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12日在北京通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绍兴市稽山中学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时,首次确认稽山中学遗址是绍兴古城内越国建筑的存在,首次确认发现越国时期筏状地栿建筑,还提到了首次在绍兴地区发现两汉高等级官署建筑,特地提到了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名的一件汉代木刺。小木刺一时名动天下。
这件小木刺,有何来头?为何受到如此青睐?
昨天上午,记者从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这件汉代小木刺很不简单,它以实物证明,汉代之时,“会稽”“山阴”地名就已存在。这是目前绍兴唯一出土的汉代木刺,也是目前汉代唯一出土的能证实“会稽”“山阴”地名的文物。
木刺系木质,长条形,相当于古时的名片。安徽省马鞍山市三国时期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墓曾出土木刺文物,堪称稀世之宝。稽山中学遗址中出土含有“会稽”“山阴”文字的汉代木刺,显得格外珍贵。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表明,晋代之时,便有会稽、山阴地名,这件含有“会稽”“山阴”地名的木刺与《兰亭集序》中“会稽”“山阴”地名相互印证。
记者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看到了这件木刺,木刺长约20厘米、宽约4厘米,正面有墨书,木刺上的文字为:“弟子会稽张龙诣门下山阴伯□”。墨书字迹总体较清晰,下端有一字较小,模糊难认。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介绍,5月12日,考古人员在清理汉代遗存时发现了这件木刺。当时木刺碎片散落在黑泥土里,碎片有10多块。考古人员先发现泥土中有木片,又发现木片上有文字。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提起碎片,进行拼对,用棉签擦拭,再拼接起来。随后将木刺密封保存,然后进行修复。文字表明,持木刺的人是会稽人。这件有文字的木刺出现在两汉高等级官署建筑内,表明这里的人身份不同寻常。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龙彬告诉记者,秦设会稽郡时,郡治设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到汉代初期,会稽郡重新划分,新的会稽郡治移至山阴县。史料记载表明,这里在汉代可能是官署,结合目前考古发现的汉代建筑群,可确认这里是汉代高等级官署。发现木刺之地,正属于山阴地域。这件木刺文物,透露出重要信息,成为汉代城内就有“会稽”“山阴”的物证。现在这件木刺已收藏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库房内。
李龙彬说,稽山中学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以及汉代文字陶片等,对研究会稽郡的郡域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考古发现的两汉高等级官署建筑,出土墨书“会稽”“山阴”的木刺,与会稽郡山阴县密切相关,是两汉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
(图片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作者:越牛新闻首席记者 周能兵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