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特级教师杨岳生于2025年8月14日在绍兴与世长辞,享年96岁,许多单位、团体纷纷前往参加告别悼念会。他的离去,更是引发了学生们对他的无限怀念。1995年,杨岳生被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遴选为中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共193名),其中,地理老师仅两名,他是其中之一。此外,他还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浙江省特级教师。杨岳生的地理教学为何如此受欢迎?学生们为何如此怀念他?
扬手挥笔间中国地图跃然黑板
手绘中国地图
“杨老师在讲台上,用粉笔徒手就能一笔连线画成地图。那时候的试卷,得先用刻笔在蜡纸上刻好,再用油墨印刷,试卷上的地图与矿产、铁路、河流等配图都是杨老师亲手刻画的。”车东海1987年毕业于绍兴市第一中学文科班,在读初中时杨岳生就曾教过他地理课,高中师生重逢,车东海不仅是地理课代表,还是杨岳生常挂在嘴边的得意门生。
回忆起杨岳生教学上的点点滴滴,车东海最难忘怀的是老师的“魔法粉笔”,他能够一边讲课一边在黑板上流畅地板书,各种地图不在话下,把地理课上成了艺术课。在车东海看来,杨老师之所以学识渊博,总能以“趣”激活地理课,在于他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深入的学习探究。杨岳生走遍大半个中国及东南亚进行地理与艺术考察,深耕乡土地理研究,因此他的课讲到哪里,地图就延伸到哪里。
车东海由衷地说:“跟着杨老师学习,发自内心感到快乐,他教的班级,学生不仅地理成绩好,而且学习劲头更足,综合成绩也跟着提高。虽然离校几十年,但每次想到杨老师,就会想起那段美好的高中生活。”
杨岳生的地理“粉笔画”也是学生丁福根开启世界的钥匙。丁福根至今清晰地记得,杨老师总是微笑着走进教室,扬手挥笔间,中国地图已跃然于黑板上。长江黄河随粉笔游走,铁路干线在指尖延伸,矿藏分布随语言流转自然呈现。“他画的铁路图精确到每条支线,矿产图连矿区形状都分毫不差。”
章越松也是一名教师,从教38年。40多年前杨老师地理课上画的那些几近分毫不差的行政图、地形图、交通图,似乎随时都能跃然于他的脑海中。他还记得杨老师如何引领学生探索天空的奥妙。1978年,杨岳生去了趟新疆,回来后在全校开展了天山行的讲座,他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带领初一新生认识仙女星、北斗七星……这些都成为章越松记忆里的宝贵财富,影响着他的教学生涯和人生信念。
点燃学生探索天空与山河的梦想
地球仪上探索知识
杨岳生的一大教育特色,是将知识与实践巧妙贯通教授给学生。他的课堂没有围墙,他带着学生到环城河测水质,入会稽山畔析地貌。
绍兴一中初中81届、高中84届的金少雯一直记得那个晚上,杨老师带着学生去学校操场,用黑伞作为天穹,在内里画上各种星座,再打着手电筒,让学生一一对照着把星座认出来。学生骆海虹回忆说,1985年冬日凌晨,绍兴钢铁厂旁的空地寒风刺骨,杨老师带着天文小组架起望远镜,静候哈雷彗星的到访。镜筒里出现光点时,杨老师轻声说:“看,这是人类共同的星空。”那夜,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了对宇宙好奇的种子。
绍兴一中校长蒋明告诉记者,杨岳生很早就在绍兴一中成立了地理兴趣小组,后来对天文产生了极大兴趣,又创建了绍兴学校里的首个天文观测兴趣小组,延续至今,为学生们点燃了探索天空的梦想。
“当年我加入了杨老师的地理兴趣小组,杨老师带我们到平水江水库实地考察,采集标本,还带我们到平水铜矿去采集矿石,这些都留下了珍贵的照片。”绍兴一中9003班学生、现为绍兴市作协副主席的桑子向记者展示了当年拍摄的照片。杨老师的才华和人格魅力至今影响着她。
杨岳生的地理课是桑子当年最喜欢上的课之一。杨老师在课堂上手绘新昌穿岩十九峰,还展示他从各个角度拍摄的穿岩十九峰照片,生动讲述新昌的地质演变史。“杨老师的每堂课都能把我们带入到大好河山的‘前世今生’中。”
