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店铺已撤走清空。
2010年开业的世茂广场,已陪伴绍兴市民近15年。
本月初,绍兴世茂的百盛百货“闭店清仓”、将于明年6月底撤场的消息,引起不少市民关注、热议;12月9日,一则关于绍兴世茂广场将被拍卖的消息又在网上迅速传播。世茂广场将何去何从?如今,绍兴多家商业综合体处于激烈竞争之中,有些在热闹过后迅速陷入冷清,又该如何看待这种“过度蓬勃”?
拍卖原因是贷款未还,目前经营正常
根据阿里拍卖网公开发布的信息,此次拍卖对象为绍兴市越城区胜利东路360、386号不动产(含房屋配套设施设备、固定装修等),也就是位于胜利东路新城桥两岸的商业连廊建筑。具体来说,胜利东路360号就是世茂广场MALL部分,386号是现在的大润发超市部分。
此次拍卖的不动产总建筑面积为183888.63平方米,这些不动产的土地用途为商业用地,使用权类型为出让,终止日期为2046年5月11日。拍卖时间为2025年1月13日10点,起拍价7.3122亿元,实际评估价为10.446亿元。作为处置单位的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于9日在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上发布了这则拍卖公告。
记者从知情人处了解到,世茂内部员工已提前得知消息,此次拍卖行为是向银行贷款的还款出现问题而采取的法律程序,并非世茂集团主动寻求出售资产。
“世茂广场内的一切经营活动目前均正常运转,相关信息并不影响项目继续进行,但到时候拍卖是否会有买家并不确定,未来情况还是要走一步看一步。”世茂广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受到了商业竞争冲击,但这两年整体经营状态还是比较良性的,同时拍卖与百盛百货撤离没有直接关联。
接下去的拍卖流程会如何进行?浙江扬理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会会表示,可以发起3次拍卖,如果法拍不动产长期无人竞拍或无法成功出售,法院或拍卖机构可能会决定将房产转交给原借款人所欠款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如果3次都是流拍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接受该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抵债的,人民法院应当于第三次拍卖终结之日起7日内发出变卖公告。
“如果世茂后续能够全部还清债务,或者与对方达成和解,拍卖可以终止。但不管世茂能否继续运营商场,里面的商铺租户都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买卖不破租赁’,租户按照原先签订的房租合约正常经营就可以。”刘会会说。
从鼎盛走向没落,世茂集团频繁“暴雷”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际经营状况,12月11日,记者再次来到世茂广场,当天天气不是很好,笼罩着一片乌云,商场内少有顾客,也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感。
记者来到世茂“顶梁柱”无印良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暂时还没有撤店计划,可能会考虑与新经营者续约,但人气确实在逐年下降,而且目前无印良品在中国调整了经营模式,都是按需生产,应该不会有年末清仓打折之类的活动,没法引流。
不少店铺已经撤走清空,一家面包店店员告诉记者,他们这个月15日也会撤走,“没有客流量,甚至都没有几家店铺了,太冷清了。”一家开了10多年的老店工作人员说,“鼎盛时期,我们店里最忙的时候,每天有五六千人流量,现在有时候甚至一天10个人都没有。”
“太感慨了!最开始的时候,世茂位置又好东西又多,我和同学朋友特别喜欢来这里,没想到现在都要拍卖了。”90后市民章女士告诉记者,如今世茂没有入驻新店铺,停车费贵,加上设施老旧,确实没法吸引年轻人了。
自2010年开业以来,世茂作为绍兴首家大型商业综合体,曾是商业繁荣与发展的代表,陪伴了市民将近15个年头,承载了不少人的青春回忆。甚至到2020年初,多家媒体还曾发布过类似“在绍兴有一种人气叫世茂”的报道,将其奉为长久的网红地标,但就是短短几年时间,数家商业体迅速崛起扩张,世茂开始没落。
许多前奏也为这次拍卖埋下伏笔。去年,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所持绍兴世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48346万元股权遭冻结。今年10月,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绍兴世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恢复执行,执行标的金额是7.1亿余元。
不只是绍兴世茂,整个世茂集团正处于动荡之中。从财报数据来看,近年来公司业绩表现欠佳,持续亏损。2021年至2023年营收连续3年同比下滑,其中2022年的降幅达到70.37%。而且过去这些年的快速扩张,让世茂系公司累积了大量债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负债合计达913.6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3.96%。根据《证券时报》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今年6月,*ST世茂宣布退市,11月29日又被立案调查。根据天眼查统计,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累计有百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累计超420亿元。光是今年,就有10余次被强制执行,案件遍及全国各地。
频繁抛售优质资产,已经成了世茂集团这些年缓解债务压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世茂变卖了香港、上海、北京等地近20处资产,今年更是进行资产“大清仓”,主动出售、被动拍卖,统统用来“还债”,先后处理了泉州台商宝龙广场、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等项目,也包括这次的绍兴世茂广场。
不过也有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世茂广场硬件齐全、购物中心面积大等基础性条件比较好,该区域到时还会有地铁加持,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未来仍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商业综合体过多,发展特色才能脱颖而出
如今,绍兴主城区已有大大小小的商业综合体近30个,并还在不断新增。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李生校分析,因为商圈关系,绍兴绝大多数商业综合体形成了商圈割据,演变成了社区综合体,使综合体的功能和效益大打折扣。新开的综合体开业阶段热闹一阵,之后就变得冷清,造成社会商业资源极大的浪费,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商场经营的问题,而是城区商业综合体过多过滥的必然结果。
“绍兴世茂广场被拍卖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因素,也是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悲惨’现状。商场过多更应该驱使它们朝差异化方向发展,面对残酷的竞争,各商场更要根据自身体量,精准定位受众人群,运用差异化打法,而不是一味照搬模式。商业体要明确和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定位,尤其要避免同质化发展。”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金晶告诉记者,在引入品牌方面,也要根据市场动向、本地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而不是一味跟风,具体来说,商场需要适时推陈出新,吸引特色品牌和企业前来投资,可以涵盖餐饮、服装、电子产品、汽车等多元化消费和服务,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减免停车费等手段吸引顾客。
为了更好了解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模式,记者还联系了如今风头正盛的“绍兴天地”运营方华润置地相关工作人员。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绍兴天地”有130多家店铺,日常的客流有五六万人次,周末能达到12万—13万人次,基本保持住了开业时的火爆。脱颖而出的秘诀就是保持该项目的标签“轻松、活力、新潮”,让绍兴市民体验到类似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活动氛围和优质服务。“我们最近布置的浪漫人工雪、10米高的圣诞树又火出圈了,跨年还会有音乐盛典、巡游演出、倒计时等活动,一切安排都会往年轻化的方向走,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工作人员说。
记者还询问,很多人呼吁华润接手世茂广场,他们是否有所考虑?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暂未听说相关消息,一切商业规划都要由公司总部决策。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文其 文/摄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