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以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绍兴“沈园之夜”自2008年开演,已成为绍兴夜游文化的标志性品牌。
9月29日,“沈园之夜”经过全面升级后再度与观众见面。本次升级首次在夜间将沈园的古迹区、东苑、南苑三大区域贯通开放,同时,首演沉浸式体验剧《梦回沈园·钗头凤》。
“沈园之夜”经典重现
本土艺术升华体验
在《梦回沈园·钗头凤》首演现场,越牛新闻记者看到,舞台的夜景设计巧妙地将灯光技术与古典建筑风格结合。亭台楼阁在暖黄灯光的映衬下,轮廓分明,仿佛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同时新增水雾设计,为舞台场景变换增添氛围感。
沈园管理部的陈主任告诉记者,“这次‘沈园之夜’升级之作《梦回沈园·钗头凤》结合绍兴地域文化与现代互动元素,剧中融入绍兴方言、越剧和舞蹈等本土艺术形式,穿插观众互动环节,既还原历史典故,又增强文旅演出的沉浸感。”
参与首演的一位舞蹈演员告诉记者,《梦回沈园·钗头凤》从筹备搭建到展演筹备了一个多月,全剧时长50分钟,将在整个十一黄金周持续上演。
首演现场,500人的座位座无虚席,观众好评不断。从外地过来的邢女士说,“第一次来绍兴看这样的情景剧,体验感很好,舞美设计也很用心。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听越剧,演员将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诠释得很好。”
来观看演出的吴先生是绍兴人,他告诉记者,“这次演出我觉得观感很好,表演很生动,借着‘沈园之夜’这个舞台很好地将陆游和唐婉的故事表现出来了。对于外地朋友来说也很友好,能够看懂和理解,这对于故事的向外推广也是很有意义的。另外,欢迎大家都来绍兴。”
沈园再升级
沉浸式游园惊喜不断
夜间的沈园接踵摩肩,除了《梦回沈园·钗头凤》的首演,沉浸式游园同样能收获有趣的体验。在这里,演员的表演不仅在舞台,更是分布在园区的各个角落,吆喝的货郎、夜巡的家丁、夜游的仕女……南宋人物在这里“活”起来,他们热情地与游客互动,使整座园林都成为了舞台。
陈主任告诉记者,“改造后的舞台呈现出三重沉浸式效果,即场景沉浸、情感沉浸和艺术沉浸。那么这个游园,就是沈园打造的第一重沉浸,观众身处真实沈园景观中,深入地感受南宋园林的雅致,仿佛穿越时空。”
在现场,记者看到游客与NPC演员大胆互动,不仅有较强的参与体验,还能不时得到“掉落”的小惊喜。在《梦回沈园·钗头凤》首演中,这样的体验也同样存在,第一幕陆游大婚时,现场抛洒“喜果”,在场观众都得到了祝福。
促进夜间经济
沈园释放“夜活力”
今年7月,越城区发布《越城区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提升若干政策》,从业态集群、平台承接、形式拓展、商家联动和聚集推进等五方面来提振消费。其中提到“鼓励发展沉浸式消费场景”。鼓励企业在街区、景区探索沉浸式演艺、沉浸式旅游的新路线;支持绍兴传统文化的街头演艺,给予演艺人员空间上的支持。再者“支持消费品牌打造”。鼓励镇街开展各类促消费、夜经济活动,因地制宜打造“一镇街一特色一品牌”,实现夜经济的百花齐放。深挖鲁迅文化、黄酒文化、后备箱市集等IP特色资源。
“沈园之夜”在创意、文化体验、互动参与性、多元化、个性化以及营销推广等方面下功夫,为绍兴的夜间经济增添光彩,正是绍兴众多消费提振举措的践行者之一。而作为绍兴夜间精品旅游演艺优秀案例,“沈园之夜”可供挖掘的内容也不止于此。
从“夜游”到“夜间演出”,让绍兴渐渐释放出“夜经济”潜力。一幅全新的绍兴“夜宴图”正在徐徐展开。画面中不只有霓虹灯下的吃喝玩乐,还可以看到将绍兴特色的越剧、绍剧等文化演出与之辉映与交融,从而释放出更持久的城市“夜间活力”。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周琦炜 见习记者 王春泥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