杨岳生的地理课,还藏着人生经纬。学生填报志愿时,他指着地图说:“选城市要像选坐标系,既要看发展斜率,也要找精神海拔。”退休那年最后一课,他在黑板上画了幅没有边界的世界地图,然后对学生说:“地理的终极意义,是让人成为自由行走的思考者。”
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多一分用心
和学生们野外合影
杨岳生是从新昌大山里走出来的,最懂困顿学子的迷茫。对家境困难的学生,他会多一分用心。“作为老师,在学生最关键的几年里,要帮助他们,支持他们……”这是杨岳生生前给其他教师上课时常常说的话。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不少学生在当上教师后,也乐于帮助困难学生继续学业。
1965年秋季,有个叫宝根的男孩变得孤僻不爱上学了。杨岳生通过家访得知宝根家里发生了变故。杨岳生多次去宝根家里,帮他消除内心的无助和迷茫,鼓励他坚定学习信心。
宝根后来参军上大学,转业成了大学教师,后又赴深圳特区做了“拓荒牛”……从1994年起,每年教师节和春节,宝根都会向杨老师问候、拜年,每次回绍探亲都会看望恩师,一看就是30多年。“今年清明节宝根回到绍兴,又特地前来市立医院探望了父亲。”杨岳生的儿子杨路明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和宝根结下了兄弟情谊,听到宝根叫他师弟,内心就很温暖。
从1950年2月走上教坛,到2002年正式退休,52年的教书生涯,杨岳生桃李满天下。生前,每年来看望他的学生络绎不绝。杨岳生家里放了一届届学生的毕业照及后来同学会的合影,他时常幸福地翻阅、回忆。学生太多,杨岳生年纪大了,记忆渐退,学生的名字记不清楚了,但每次学生们来探望,讲述当年他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杨岳生依然能回忆起来。
91岁高龄发表获奖感言激情满满
“1977年至1978年,杨岳生老师是我的班主任。”浙江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光良说,他小时候家住越城区白果小区,1983年7月,他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专业毕业后,到浙江教育学院工作。因为工作交集,他与杨岳生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1984年暑假,浙江教育学院赴台州市仙居县为当地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朱光良再次遇到了杨老师。这次,杨岳生是作为浙江省优秀高中地理教师,被浙江教育学院邀请,赴仙居县给教师培训授课。
“杨老师的地理教学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名,却始终孜孜不倦,经常向我请教天文学知识。”朱光良告诉记者。
2020年,浙江省地理学会评选第二届浙江省地理科学成就奖人选时,朱光良毫不犹豫地推荐了杨岳生,获得理事会一致通过。最终全省仅6人获评该荣誉,杨岳生是其中年纪最大的。91岁高龄的他到宁波出席颁奖仪式时,发表感言仍然激情满满。他希望大家要一如既往地为地理学作贡献,还要大家保持锻炼,并当场轻松做起了十几个俯卧撑,极大地鼓舞了现场的中青年教师。
“他一笔就画成了一张中国地图,学生很佩服。绍兴一中的天文观察,他是首创。”89岁的甘如正曾任越城区关工委科普团团长,他说杨岳生退休后至2010年,任越城区“五老”科普团讲师,2010年后任越城区关工委顾问。
杨岳生的地理课,从市里讲到省里,再从省里走向国家级的教师教学比赛,一路“圈粉”。杨岳生总结的教学经验,现在的老师们仍然在借鉴学习。除画画、观测星空之外,杨岳生的小提琴也拉得不错。很多学生回忆说,杨老师能把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这与他的美术、音乐、科学的全面发展分不开。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殷俊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