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绍兴各家医院一直很忙:支原体肺炎余威还在,流感仍处高峰胶着阶段,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等也在“发力”。对此,我市的医疗机构能否“承压”?药物储备的情况如何?
今天一早,嵊州市人民医院急诊输液大厅就已经有不少患者。(记者 张亮宗 摄)
暴发时间提前了
昨晚约8点,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儿科灯火通明。咳嗽声此起彼伏,似乎连空气中都透着焦虑。“刚查完,得了流感。”一名妈妈抱着额头上贴着退烧贴的孩子从诊室出来,“昨天夜里开始发热,体温一会高一会低,最高有39℃。”输液室也有很多人,家长孟女士告诉记者,她家老大上周刚得过流感,这次是老二,“一个班上有10多个学生请假,这波流感有点厉害的。”
真的是这样吗?此前,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曾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本次流行中的H3N2流感病毒,本身致病性较强,儿童比成人更易感染,加上流感病毒常出现聚集性感染,使人感觉局部情况“似乎比以前更严重”。不过从数据来看,本次流行严重程度没有超过2017年、2018年高峰期的水平,从感染总人数、感染症状等情况看,无法说“比疫情前更严重”,也不存在“病毒比疫情前增强的情况”。
“今年只是暴发的时间提前了。”市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陈志良告诉记者,往年流感高峰一般出现在12月下旬和1月上旬,今年的就诊高峰在11月下旬,儿科日接诊量最多为709人次,平均候诊时间为100分钟,“这几天回落了许多,平均每天的接诊量在400多人次。”陈志良表示,呼吸道感染患者数量不再持续攀升,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现阶段仍处在高峰胶着状态,市民做好预防措施还是很有必要的。”
“忙肯定是要忙一点,但也没夸张到‘应对不了’。”越城区稽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人士说,从这几天的情况看,就诊高峰出现在夜间,“来输液和做雾化的小孩较多,最小的才7个月大。”
多家医院在做“加减法”
为应对儿童呼吸道疾病就诊高峰,绍兴市各家医院根据儿童医疗服务需求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延长诊间范围、延长门诊时间、增派医务人员、优化住院流程等。
在绍兴第二医院儿科,医院将8张留观床改为儿科加床,并让4名新生儿科医生加入儿科诊治团队,儿科急诊也增加了两个夜间发热门诊。“不必要的流程能减则减,做到各环节有序衔接,提高诊疗效率。”该医院医务处有关人士说。
市人民医院同样做足了应急功课。“我们每天都在监测门急诊就诊量、就诊等候时间等数据,必要时启动应急调整机制,统筹使用全院医务人员。”陈志良说,急诊内科、发热门诊由全院内科系统轮流支援,如果候诊人数持续超20人,医务处就会协调人员增援。此外,新生儿科支援开设儿科发热门诊诊室1间,如情况仍不能缓解,则安排小儿外科医生进行支援。护理部负责支援急诊预检、输液科,药学部、检验科、收费处根据就诊情况及时增减窗口,确保急诊中的各个环节平稳有序。同时,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让患者“边候诊边检查”,必要时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尽量减少等待时间。“一套‘组合拳’下来,已基本实现‘患者候诊1小时内就诊’。”陈志良说。
“流感神药”别乱用
这段时间,被称为抗流感“神药”的奥司他韦再度走红,销量暴增。这药会出现断货吗?“11月,奥司他韦的销量比10月增长了好几倍。其他如三九感冒灵等感冒药,销量也在上升。”一家位于越城区胜利西路的药店工作人员说,为了应对流感高峰,药房加大了采购量,“目前储备还是充足的。”
绍兴市多家医院传来的消息也比较乐观。“我们采供中心做好病原检测试剂,药学部做好相关抗生素、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以及激素储备,避免药物短缺。”陈志良说,医院各类药品储备充足,市民无需担心用不上药的问题,更没必要囤药。
“在开药方面,我们有严格的限制。”绍兴第二医院儿科主任郦凡告诉记者,奥司他韦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不能乱用。只有检测出流感阳性,医生才会开奥司他韦。“普通人很难判断自己得的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这种药对流感效果好,但对普通感冒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她说,非流感患者吃了这个药,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有一点想特别强调一下,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记者 陈乙炳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