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近期高发!绍兴最新提醒

2025-07-13 14:51

来源:

近期高温天气持续,我市各医院接诊的中暑患者明显增多,以户外活动者、中老年人居多,易发生时段在正午、傍晚等高温时段。市卫健局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谨防中暑和热射病,做好高温防暑,健康安全度夏。

“年纪大了不听劝,省这点电费省到医院来了,还好120打得及时……”昨天,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老年患者,因担心受风着凉,同时为了节约电费,不愿开电扇和空调,最终导致中暑。送到急诊的时候,患者出现了头晕伴四肢抽筋、尿量减少的状况。

“中暑是高温、高湿环境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热量蓄积在体内引发的一系列生理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提到,中暑后不要认为回家休息就好了,一定要提高警惕、科学处理。

这些症状都是中暑

中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1. 先兆中暑:体温升高,但不超过38℃,出现口渴、多汗、头晕,甚至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超过38℃,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湿冷,甚至有恶心呕吐、脉搏加快等不适。

3. 重度中暑:高热,出现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

重度中暑有三种表现形式:

1)热痉挛:一般体温正常,出现短暂、间歇性发作的肌痉挛;

2)热衰竭:体温升高但不超过40℃,循环血量不足导致头晕、恶心、低血压、晕厥等;

3)热射病(最严重):体温高于40℃,表现为神志不清、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6类人群容易中暑

1. 户外工作者(如快递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

2.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弱)

3.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

4. 户外运动者

5. 孕产妇

6. 婴幼儿

防暑牢记“5多1少”

1. 少外出:切忌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避免在10时至16时外出运动或劳动。

2. 多遮阳:如必须外出,要选择吸汗、透气、宽松的衣服,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

3. 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喝水要“少量多次”,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4. 多通风:确保室内通风良好,注意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身体。

5. 多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适当增加午休。

6. 多留意:额外关注老人、小孩的身体状况,切勿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一旦中暑 4步急救

1. 迅速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

2.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敷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3. 补充水分:若患者清醒,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4. 紧急送医:若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立即拨打120!

3个误区 千万别犯

“中暑喝藿香正气水就行” → 藿香正气水的核心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要针对“阴暑”,即暑天因贪凉(如空调直吹、大量吃冰、淋雨受凉等)导致的不适,症状多为怕冷、腹胀、腹泻等;而夏天最常见的中暑是“阳暑”(因高温高湿环境下热量积蓄、脱水导致),症状为高热、大量出汗、口渴、头晕等。此时喝藿香正气水,不仅无法缓解脱水和高热,其含有的酒精成分还可能加速体液蒸发,加重脱水;且其温热药性会“火上浇油”,可能加剧身体燥热,甚至诱发更严重的不适,如心悸、意识模糊等。

“不出汗就不会中暑”无汗可能是热射病的表现,更危险!

“只有户外才会中暑” →中暑跟人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相关,长时间待在密闭无风、高温高湿的室内也会中暑,老人、体弱多病者尤其要警惕。

中暑可防可控,关键在预防!夏天还长,热浪不会马上过去,小布温馨提示,如遇严重中暑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切勿延误治疗!

(内容来源:诸暨发布)

作者: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