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跟着垃圾一起“趣”旅行!绍兴这场社会实践超“燃”

2025-07-09 08:52

来源:

垃圾巧分类,你我趣“童”行。昨天上午(7月8日),绍兴越城区快阁苑社区的邻里中心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绍兴市垃圾分类“寻根之旅”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季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动现场,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街道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以及50余名中小学生共同化身“环保小卫士”,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垃圾分类研学之旅。

本次活动由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主办,以“垃圾都去哪儿了”为主题,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变废为宝手工课堂、有害垃圾“植”换市集等环节,为少年儿童宣讲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践行绿色文明发展理念,让分类意识在童趣中“生根发芽”。

在培训课堂上,来自越城区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的垃圾分类宣讲员黄雪宁,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大分类标准入手,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详细讲解各类垃圾的辨别要点。通过PPT、实物展示、图文解析等方式,帮助同学们快速掌握塑料制品、废旧电池、剩菜剩饭等常见垃圾的分类技巧,现场纠正分类误区,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双提升。

在互动问答环节,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学们踊跃举手,分享自己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理解与感悟。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在家尝试垃圾分类的经历,有的则提出了在分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工作人员们一一耐心解答。“垃圾分类不仅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更是守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宣讲员黄雪宁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互动,希望加深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为巩固孩子们学习效果,更加直观地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活动现场特别开展了一场“变废为宝”环保手工制作活动。在现场,手工制作老师茹海红讲解介绍了利用“鸡蛋托”制作手工艺品的步骤。改造形状、加工色彩、组装粘合……在一双双巧手下,平淡无奇的鸡蛋托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创作,变成了一只只精美的蘑菇、一棵棵挺立的圣诞树。DIY课堂现场气氛活跃,笑声不断,每个作品都充满了童真和灵动,让参与者切身感受到“变废为宝”的妙处。

有害换有爱,低碳“益”起冲。在现场记者看到,志愿者们还设置了有害垃圾“植”换市集。只见孩子们手捧废旧电池、过期药品与化妆品等有害垃圾,有序排队兑换精美的多肉、绿萝等绿植,宣讲员们一边对有害垃圾拆盒分类,一边耐心解答同学们对有害垃圾处置的相关问题。

“这场充满生活气息的市集,不仅让有害垃圾‘有家可归’,更让文明新风吹进了我们的心间。”来自绍兴市阳明中学高一(5)班的章同学说。

当天下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们走进越城区建筑装修副产品资源化处理利用中心(以下简称“处理中心”),了解生活中“水泥块、大木板、旧沙发”等大垃圾都去哪儿了。

在现场,讲解员茅兴根老师给孩子们讲解建筑垃圾产生量、建筑垃圾堆积危害、建筑垃圾处理方式等环保知识。同学们们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随后,茅兴根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建筑垃圾处理厂房,孩子们都被眼前巨大的垃圾堆深深震撼。“我们利用设备对垃圾进行自动且精准的分拣,破碎和筛分,实现从建筑垃圾到再生骨料的资源化利用。为贯彻绿色生态环保理念,今年下半年,“处理中心”将引入再生砖生产线,发挥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价值。”茅兴根在讲解时说道。

“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大家需按照‘宜装袋则装袋、宜捆扎则捆扎’的要求进行处理,杜绝与生活垃圾混投。若大件垃圾方便拆解,请按照装修垃圾进行装袋或者捆扎处理,不便拆解,可整件投放。”现场的志愿者向参与活动的学生、家长发出投放倡议。他们说,除了自行投放之外,装修垃圾、大件垃圾还可通过物业(无物业的小区由居民自行)向镇街(社区)提出申请,电话预约经核准的企业上门分类清运。

“今天的活动真有趣,不仅了解了建筑垃圾的处置流程,还学习了一些垃圾分类知识和节能环保小技巧,今后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鲁迅小学五年级(6)班的魏越晨分享了参观后的学习心得。

此外,家长们也纷纷表示,活动既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又通过“以小带大”的方式推动了全家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据了解,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通过一天的现场实践,了解生活中“四类垃圾”全流程的处置方式。“借助实践活动,希望建立起一个‘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机制,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环保事业,为创建美丽家园贡献力量。”市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高建峰 编辑:杨寒凝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