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市生物医药产业链主型企业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16.1亿元,同比增长42.95%,实现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蛋氨酸等新项目产能释放,不仅深化了营养品产业的布局,更进一步助推产业链集群提升。
生物医药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也是绍兴市重点培育发展的一大新兴产业。近年来,绍兴市加快发展以“芯片、药片、刀片电池”为主的新兴产业,创新推进“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打造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生物医药产业链群持续发展壮大,2024年,全市规上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50.4亿元,同比增长13.5%;利润总额78.2亿元,同比增长68.5%,行业总体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培育产业链,龙头是关键。在绍兴,以新和成、浙江医药、国邦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主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集聚高端人才,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更好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医药新品研制,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去年年底,在备受瞩目的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上,浙江医药下属子公司新码生物公布了其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ARX788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上的两项关键临床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了ARX788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性,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它的特点是偶联稳定性非常高,副作用发生率比较低。”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邵旻之告诉记者,力争今明两年将该药品全面推向市场。
“链主”引领“雁阵”齐飞,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冒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国内外知名医院和高校,组建了全面覆盖麻醉、重症监护医疗器械的专业化研发平台,在做大做专麻醉、重症监护医用耗材的基础上,开发麻醉深度监护仪、血流动力学监护仪等麻醉监护专用医疗设备。“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大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成为国内首家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整体医疗器械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公司负责人黄海生说。
集群壮大,“药片”成色更足。绍兴市依托高端生物医药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不断吸纳、招引一批重点医药项目落地、建设,持续延链补链强链。
在2月24日召开的2025年绍兴市招商引资工作大会上,民生高科“口腔+医疗器械”科创园、固拓生物多肽原料及药物、巍华新材料新型高效原料及核心中间体等生物医药强链补链项目集中签约,助力绍兴市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生物医药是朝阳产业,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不仅考验着企业的韧性,更需要政府在研发、临床、制造、应用等各阶段提供全链条支持。绍兴市紧抓机遇先行先试,推出一系列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先后出台《绍兴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培育形成3至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细分领域产业集群。
持之以恒,必有所获。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节点,绍兴生物医药产业正以创新扬帆,向着打造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的目标奋楫前行。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林佳萍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