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的傍晚,华灯初上,绍兴越城区皋埠街道银桥路上的咖啡馆、牛肉火锅、东北烧烤等店铺内人满为患。如今,步入皋埠街道的街区,可以看到大气的购物城、错落布局的店铺、来往密集的人流和车流,仿若置身繁华市中心。皋埠大道沿线,地铁、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15分钟养老圈等配套相继落地,过去的老旧厂房变身科创孵化器,“产城人”三生空间深度融合。
集成电路小镇。 记者 黄霄 摄
从低效厂房的“腾笼换鸟”到高端新兴产业平台崛起,从人口外流到人才集聚,从产城割裂到人文交融,小小芯片成为强劲引擎,驱动着越城城东片区实现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一座活力新城正拔地而起,迎来“芯”生后的银皋埠焕发出耀眼光芒。千年运河的桨声与集成电路的电流声共振,传统工业区的锈色被“芯”光点亮。
持续细耕,“芯高地”崛起
前不久,2024年全球专属晶圆代工榜单发布,越城企业芯联集成跻身前十,成为亮眼的“新贵”。
从一片白地到“世界十强”,短短6年时间,芯联集成在越城这块新兴集成电路高地上的茁壮成长,折射出被唤醒“芯”记忆的越城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上的阔步向前。
2018年,越城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腾笼”行动,为集成电路产业腾出空间,在当时的皋埠街道和马山街道画下一个“圈”,总规划面积近万亩的绍兴集成电路新产业平台启动建设。芯联集成、长电绍兴等链主企业相继落户,不断补链、强链、延链,让越城集成电路形成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这几年,越城集成电路产业平台的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多项技术问鼎“全国第一”,2024年实现产值超700亿元。
与昔日“村村点火”的纺织、印染业不同,如今的越城集成电路已经深度嵌入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分工,以特色工艺制造、先进封测为核心,成为长三角“芯”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集成电路已经成为越城最具辨识度的主导产业,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越城的发展方向也相当明确。”越城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越城将围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先进制造业建设,继续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产业,积极推进环杭州湾模拟芯片和功率器件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集成电路产业“二次创业”,持续推进芯联集成、长电绍兴等链主企业发展,聚焦补齐产业链短板和突破关键领域,打造全省、全国“芯高地”。
产城互哺,银皋埠脉动
4月5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皋埠街道鲸银城购物中心的星巴克门店,这里基本已座无虚席,数百平方米的空间内,有人敲着笔记本电脑键盘在工作,有人围坐在一起聊天,整个门店内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附近集成电路企业的工程师和产业工人。“皋埠不仅有星巴克,瑞幸还开到了我们厂区里,而且他们的生意都不错,因为这里有着数以万计的年轻创业者。”芯联集成的工程师李先生说。
“金柯桥,银皋埠”,是皋埠历史上风光的见证。如今,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给皋埠街道为主的城东片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组组产业数字,更有大量行业人才和产业工人流入,让银皋埠重新焕发了新生。曾经外流的本地青年也纷纷返乡创业,“城东空心化”彻底逆转。走在皋埠街道街头的年轻人身影日益增多,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气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从2020年到现在,皋埠人口增加明显,目前实际人口已近10万人。
城市要发展,人是根基。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杭电绍兴校区)的建设又将为皋埠带来5000多名年轻消费群体。
位于皋埠街道的杭电绍兴校区建设工程项目现场一直处于忙碌当中。自去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按计划推进实施,目前地下室和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工程正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整个校区预计2026年将完工交付。
杭电绍兴校区是皋埠街道正在实施的省级“千项万亿”项目,银洲路以东、人民东路以北、银兴路以南的黄金地段,即将崛起一座全新的大学城市地标。自2023年杭电绍兴校区的规划方案发布以来,这所全省一流高校分校便备受瞩目。“校区将容纳多达5000名师生,成为越城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为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更多可能性,更为产城融合带来更多的人口基数。”杭电绍兴集成电路研究院副院长陈世昌说。
产城互哺,皋埠新城脉动强劲。“大型购物中心有了、五星级酒店有了、地铁呼啸而过、中高端小区建了一个又一个,银皋埠真的回来了。”在皋埠生活了40多年的沈振海感叹说,产城融合发展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种种福利:就业机会大幅增加,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社区环境不断改善,公园绿地增多,垃圾分类有序推进;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社区定期举办文艺演出、科普讲座等活动,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现在的皋埠,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他说。
人文觉醒,新画卷展开
上个月,一则绍兴市吼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的“闭园公告”引发很多市民关注。为加快实施“东方文化谷”先导项目,吼山风景区迎来了新一轮的提升上新。作为越城区的老牌景区,这里不仅是越王勾践的养狗猎鹿之地,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祖居所在,众多文人先贤都曾踏足此地,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印记。围绕这些资源禀赋,吼山景区提升项目将重点打造胆剑门、桃花岛、精灵潭等“吼山八景”。
升级后的吼山是东方文化谷先启区的核心产品,而作为省“千项万亿”项目,在顶层设计蓝图中,东方文化谷则是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的王牌项目,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贯穿皋埠和陶堰两个街道,以山、湖、运河、集镇为主要元素,将打造三大文旅片区、六大文旅爆点产品,一山一水一城,讲述的是胆剑精神的起源、传承和发展,展现的是极致东方的风景、风情与风骨,将成为未来越城文旅产业的展示窗口和引流爆款。
除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东方文化谷吼山景区提升工程,在皋埠街道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中,还有诸多人文元素:推进“放翁牧歌”共富片区项目建设,以陆游的乡村世界为文化纽带,连片开发三个景区周边村;扛起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大使命,打造皋埠段精品运河游线;助力升级东湖风景区,打造一站式越文化文旅度假体验地等。
从机杼声声到“芯”潮澎湃,从产城割裂到人文共生,产城人文融合不是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以产业为基、以人为核、以文化为魂的系统工程。不久之后,城东片区不仅是越城的工业主阵地,还会是全新的文旅高地。资深文旅专家鲁锡堂表示:“越城东片区蕴藏着丰富的文旅宝藏,如吼山、宋六陵国家遗址公园、南宋御河以及东鉴湖湿地公园等,若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与统筹规划,不仅将进一步拓展越城的发展空间,更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富的宏伟目标。”
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文。硬科技与软文化相映生辉,通过近几年的持续发展,皋埠街道已经成为越城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芯”标杆。“2025年,街道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完善产业发展配套、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同时,以业态集聚人口、以平台汇聚人才、以环境凝聚人心,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绘就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新画卷。”皋埠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专版)
作者:记者 阮越才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