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中遗址、亭山遗址群、塔山和畅坊遗址……昨日举行的绍兴古城保护日活动进行了绍兴古城重要考古成果展示。记者获悉,绍兴近年来考古成果丰硕,其中塔山和畅坊遗址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遗存。
塔山和畅坊遗址是新的考古成果。据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龙彬介绍,塔山和畅坊遗址不仅确认了六朝至明代宝林寺建筑基址的中轴线格局,还首次发现了规模宏大的越国祭祀沟和建筑台基,尤其在古城内首次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遗存,把绍兴城市古人类居住史推进到6000年前,延伸了绍兴城市的历史轴线。
入选“考古中国”重大成果的稽中遗址,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存在越国大型建筑基址。经碳十四检测,相关遗存距今约2500年,实证了文献记载勾践建都的历史,是越国都城考古的重大发现,为探寻越国都城提供了重要线索。从2024年开展考古发掘以来,已累计发现大型房屋建筑基址、水井、马坑等重要遗迹近百处,重要遗物1500余件。
稽中遗址的另一亮点是,首次在绍兴地区发现两汉高等级官署建筑,出土较多书有“會稽”“山陰”地名的遗物,如发现汉隶墨书的木刺、“山陰丞印”封泥、“會稽郡壁”铭文砖等,是汉六朝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会稽郡郡域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越国建筑还是汉代建筑,均采用了地下木构基础与地上台基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体现了湿地环境下越国传统干栏式建筑与中原台基式建筑文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建筑考古的重大发现。”李龙彬说。
绍兴的考古成果远不止于此。在古城内,还有罗门畈遗址、陶家溇遗址、府山古墓群;古城外,大湖头遗址、亭山遗址、丁港(百草园)遗址等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尤为重要的是稽中遗址和丁港遗址得以原址保护。“绍兴的诸多考古发现,让这座千年古城更加具象化、立体化。”一位与会人员坦言。
“我们将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做好古城考古‘一张图’和地域文明探源‘大考古’文章,为绍兴古城提供更多考古实证。”李龙彬说。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董林清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