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清明节过后,气温转暖,万物回春,此时正值春耕、采茶时令,又恰逢踏青赏春、亲近自然的好时节。
广大市民在感受大自然芬芳的同时,也可能“杀机”暗藏!绍兴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户外采茶、耕种和踏青时,需警惕贪婪的吸血者——蜱虫,谨防蜱虫叮咬!
1、什么是蜱虫?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皮肤较薄且不易被搔动的部位,离开宿主动物后可附着于草上。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
全世界已知蜱类约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其中长角血蜱为我市优势蜱种。
2、蜱虫叮咬后有哪些危害?
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森林脑炎、Q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每年4-10月是蜱虫活跃期,一般情况下,蜱虫叮咬后可引起局部皮肤出现过敏、溃疡等轻微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死率可超过10%,一定要引起重视!
3、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户外游玩或劳作时,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建议着浅色的长袖衣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不要穿凉鞋,可使用驱避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
户外活动后,及时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体表,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生活在丘陵、山地等地区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虫和饲养家畜、狗、猫等身上附着蜱虫的清理。
4、被蜱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其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
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不要扭曲、猛拉、用火等刺激蜱虫,这可能会导致蜱虫的口器部分脱落并留在皮肤中。也可先用酒精喷涂在蜱体,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重要的是要尽快去除蜱虫!清除蜱虫后,用碘酒、酒精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
如在清除蜱虫后的2周内出现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请尽快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蜱虫相关暴露史。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编辑:傅一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