。这意味着,每开拓一个新市场,产品的材质、风格、工艺、尺寸等都需要全面调整。
随着一个阵地一个阵地打下来,“金蝉”的地盘不断扩大。与去年同期相比,欧洲市场实现了成倍增长,占跨境电商总量的15%。中东市场也实现零的突破,拥有了可喜的5%份额。
5月,美国关税政策开始松动,原先积压的货柜逐渐出清,同时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美国客商抓紧囤货,美国市场反而有了回升。“金蝉”也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如今的“金蝉”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产线一直在满负荷运转,新的车间也在筹备中。杨卫最新的朋友圈是:“‘金蝉’招客服和业务销售,招车间主任,招缝纫工,招主播,招运营,各种招。”扬眉吐气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大量外贸订单正在向非美市场转移,产品远销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也在稳步上升。今年1—8月,“金蝉”销售额不降反增,同比增长20%。杨卫打算明年继续扩产。
事实上,这场“战役”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打了多年的“持久战”。半年时间里这番“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较量,也让杨卫在面对10月新一轮的美国关税施压中多了一分镇定。
一家民企的“搏击之道”
熟悉杨卫的朋友都觉得他是一个性格平和的人,喜欢读佛家、儒家、道家经典,案头常年放着一本《道德经》。采访中,杨卫也屡次提及《道德经》,“道”的思想显然影响了他的经营理念。
“金蝉”创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杨卫的父亲创办。2009年之前,和中国轻纺城的许多传统纺企一样,是一家纯外贸出口型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完全依赖为国外客户代工。“当时美国几乎是我们唯一的销售目的地,因为父亲对产品品质把控得好,美国窗帘行业的十大进口商都是我们的客户。”杨卫回忆。
“金蝉”的直播间。
但复盘这场“反击战”,杨卫庆幸于自己上任之后,坚持做企业自有品牌的策略不动摇。
和很多“企二代”一样,出生于1983年的杨卫在国内读完大学后,去国外学了金融,“曾经在做金融投资和实业接班之间纠结过”。但作为家里的独子,他还是回国接了班。
在国外留学时,杨卫就开始思考,仅做外贸,非长久之计,因为品牌、渠道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将会非常脆弱。2009年回国接班后,他开始着手打造“金蝉”自己的品牌、渠道,重建了从生产、研发到销售的整套体系,在国内开出了数百家加盟店。
在别人打价格战时,他坚持中高端定位,不断推出新品,在品牌塑造上持续投入。他还在美国、意大利、德国等1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统一用“金蝉”的汉语拼音作为名号闯世界。
“这样做,是需要定力的。”为此,杨卫没少和父亲起冲突。疫情期间,眼看身边做外贸代工的企业销售额“噌噌噌”地往上涨,“金蝉”显得有些温吞,父亲急了:“放下身段,做低价产品,来钱快。”但杨卫还是坚持“抗了父命”。
除了创立自有品牌,杨卫还在12年前,早早引领“金蝉”开启“电商时代”。电商团队从2人起步,到目前扩展到180人,稳居全行业之首,“金蝉”也连续多年蝉联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品牌行业销冠,订单已经实现了70%来自线上,30%来自线下。而综观国内窗帘行业,目前线上渗透率平均仅有15%。
“金蝉”的生产也围绕电商不断升级。去年,“金蝉”耗资1亿多元投产智能化生产车间,由此实现快速定制,产品从15天交付缩短为7天。毛志芬介绍,订单下到系统后,裁剪师傅只要扫一下码,需要的布料就会自动送到他的裁剪桌上,裁完后,布料会自动送到下一个环节。
2017年,在国内电商已经做到名列前茅时,杨卫又把目光投向了跨境电商。“我们外贸人都有一个愿景,就是要把中国的品牌做出去。”杨卫说,但中国普通品牌的产品要进入美国超市的货架很难,而电商是一个开放性领域,可直接触达美国客户。他坚定地切入了这个新的赛道。
第一年100多万美元,第二年1000多万美元……直到去年7000多万美元销售额,8年时间,跨境电商已成为公司一只名副其实的“金鸡”。杨卫的第三步棋也成功了。
通过线上渠道,“金蝉”也在境外打响了自己的品牌。2023年,“金蝉”成为亚马逊评选的“最具价值品牌”。“金蝉”一步步筑起了自己在国内外市场坚固的“护城河”。
“4月份的那场关税风波,当时我评估了下最坏的情况:哪怕美国市场完全失去,我们也能够承受。所以心很快定了下来。”杨卫说,这是10多年的经营战略带给他的底气。
“在历史的洪流中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杨卫说,他依然没有答案,只有诚心正意,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10月份特朗普再次宣称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消息,也让杨卫更加相信,未来,依然是一场持久战。
专家说
危中寻机 立足“三新”
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徐梦周
当前尽管外贸业务承压,但企业仍面临着诸多机会,需要有更强的定力与持久的耐心,关键在于把握三个“新”:
一是积极拓展新市场。“金蝉”之所以能够逆势上扬,就在于成功拓展了中东、欧洲等新市场,缓解了传统市场下行的压力。二是用好新手段。“金蝉”通过智能化生产实现规模化定制,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同时借助跨境电商直接触达消费者,塑造了品牌影响力,体现了技术与渠道双轮驱动的效能。三是创造新价值。无论是开拓新市场还是运用新手段,最终都要落脚于为客户创造被认可的价值。“金蝉”不是简单地卖窗帘产品,而是为消费者提供“家居解决方案”,满足他们的审美和功能需求,这是其迅速在新市场站稳脚跟的核心所在。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钟宏娇 编辑:傅一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