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8月1日,绍兴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书记施惠芳受市委常委会委托作工作报告。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系统研究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再深化的思路举措。
这是一场在关键节点召开的会议。
回看走过的足迹,绍兴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拼”的精神、“抢”的劲头、“实”的作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亮丽答卷。展望美好前景,会议动员全市上下攻坚决胜“十四五”、布局谋划“十五五”,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展现绍兴担当。
(二)
经济稳,则人心稳、大局稳。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绍兴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GDP)41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成绩单底气十足。
看其“量”,更要究其“质”,透过“半年答卷”,我们看到了绍兴经济向新向好的鲜明特色。
绍兴深入实施“4151”先进制造业强市计划,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产业加快迈向集群化、高端化。数据显示,上半年,绍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新兴行业实现较快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13.6%、11.9%,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
观其“形”,更要察其“势”,透过“半年答卷”,我们感受到了绍兴经济的动能日趋强劲。
好项目、大项目持续上新,助力发展后劲更加澎湃。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首次将主会场设在绍兴。绍兴20个项目亮相,总投资达588亿元、年度投资84亿元,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均居全省首位。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发力,上半年,绍兴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64.2%,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70个。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唯有持续激活创新基因,才能抢占发展先机。传统产业升级焕发,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绍兴正以创新“关键变量”撬动发展“最大增量”,燃起一波又一波“新”火。
(三)
民生暖,则民心暖、社会暖。
城市的“大梁”,不仅由经济数据支撑,更由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铸就。
绍兴经济“半年报”,一组数据引人关注。绍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30元,全省第三;增速5.9%,全省第三。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86元,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65元,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至1.64,较上年同期缩小0.01,老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城乡大地结出共同富裕的丰硕果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绍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围绕幼有善育、老有康养、学有优育、病有良医、劳有所得,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今年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进度目前分别达到73%和75%,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既要稳当前,更要谋长远。奔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领域、新赛道上,绍兴亟需打造年轻化、国际化、开放式的人才生态。东中西部校企对接促就业活动日前在“名士之乡”绍兴举办,绍兴引智出“硬招”。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等地的近500家优质企业带来超1万个岗位,涉及集成电路、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为全国的4000多名高校学子提供优质职业选择。
人才兴则城市兴,来绍兴,才尽兴。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名士之乡”的创新沃土日益丰饶。
(四)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绍兴惟有甩开膀子加油干。
具体怎么做?施惠芳在市委全会报告里划定重点:要以政策之“纲”举发展之“目”,做深做实政策高效承接和有效供给文章;以项目之“石”铺跨越之“桥”,做深做实项目招引落地文章;以需求之“活”畅经济之“脉”,做深做实扩内需稳外贸文章;以创新之“能”成转型之“势”,做深做实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文章;以改革之“进”强活力之“源”,做深做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文章;以城乡之“融”绘共富之“卷”,做深做实强城兴村融合文章;以文化之“韵”铸城市之“魂”,做深做实“文化+”文章;以生态之“基”立长远之“本”,做深做实绿色低碳文章;以治理之“效”聚保障之“力”做深做实平安建设文章。
发展如逆水行舟,机遇与挑战并存。“大梁”之重逾千钧,担当之要在行动。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绍兴昂扬向前!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施妍静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