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东古运河畔南岸,一座现代化的大学校区正逐渐拔地而起——这里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杭电绍兴校区)的所在地。据悉,该项目用地面积21.34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总体形象进度近60%。预计明年9月,这座聚焦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新校区将正式启用,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该项目位于绍兴越城区皋埠街道,总占地约500亩,西侧紧邻浙东古运河,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根据规划,校区建成后可容纳5000名学生,包括2500名本科生、2000名硕士生和500名博士生,并配备500名教师,构建从本科到博士后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自2021年项目正式签约以来,工程目前已进入最关键的建设冲刺阶段。
项目现场图
杭电绍兴集成电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世昌介绍,校区规划秉持现代化、功能复合化与生态友好型理念,采用“一核、三轴、六芯”的整体布局。
以图文教学综合体作为“一核”,承载跨学科教学与科研核心功能;“三轴”分别为礼仪轴、生态轴与生活轴,形成清晰流畅的空间脉络;“六芯”则覆盖科研、生活、体育、交流等多元功能区块,强调空间的高效整合与人文、生态的有机融合。
杭电落户绍兴,是一次基于产业现实与资源互补的战略选择。
“杭电在全省高校中本科录取分数线长期位居前列,尤其在电子信息领域学科优势显著。但杭州校区发展空间趋于饱和,需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魁文表示。
与此同时,绍兴正全力构建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引进芯联集成、长电科技等龙头企业,却始终面临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的瓶颈。在这一背景下,校地双方达成合作:绍兴提供土地与政策支持,杭电输出学科资源与品牌效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
杭电绍兴校区的建设,不仅意在扩展办学空间,更旨在打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未来,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将嵌入“校企协同”培养体系,实习实践、课题研究与就业发展均与绍兴本地产业资源深度结合。
高校带动区域发展的案例在我国已屡见不鲜。深圳大学城助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崛起,成为深圳北部的创新引擎;苏州独墅湖高教区通过高校与科研机构集聚,显著增强苏州工业园区的国际竞争力。这些成功实践,为绍兴提供了宝贵范本。
绍兴对杭电校区同样寄予厚望。一座高水平的大学,犹如一块磁石,能够吸引科技服务、人才社区、创投机构、商业配套等资源加速环校聚集,最终推动“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构筑新型城市空间与产业生态。
从银洲路至人民东路,从集成电路产业平台到古运河生态带,越城东翼正在迎来一轮功能升级与产业飞跃。明年秋季,这座运河南岸的“芯片大学”即将启航,成为赋能产业变革、引领创新未来的关键力量。
(内容来源:越城发布)
作者: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