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出片了!这个冬天,“桕”在绍兴火一把

2024-11-30 07:26

来源:

乌桕,因乌喜食其子,而得其名,或云其木老则根黑烂成臼,故有此名。

浙江的乌桕是以多出名。孙伏园先生在其散文《红叶》中开篇便提及:“因为看红叶,特地跑到绍兴去。”这红叶指的是桕叶。

与其他地方极为不同的是,江南水乡的乌桕树入乡随俗,大多长在河岸。生于水泽之地却无柔弱之态,这是绍兴乌桕独有的盎然生意。

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沿着蜿蜒河道,溯洄从之,来感受绍兴乌桕之美。



浙东运河博物馆附近的乌桕树

古运河畔 “桕”色堪比夕阳红

鲁迅先生当年曾泛舟于山阴道,为乌桕留下精彩一笔:“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妇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个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每每读到先生这段描述,总是对乌桕心生向往。近日,我们来到绍兴运河园一带寻访水边的乌桕。在浙东运河博物馆附近发现了乌桕的踪影。阳光下,乌桕闪烁着点点光辉。每棵乌桕树的脾性不同,有的还绿着,有的已经红似火焰,也有桕树上结满了雪白的桕籽,一粒一粒如漫天星辰。树枝倒映在水面,粼粼波光中,如在镜中游。

唐宋时期,文人墨客曾流连运河畔,乌桕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宋代诗人陆游就如此赞美家乡乌桕:“梧桐已逐晨霜散,乌桕犹争夕阳红。”运河畔的乌桕树听尽风流往事,生发无限的相思情意。

西小河沿 “桕”态逗人生欢喜

“一河一街、街河并行。”沿着西小河缓步向前,感受初冬的绍兴河滨风情:三轮车夫的叫卖声、外婆对囡囡的呼喊声、略显苍凉的二胡声以及被子轻铺带来的晒衣杆吱嘎声。

上世纪七十年代,画家吴冠中留下了一幅名叫《绍兴河滨》的画,那时的他力图革新水墨画,善于用点、线、面简约地勾勒美景,用画笔告诉我们如何欣赏绍兴水乡。从“点”出发,我们能够看到西小河沿有一棵乌桕树,安静地生长在阳明故里的青瓦白墙边,给这个初冬以浓厚的点缀,撑起了无限的画意。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这是王阳明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想表达的意思已然被这棵乌桕树领会。乌桕并不是最鲜艳的,也不是最挺拔的,但属它最“安静”,最懂人们的“心”。它出现在小河畔、白墙侧,如果不是有心的游客可能发现不了。发现了的游客自然满心欢喜,发现不了的游客也不会因此影响旅途心情,不争芳也不争艳,谦虚其心,以乌桕树自身这一“点”,聚合西小河一“线”,融合绍兴水乡一“面”,恰到好处。

阳明故理的乌桕树

当然这棵乌桕树并非孤独,河边的老人以树为依据,感知岁时更替,河边的小孩以树为依据,记录欢乐嬉笑。它远方的朋友源源不绝,无数有心的游客欣然奔赴,为它带来天南海北的新鲜事。

东湖岸边 “桕”望春风入屠苏

绍兴东湖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统称为浙江三大名湖,当之无愧为绍兴旅游金名片之一。86版西游记也曾在这取景拍摄,文化与旅游在东湖共生。进入东湖景区,坐上乌篷船,穿三洞,过四亭,乌桕树已近在咫尺。

岁末年关,乌桕树开始变黄、变绿、变红。游玩时,听到有游客打趣:“这棵乌桕树就像是东湖的交通指示灯!”这个说法着实有意思,的确,它发挥了一些“交通指示”作用——它亮了,说明这一年要到头了,春节就不远了;它亮了,说明远方游子、身在绍兴的异乡人的心开始“躁动”了,离他们回家团聚的时刻就不远了;它亮了,说明寒冬即将到来,“春风入屠苏”的暖意也不远了。

无论是土生土长绍兴人,抑或是远道而来的游客,在这个冬天来到水乡,伴随着乌桕树的盛放,都能感受岁月滚滚向前的车轮,体会古城绍兴特有的温暖。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金慧琳 裘子迈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