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从“鲁迅夹烟”说起,绍兴最佳代言人为何非大先生莫属?

2025-09-01 15:27

来源:

昨日上午,绍兴图书馆U空间内,一场特别的讲座让听众似乎忘记了时间。投影幕布上交替呈现着各种鲁迅形象:眉头紧锁的经典造型、手指夹烟的街头墙画、与友人谈笑的生活场景……

从争议墙画到城市名片,主讲人卓光平用两个半小时和100多页精心制作的PPT,完成了对鲁迅形象的重塑。

1936年10月8日,鲁迅抱病与青年木刻家座谈。资料照片

鲁迅是绍兴城市气质最佳代言人

卓光平是“鲁迅夹烟”墙画事件的观察者,也是亲历者。说他亲历,是因为他以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秘书长的身份多次接受媒体采访,直率地表达观点,“回应”网络舆论。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明确地指出:“墙画所呈现的是更为‘生活化的鲁迅’,是受到大众广泛认同和喜爱的形象,没有必要吹毛求疵。(景区)也不应该被网络舆论所裹挟。”这一观点经媒体报道后,获得广泛认同。

如今,他从争议的回应者转变为文化的阐释者,用100多张珍贵图片和100多页精心制作的PPT,系统诠释了鲁迅作为绍兴城市代言人的立体形象。

“最经典的鲁迅形象,是那个眉头紧锁、目光如炬的思考者;而生活化的鲁迅,则是那个抽烟、喝茶、吃糖、下馆子、看电影的普通人。”卓光平通过一幅幅画作和照片,展示了鲁迅作为文豪之外的另一面。他分享了许多生动细节:鲁迅喜欢甜食,常常用糖招待客人;他爱看电影,1934年看了37场电影;他擅长设计,北京大学校徽就是他的作品;他喜爱版画,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奠基人。

针对“谁是代言人”的问题,卓光平给出了新颖的解读。他认为,鲁迅身上最具绍兴味,是绍兴城市气质的最佳代言人。“鲁迅身上流淌着胆剑精神,这是绍兴城市的精神血脉;他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立人思想延续了绍兴名士的思想脉络;鲁迅文章中,融合了嵇康、陆游、徐渭、张岱等绍兴诗文名家的诗赋文脉;鲁迅参加左联,支持革命青年,与绍兴的红色根脉相贯通——这四脉共同构筑了鲁迅与绍兴的深度连接。”

卓光平指出,鲁迅不仅仅是文豪,更是思想家、生活达人。他的作品和生平与绍兴城市气质形成了深度的精神共鸣。

有趣的鲁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安徽姑娘王培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她特地赶到绍兴来听这场讲座。“听了讲座,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学过的14篇鲁迅文章,我终于有了系统的理解。上学时大家都怕考鲁迅的文章,经卓老师的讲解,才发现了这些课文的承接递进关系。”

“小学课本里的《少年闰土》,中学课本里的《孔乙己》,高中课本里的《祝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卓光平在讲座中分析。小学时通过《少年闰土》感受到的是儿童的天真与诗趣;初中通过《孔乙己》慢慢渗进现实;而到高中,则通过《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引发独立思考。讲座中,卓光平特别强调了“生活化表达”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他指出,近年来鲁迅文创产品越来越精美,鲁迅图书装帧越来越精致,这些都为鲁迅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

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陈振宇感慨地说:“中国名人IP里面最受欢迎的,非鲁迅莫属。那些比鲁迅有趣的,没有鲁迅有名气;比鲁迅有名的,没鲁迅有趣。”

或许是受演讲者的启发,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听众提出了许多建议。市民蒋林国认为:“鲁迅的形象其实不仅仅是抽烟的思考者、战斗者,鲁迅故里可以再增加一些鲁迅生活形象的打卡墙。”他列举了多个场景:如鲁迅读书、鲁迅写作、鲁迅演讲、鲁迅陪娃、鲁迅下馆子、鲁迅吃糖等。这些生活场景的还原,能够让鲁迅形象更加立体、更加可亲。

“鲁迅作品中的许多场景、人物乃至语言风格,都带有鲜明的绍兴印记。同时,鲁迅也成了绍兴城市文化的重要标识。通过鲁迅这个文化符号,绍兴得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正如卓光平在讲座的最后所言,鲁迅形象与绍兴城市气质有着深度的内在连接。绍兴作为鲁迅的故乡,不仅是他物理意义上的出生地,更是他精神气质形成的文化土壤。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殷俊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