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胡先生连日来出现咯鲜血、胸闷的症状,而20年前他也曾出现过同样的症状,只是当时在医院治疗好转后便没有进行后续治疗。多年以后胡先生旧疾复发,担心不已的他来到绍兴第二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的检查,胡先生的胸部CT提示了左下肺背段局部支气管扩张及肺大疱伴渗出灶,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得出无明显诱因下的咯血极有可能是支气管扩张,便以“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收治入院。
但住院治疗过程中,胡先生仍出现了反复大量咯血,这让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孟小鹏发觉了异常。随后,在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呼吸内科、胸外科等众多科室的保驾护航下,为疾病不稳定期的胡先生完成了胸部增强CT,后立即转入ICU进一步监护治疗。
“根据增强CT表现,且咯血为鲜红色,考虑诊断为先天性肺发育异常肺隔离症,肋间动脉出血不排除,也就是说,这种异常肺组织受体循环供血不具备正常肺组织的通气、换气功能。”孟小鹏介绍,经疑难病例讨论后,考虑到手术风险,最终决定对患者行介入栓塞止血治疗,待病情稳定或介入治疗效果不佳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由于胡先生的病情比较危急,医护人员在将诊断告知患者家属并征得同意后,立刻开展了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医生发现胡先生的支气管动脉粗大迂曲杂乱,左下肺有病变区。至此,困扰胡先生多年的毛病诊断明确,便是因为这“不会呼吸的肺叶”。介入栓塞术后,胡先生咯血的症状再未发生,病情稳定后顺利转出ICU。
肺隔离症这个疾病名称想必很少耳闻。据悉,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肺部发育异常,仅仅占先天性肺畸形疾病的0.15%-6.4%,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孟小鹏说,其形成的原因是在胚胎发育初期,某些原本该萎缩并被逐渐吸收的组织,因萎缩过程发生障碍而残存了下来,并形成了主动脉的异常分支。这些异常分支会牵拉部分肺组织,使其与正常肺组织和支气管分隔开,进而形成独立的隔离肺。
“通常肺隔离组织供血动脉来自胸、腹主动脉,少数可来自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等小分支,胡先生隔离的肺组织便是受胸主动脉的血液供应。”孟小鹏提醒,由于肺隔离症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为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隔离症的关键,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所以孟小鹏建议,对于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咯血、呼吸困难的患者,要警惕“不会呼吸的肺叶”。
(越牛新闻综合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