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起,巾帼绽芳华。日前,“绍兴公安群蓝星”发布“致敬公安她力量”系列文章。
潘莲莲
诸暨市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
提到法医,很多人脑子里都会浮现影视剧中那些充满诡异而神秘色彩的故事片段。实际上,法医的工作不仅仅是现场勘查、解剖尸体、物证提取、毒化分析……严肃的外表之下、冰冷的手术台上,他们怀着一颗“为生者权,为死者言”之心,穿破重重迷雾,探究真相。
潘莲莲是诸暨市公安局最早一批的女法医之一,工作14年来,她是血腥现场的“读痕者”,也是生物物证的“解码人”,她让物证开口说话,为1800余起案件拨开迷雾,工作期间荣获“浙江最美女刑警”“绍兴市法医标兵”等称号,荣立市政府三等功1次。
初出茅庐
与法医结下不解之缘
潘莲莲对于法医的认知来源于童年对于破案影视剧的热爱。“小时候看《少年包青天》《法医宋慈》那些电视剧,就觉得当法医很酷。”潘莲莲说,之所以觉得酷,是因为法医能够凭借自己细致地观察、抽丝剥茧地分析,为案件侦破提供客观证据,维护公平正义、打击犯罪。所以在高考毕业填志愿时,潘莲莲填报了法医专业。
解剖,是潘莲莲此前对法医的全部印象,然而真正进行专业学习后她才发现,法医专业又划分了很多小专业,临床、病理等都包括在内。真正上手解剖是在大二对小动物的活体实验。“第一次是解剖小白鼠,我们四个同学一组,要先按住它的头,然后把尾巴一拉,脊髓就被扯断了。我上手的时候,可能是头没按住,扯尾巴的时候,被小白鼠咬了一口。”教训深刻,在此之后,潘莲莲意识到手法专业的重要性。
大四,潘莲莲去新昌县公安局实习,见识到了专家是怎么解剖尸体的。“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尸体,我当时负责记录。专家动作娴熟,速度很快,和学校学习时很不一样。”到了大五,潘莲莲开始研究高坠、烧伤等非正常死亡案例。“之前只见过尸体标本,第一次解剖,紧张得不知该干什么。”去食堂吃中饭时,强忍着没有呕吐出来。一回生二回熟,潘莲莲对解剖尸体便没有那么多的恐惧和焦虑
现场勘查
于细微处找真相
2010年,潘莲莲大学毕业,进入诸暨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从事法医工作。“大家对女法医都很新奇,当看到我是一个瘦瘦黑黑的小姑娘时,都觉得我从事这一行会很艰难,毕竟法医工作有的时候也是个力气活。”然而,在面对血腥的现场、腐败的尸体时,这个看似文弱的姑娘却展现出强大的坚韧力。
“出现场的前三个月我常常晕车想吐,尸体检验完还晕乎乎的,后来现场看多了闻到尸臭面不改色,晕车似乎也治好了。”5年间,潘莲莲勘验现场826次,检验尸体500余具,于蛛丝马迹中追寻真相。
2013年的一起高坠案令她至今难忘。一名女子倒在乡间水泥地上,身旁停靠着一辆电瓶车,初步判断该女子从二楼坠落身亡。检查尸体后,却发现死者手臂有一道长长的划痕。“若是自然坠落,这道伤从何而来?”带着疑惑,潘莲莲再次勘验现场,是人为吗?现场水泥地并未发现其余足迹、指纹;是在楼顶划伤的吗?栏杆上并未有死者的人体组织.....
在大量的查否后,潘莲莲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那辆看似正常停靠的电瓶车上。她贴近车身仔细观察,在仪表盘处发现尖锐凸起,后提取到死者微量皮肤组织,确认死者坠落时手臂曾剐蹭此处。在反复模拟实验、尸体解剖化验后,成功还原真相:女子坠落时先撞击电瓶车后落地,排除他杀可能。正是潘莲莲对细节的执着,让每一起“意外”都经受住了真相的考验。
现场勘验、撰写调查报告、核对现场勘验数据......这些都是潘莲莲“出现场”工作的常态,让罪犯伏法、让死者昭雪,是她始终坚守的信念。
实验室攻坚
让DNA成为正义的证言
走进实验室,地上铺满了送检的材料,头戴蓝色防护帽,身着白大褂的潘莲莲正手持移液器,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检材……
2016年,因工作需要,潘莲莲从现场转战实验室。面对仪器设备,她坦言“刚调去实验室那会,心里有落差,比起实验室的安静,我更想念现场破案的酣畅。”但很快,她在DNA的世界里找到了新战场。9年间,她累计检验2000余份检材,比中嫌疑人300余名,将沉默的数据化作正义的利剑。
2022年,某氨纶厂仓库内卡件被盗,现勘人员提取墙面、玻璃窗等表面擦拭物送检。潘莲莲与同事们收到样本后立即开展检验,但仅检出一混合STR分型,拆分后比对未比中。
“再试试看,我感觉有机会比中。”凭借着大量比对经验,潘莲莲觉得有希望能检出DNA。于是,潘莲莲与同事们经过一次次地检材,将微弱的主峰信号层层放大,经过进一步的比对检验,最终比对成功锁定嫌疑人。将比中线索反馈给侦查人员后,次日,办案民警便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到案。“每份检材背后都是群众的期待,容不得丝毫懈怠。”潘莲莲说道。
(内容来源:绍兴公安群蓝星)
作者: 编辑:傅一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