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沸腾的网络声浪让鲁迅景墙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鲁迅手中的香烟,迅速演变成网络的“硝烟”。
这面景墙位于鲁迅故里东入口,至今已有22个年头。作为景区入口,更作为绍兴文化地标、网红打卡点,这面鲁迅景墙是怎么来的?采用的是什么作品?一路走来又经历了哪些风霜雨雪?记者深入寻访,挖掘景墙背后的故事。
版画上墙,成为地标
这面景墙由花岗岩组成,高4.5米,长15米左右,画面主要由鲁迅画像和鲁迅故里的典型风貌组成,镌写了苍劲有力的“鲁迅故里”四个大字。景墙上是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手夹香烟。鲁迅先生的随笔里曾经这样说:“自己只要一抽烟啊,就有了很多对生活的理解跟写作的想法。”景墙前有两组青铜雕塑作品,雕塑人物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儿时的鲁迅、小伙伴闰土、三味书屋老师寿镜吾。如今,景墙已成为鲁迅故里的标志之一。
其实,这一鲁迅经典形象在上墙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画像的原作是名为《鲁迅》的黑白木刻版画,出自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李以泰之手。时任杭州王星记扇厂美术设计的李以泰,在1974年创作了这幅作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报纸、杂志中频繁出现过,深受读者的喜爱。
李以泰原画。
这是一幅响当当的版画名作。其刻画的鲁迅,也被公认是鲁迅先生最经典的形象之一。绍兴市书画界人士认为:“艺术家的创作经过深思熟虑,凸显的是人物精神状态。这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名作。”
2002年鲁迅故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启动,让这幅名作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当年,绍兴有关部门召开专家评审会,商讨入口处景墙怎么建。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的开拓者。评审会上,专家提议景区入口处的景墙从木刻版画作品中提取主要元素。裘士雄是受邀发言的专家,他就提到可以用这幅版画。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这幅版画是名作,适合作为景墙内容,并强调要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
李以泰竖排呈现的原画“挪”到景区入口,以横排的形式怎么呈现?这个难题却被画中自带的烟雾轻松化解。“景墙横向延展,一侧是鲁迅故里整体形象的白描,另一侧是‘鲁迅夹烟’形象,烟雾恰恰能衔接这两个画面主体。”裘士雄回忆,大家觉得这个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让画面鲜活且富有整体性。
绍兴文理学院蔡元培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继钟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艺术手法,用烟气做衔接,让作品各个主体之间显得更连贯,这种手法在山水画创作中也很常见。
经典形象,深入人心
“鲁迅夹烟”景墙已经22岁了,它既不是绍兴公共场合最早的鲁迅形象,也不是投资最大的文化地标,却在市民和游客心目中影响最为深远。
这面景墙出现以前,鲁迅中路具有辨识度的其实是法国梧桐。根据《绍兴市志》记载,1949年以前绍兴城区道路基本无行道树。1956年起开展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包括鲁迅路在内的主要街道两旁种植行道树,首选树种为法国梧桐。
鲁迅故里东入口景墙,是绍兴最知名的地标之一。
2002年,杭州一公司设计制作的鲁迅故里入口广场艺术小品,由以鲁迅故里历史街区为背景的大型浮雕墙和鲁迅先生私塾老师寿镜吾及少年鲁迅和他的小伙伴闰土等人物雕塑组成的一组铜像。占据景墙画面三分之一的是鲁迅半身像,表现了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形象。
景墙与铜像的有机组合,获得了众多专家和游客的充分肯定,认为作品形神皆备,视野开阔,观感流畅。它已成了全面保护修复后的鲁迅故里历史街区的一个标志性艺术建筑。
家住鲁迅故里旁姜家园小区的陈女士告诉记者,绍兴古城商业以往主要集中在解放路,中兴路刚开辟时周边冷冷清清。鲁迅故里景区2003年建成开放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这几年,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景墙旁人山人海成为常态。
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秘书长卓光平告诉记者,他2011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到绍兴文理学院工作时,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鲁迅故里,留下的第一张照片便是在这个景墙下。在他和一些鲁迅研究者看来,这一形象最能代表真实的鲁迅。
社交平台上,这面景墙掀起泼天流量,年轻人的镜头齐刷刷投向这里,表达对先生的敬意。无形之中,这面墙兼具了流量入口、展示窗口的多重功能。
尊重历史,尊重艺术
“鲁迅的形象是丰富、多面的,这在绍兴的各类塑像中得到体现。”裘士雄说,咸亨酒店西侧的鲁迅文化广场有一尊鲁迅铜像,穿着长袍大褂的鲁迅手上夹带着一叠书报,目光坚毅。
鲁迅纪念馆、名人广场、绍兴文理学院等地都有鲁迅塑像,或站或坐,姿态各异。但这些都没有鲁迅故里东入口景墙上的鲁迅形象深入人心。它不仅作为景墙而广为人知,还曾被制作成各类广告印刷品用于景区的宣传推广。
对于游客提意见这件事,鲁迅长孙周令飞表示,人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他对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人是尊重的。至于墙画要不要修改则是另一回事。“我个人觉得一笑了之即可,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子。”他说,“我们应该做的是铭记历史、尊重历史。”
对于网络声音,绍兴鲁迅纪念馆发文回应:绍兴鲁迅故里是鲁迅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2002年鲁迅故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启动,2003年竣工,建成后的鲁迅故里包含鲁迅祖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风情园、纪念馆,入口处设置鲁迅故里标志性景观即鲁迅故里景墙。鲁迅是中国现代新兴木刻的倡导者,景墙用木刻形式表现,符合鲁迅文化的历史背景,富有民族性、地方性和艺术性。景墙落成至今已有22年之久,是鲁迅故里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绍兴的重要打卡地。鲁迅故里景区始终坚持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宏超/文 记者 梁永锋/摄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