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领跑浙江全省!绍兴这招共富大棋,下得漂亮

2025-10-15 14:43

来源:

日前,全省产业富民利益联结机制“八大模式”26个实践案例出炉,绍兴市4个案例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一。越城区的黄酒、上虞区的童装,以及柯桥区和新昌县的茶叶——这些根植于绍兴本土的传统产业,通过机制创新和品牌重塑,与村民增收形成“二次联结”,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产业富民,核心在“链”。但真正的“链”,并非企业与农户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超越“企业赚钱、农户分红”的浅层合作,催化出农民增收、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深层“化学反应”。记者通过深入探访,解锁产业“链”动共富的密码。

资源活化

从“沉睡资产”到“共富引擎”

步入越城区东浦街道黄酒小镇,酒香氤氲沁人心脾。作为“酒香有戏”共富示范片区的核心,南村村将8处闲置老宅改造为“新酒坊”,供村民展示古法酿酒技艺并销售产品

“既能宣传家乡黄酒,又能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获得稳定收入,一举两得。”村民薛师傅如今身兼多职,既是黄酒文化线下宣讲员,也通过视频剪辑进行线上推广。

“过去,我们的优质资源‘藏在深闺人未识’。”南村村党总支书记曹华明坦言,“自从引进专业运营公司,盘活闲置农房后,我们以黄酒产业为‘链’,真正带动了村庄的整体发展。”目前,该片区已激活20多处闲置农房,引进10余家“酒产业+”业态及咖啡、甜品等配套商业,预计今年将为村集体带来约70万元收入。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富民是根本。做强富民产业,关键在于提升附加值。

在柯桥区平水镇,一套叠加科技赋能、品牌引领、文旅融合多功能的“企业+茶村+农户”模式正高效运转。

“今年我们在日铸茶产业上实现突破,成功引入抹茶生产企业。”平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蒋国林介绍,此前镇里产出的日铸茶以大宗茶和高端茶为主,销售依赖大户收购,常面临滞销风险。新企业落地后,不仅拓宽了产品线,实现了茶叶就地加工转化,还因抹茶原料用途的灵活性,拓展了日铸茶在奶茶、糕点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据估算,柯桥区今年茶叶产值将超10亿元,品牌价值达9.83亿元,带动1.6万余户茶农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至5000元,完成从“贡茶”到“共富茶”的转型。

“产业富民,不是简单‘给钱给项目’,而是让村民成为产业的‘参与者’。”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唯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才能从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

机制创新

全链条推动“产业兴、村民富”

为何绍兴的产业富民模式能够落地生根?记者发现,围绕“土特产”构建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锚定各地‘土特产’的核心优势,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与品牌引领,打通联农带农富农的完整链路,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富民实效。”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与市场信息处处长马月夏说,“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品牌响’的跨越,关键在于贯通‘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

“利益分配机制决定了产业能走多远。”越城区东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冯倬程表示。街道创新“村集体+联营公司+基金”模式:农房出租收益按村集体70%、运营公司30%分成;产品销售利润则按村集体30%、运营公司70%分配,既保障村集体与村民收益,也激发了运营公司的积极性。

此外,街道设立“东浦手工黄酒共富基金”,由各酒坊与运营公司联合开发联名黄酒,每售1瓶捐赠1元,推动产业向精品化、品牌化发展。“如今企业有钱赚、村集体有收益、村民有分红,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冯倬程说。

科技联结也为产业富民注入强劲动力。新昌县以“茶保姆”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为核心,链接农机、农技、农资服务机构及科研机构20余家,形成高效协同的茶产业服务链。其创立的“茶保姆+”茶园托管模式,年服务能力突破10万亩次,推动示范茶园亩均效益提升7500元以上。位于“下岩贝·金山上”的全国首个茶叶数字化育苗基地,则助力全县3000多户茶农迈入“亩产万元”行列。

未来路径

从“阶段性成果”到“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富民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为“共富链”做长做强的制约因素。

当前,传统产业在借助数字电商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流量波动大、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不足等挑战。这需要各地主动对接优质直播资源,联合农创客和电商企业,强化技能培训,通过线上引流拓展市场,降低对线下流量的依赖。

人才短板同样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市委党校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王麒麟建议,可推广“新农人”组团发展模式,通过多村联动形成规模效应,并发挥“领头人”带动作用,促进技能人才与村级组织协作,激活本土人才活力。

此外,有业内人士建议,各区、县(市)应加强区域协同,共同深耕精深加工环节,联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让村民在产业链延伸中获得更实在、更持续的收益。

省内其他地区的实践也为绍兴提供了有益借鉴:金华市金东区打造“金田共享”数字平台,由村集体统一流转闲散农田,农民亩均年获租金800元,并衍生出农业服务、农旅接待等新岗位;湖州市南浔区引入“业态主理人”模式,吸引社会资本2.2亿元建设创客村落,盘活闲置资产超4万平方米,新增就业超千人,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周梦琪 编辑:傅一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