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头很痛,不知道需不需要来医院看看。”12月20日晚21时,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电话响起,电话那边传来了一位中年男性的声音。
“痛了多久了呢?头部有受过外伤吗?”分诊护士继续询问。
“没有外伤,我们家里正在烧炭取暖,但是我有开窗通风的。”
“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了,请立即拨打120来医院就诊!”
半小时后,拨打电话的男子老丁和妻子、儿子、弟弟一起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就诊。
天气寒冷,老丁一家人在家中烧炭取暖,且只开了一条细缝通风换气。取暖了6小时左右,一家四口陆续出现头晕、头痛及恶心等不适症状。
急诊科李怡茜医师第一时间为老丁一家安排了检查。经查验,老丁一家确实为一氧化碳中毒,血液中最高碳氧血红蛋白达到了18%,且都有程度不等的头痛症状。经过康复科潘佳飞医生会诊后,老丁一家做上了高压氧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几位患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均降至正常,头晕头痛症状已经明显缓解。后续一家人还需继续接受高压氧治疗,有效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的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表现
每年冬季关于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康复科汪亚群主任表示,近期天气寒冷,除了“烧炭取暖”,在相对密闭的室内吃木炭火锅、烧烤、围炉煮茶,紧闭门窗用燃气做饭,在密闭的车库或停车闭窗吹空调等,都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元凶”。
一氧化碳中毒,轻则头痛、眩晕、心悸、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等。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10-30%。
中度中毒,则表现为意识障碍,浅至中度昏迷,亦可出现抽搐及病理反射。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30-50%。重度中毒,则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一般会很快死亡。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 >50%。”
关于一氧化碳的六个误区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韩芳主任介绍,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氧化碳认识可能存在一些误区,需要重视。
误区一: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
实际上,凡属含碳的燃料,无论是烧汽油、煤油、普通木炭,还是“环保炭”!在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误区二:没有煤烟、臭味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本身是无色无味的,很难让人察觉,如果此时门窗紧闭形成密闭空间,人在里面极易一氧化碳中毒。在家烧木炭取暖时,睡前应将其熄灭并移至室外。
误区三:门窗上有缝隙不会中毒
空气比重为1,一氧化碳比重为0.967,如果门窗缝隙处于低处,一氧化碳也不容易排出。
误区四:装了烟筒或风斗不会中毒
若遇大风倒烟、烟筒被堵塞等情况,一氧化碳排不出或排量少,也会发生中毒。而许多家庭使用旧风斗,或风斗过小、安装高度不够等,一氧化碳排出不畅,也能引起中毒。
误区五: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
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并不能起到预防效果。
误区六: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后,症状消失等于彻底痊愈
部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经过数天或数周的无症状期(假愈期),可能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或患者在急性期意识障碍恢复正常后,经过“假愈期”,突然出现脑功能障碍。以上情况被称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经治疗出院后须对此予以重视,若出现类似情况应立即就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提醒,当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做心脏体外按压。患者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加重氧的消耗。对于中重度病人,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进行治疗,通过高压氧舱可以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
【此前报道】
连日来持续的低温天气,让炭火取暖、围炉煮茶又盛行了起来。可这份休闲和“温暖”虽好,却也暗藏凶险。记者从绍兴市中心医院、绍兴第二医院、柯桥区中医医院的急诊科了解到,最近因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数量多了起来。
烤了个红薯姐弟同时中招
俩夫妻炭火取暖不成反被撂倒
12月16日晚8点,一对夫妇带着俩孩子匆匆赶到绍兴市中心医院,向儿科急诊医生求助,最终俩姐弟均被确诊为一氧化碳中毒,幸亏送医及时,并未危及生命。
原来,当晚7点多,俞先生(化名)和妻子为了带孩子体验炭火烧烤的乐趣,一家人关起门来烤起了红薯。吃得正欢之时,10岁的儿子却出现了走路不稳、踉跄摔倒的情况,11岁的女儿也有头晕、恶心感。夫妻俩这才意识到了不对劲,立刻带上孩子驱车前往医院。
医生祝佳雨结合患儿的头晕、乏力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时所处的环境后,立即启动了紧急就诊流程,并和儿科医生濮徐伟一起将孩子送至急诊病床接受吸氧。后续的血气化验结果值显示,姐弟俩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超过正常值。“这是典型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濮徐伟说,为避免后遗症,他建议家长到柯桥区中医医院高压氧舱做进一步治疗。
无独有偶,21日中午,30岁的岚女士(化名)和丈夫谭先生(化名)因在家使用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意外中毒,被120急救车送到柯桥区中医医院抢救。“我们刚上完夜班回来,困得不行,也没想到要把炭火熄灭就去睡了。”谭先生告诉记者,他睡到11点多突感恶心,在去厕所的路上腿脚发软摔倒了,听到声响的妻子醒来后,本要去搀扶丈夫却在起身后晕倒,最终还是丈夫强撑着意志拨通了急救电话。
急救人员赶到后,将他们送到了柯桥区中医医院,经检查夫妻二人均被诊断为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后,目前两人生命体征已恢复平稳。
患者周先生(化名)的情况更严重,因为不合理使用炭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虽然后续进行了相应治疗,但中毒情况较重,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目前周先生已清醒但精神状态时好时坏。
一氧化碳意外中毒高发季
高压氧舱治疗成“热门”
记者了解到,针对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通过普通吸氧治疗,症状较重的患者,则需要使用高压氧舱进行治疗。整个柯桥区,只有柯桥区中医医院有高压氧舱。
12月21日下午2点半,记者来到柯桥区中医医院高压氧舱治疗区看到,一个似胶囊状的舱体里,坐了十余名接受治疗的患者。
“进入12月以后,一氧化碳意外中毒的人就多起来了,从12月5日到21日,一共有18名患者因一氧化碳意外中毒来治疗,有烤火中毒的也有煤气中毒。”护士何鑫莺说,她们现在除了白天常规上班外,还需要24小时待命,以便第一时间为急诊送来的患者治疗。
12月4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住宅楼中,一对夫妻煤气中毒,造成1人死亡;11月25日,浙江杭州某小区一房屋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致2死2伤。
12月22日晚,河南安阳县白璧镇一家餐馆内发生悲剧:6名男子在吃火锅过程中,3人不幸身亡,另外3人被送医急救。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称,经初步了解,几人系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杀伤力”为何这么强?
柯桥区中医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秋锋介绍,一氧化碳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亲和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数百倍。简单点说,就是一氧化碳会和氧气抢夺血红蛋白,导致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丧失,从而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为主的多脏器病变,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中毒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头晕、恶心、胸闷、双手麻木,症状重一点的还会出现晕厥、大小便失禁。”王秋锋说,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时,需要立刻打开窗户将患者转移到通风处,同时呼叫救护车,将中毒者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期间若患者出现了呕吐,需要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则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很多人在一氧化碳中毒后,到了空气流通处感觉症状减轻后就不就医,这是不对的。”王秋锋提醒,每个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反应不同,有时候症状不一定和中毒严重程度一致。她建议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最好还是到医院由医生进行评估是否需要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后遗症。
(内容来源:笛扬新闻)
作者: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