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绍兴的这个天可以说是
又热又闷
每天都是三十八九度
实在让人有点崩溃
热到脑袋冒烟
而伴随着持续的高温天气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诊室里的“高温”病人也越来越多
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
高温仍在持续
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
近期高温中暑案例分享
车间工人:56岁陈师傅在水泥厂车间作业,机器散热使体感超40℃,通风不畅引发严重中暑。
户外作业者:36岁王某高温下持续工作后四肢痉挛、大汗淋漓,送医确诊热痉挛、高乳酸血症、肾功能不全、横纹肌溶解,一度病危。
运动青年:烈日下登山时突感四肢麻木、全身乏力,大汗淋漓,被紧急送医。
看到这里你或许还不以为意
以为中暑只发生在户外
但其实
紧闭门窗的室内同样危机四伏!
夏日炎炎,在家也会中暑!
90岁高龄的高爷爷(化名)骨折卧床,为省电坚持不开空调,结果出现呕吐、高烧39.8℃、意识模糊,确诊“非劳力型中暑”。
80岁的大爷因对温度变化不敏感,没开空调,在家晕厥,家人通过监控发现送医。
据不完全统计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近期已接诊中暑病例30余例
急诊科医生紧急提醒
热浪来袭 要做好降温 预防中暑!
哪些人群最容易中暑?
1、重体力劳动者
长时间在户外或高温下进行体力劳动,比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绿化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
2、老年人
身体机能相对退化,对环境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
3、儿童
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往往依赖看护人安排行程、调节环境、补充水分,应给予额外的关注。
4、慢性病患者
尤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服用某类药物的人,对高温的影响更敏感。
5、其他
近期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更易中暑。
“以为不晒太阳就没事?”
部分居家老人存在此认知误区!
其实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汗腺萎缩,皮肤散热功能减弱,口渴感知迟钝以及叠加部分基础疾病,老年人中出现室内中暑的也不在少数。
怎样辨别中暑?
中暑发病顺序通常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状态就是热射病:
1.先兆中暑:乏力、头晕、口渴、多汗。
2.轻度中暑:面色潮红/苍白、恶心呕吐、皮肤灼热、心率加快。
3.重度中暑(热射病):核心体温>40℃、皮肤滚烫无汗、意识模糊(言语混乱、抽搐)、昏迷。
当老人说“心里发闷”,浑身发软、食欲差、尿量减少时,可能已进入热射病前期。数据显示,核心体温>40℃的热射病患者,即使经ICU救治死亡率仍高达50%,幸存者也常遗留脑功能损伤。
出现中暑症状如何处理?
急诊科主任方央紧急提醒:遇到疑似热射病患者,最初的30分钟是黄金抢救时间。
脱离热源: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外衣。
快速降温:用冷水喷晒、擦拭全身。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处,降室温。
紧急送医:立即拨打120,明确告知“疑似中暑”,禁止给昏迷者喂水,避免窒息,如发生呕吐,应侧躺,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救援过程中持续物理降温。
这个夏天
别再让“心静自然凉”的倔强
对抗40℃的高温天气啦
科学防暑,安全第一
一起清爽、安心地拥抱西瓜和晚风吧!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市立医院)
作者: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