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
急性心梗近期高发!
绍兴诸暨一医院
本月已抢救近30例!
发病年龄从40多岁到92岁
......
天气忽冷忽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恶化,极易引发急性心梗。从月初到目前为止,诸暨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已完成了近30台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手术,发病年龄从40多岁到92岁。
中了招的患者
41岁的袁先生前几天一直感到胸闷不舒服,他以为是工作太累并未重视,也没到医院就诊。直到一天中午,胸闷、胸痛突然加剧,还出了一身汗,呼吸也越来越费力,这才赶到当地医院。一查,袁先生患的竟是急性心梗,口服用药后,赶紧由120转运至诸暨市人民医院急诊。
复查时袁先生突发意识不清,心电监护示室颤,急诊接诊医师王刘江、心内科会诊医师刘胜新副主任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待袁先生意识转清后,送至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手术。
医生的提醒
诸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胜新提醒,心梗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堵塞,部分心肌的血液循环突然中断,心肌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而出现坏死和损伤,多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有年轻化的倾向。冠心病、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运动过少、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更容易诱发。
气温变化是心脑血管的“劲敌”
人体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因为突然降临的寒凉刺激会使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易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冠脉痉挛等。
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有病变的血管缺血、缺氧加重,从而引发各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若再加上过度劳累、吸烟、情绪激动、饱餐特别是进食过量脂肪以及不规律服药等因素更会增加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机率。
一眼识别心梗“信号”
胸痛胸闷+大汗:胸痛和大汗,是急性心梗病人最典型症状,多在人休息、安静的时候突然发生。疼痛常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范围至少一个巴掌大小,这种胸痛、胸闷常被描述为绞痛、压榨痛、紧缩感,像胸口放了块大石、或用胶带缠了几圈,还常伴有莫名的恐惧、焦虑感。
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5分钟甚至数小时以上且不会自行缓解,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也无效。
可能存在诱因:20%以上急性心梗发作前存在诱因,比如过度运动和劳累、吃得太饱、大量吸烟饮酒、情绪激动、气温骤变不注意保暖、用力排便等等。
一旦发生心梗,这样有效自救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应谨记两个“120”,因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尽早拨打120,争取从发病开始120分钟内开通闭塞血管。
1.出现胸痛症状可含服硝酸甘油(服用前要测量血压,如血压低则不要服用),如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不要再含服,及时拨打120。病人或家属在接通电话后稳定慌乱情绪,言简意赅表述清楚呼救目的、准确地址、病人主要症状、联系电话等关键信息。
2.等待救护车期间让病人静卧,不要让病人有过多活动。
3. 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使用附近的公共AED设施)。
(越牛新闻综合诸暨市人民医院)
作者: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