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后,绍兴小伙竟变成了“小黄人”

2023-11-20 15:08

来源:

海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之一,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让人垂涎欲滴。但前不久,绍兴一小伙却因一顿海鲜吃成了“小黄人”还住进了绍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36岁的小孙两周前出现了发热,最高体温达37.9℃,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咳黄白痰、乏力等症状,一开始,小孙以为自己是感冒,但服用感冒药后情况不见好转。还出现了皮肤巩膜黄染、尿黄、纳差、右上腹部疼痛等问题。小孙无心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眼白变黄了。赶紧来到该院急诊科。抽血检查后,医生发现小孙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有6400多U/L(正常人小于40U/L),小孙足足高了100倍多,而这是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入院消化内科后,医生予立即给予保护肝脏等药物治疗。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孙肝功能如此进展呢?经过询问和排查,小孙无其他药物、酒精等损伤肝脏的行为,只是在发病前和朋友一起聚餐吃了海鲜。当时感觉有点异样,但没为当回事。医生怀疑小孙是急性戊肝,立即安排相关检测,最后ANA滴度确认为戊型肝炎。明确原因后,对症用药,经过医务人员的细心照顾,住院一周小孙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到340多U/L,小孙才松了口气。预计近期出院回家继续修养。

该院消化内科主任秦月花介绍,正常情况下,吃海鲜没问题,但如果海鲜是被污染的或未做熟的,此时吃海鲜是很容易感染戊型肝炎的。

那么,戊肝可以预防吗?秦月花表示,戊肝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除了戊肝患者、亚临床感染者为传染源外,牛、羊、猪、狗、猫等携带戊肝病毒也可成为戊肝的传染源。因此,饮食上要避免吃生腌海鲜,家中生熟厨具要分开,日常要注意水、食物的卫生,如不喝生水,聚餐时使用公勺等,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等。同时,要做好传染源患者消毒隔离工作,对传染源患者吃剩的食物、使用过的餐具、分泌物、血液应及时消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抵御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此外,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戊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一旦怀疑出现乏力、尿黄、纳差等症状,一定要来消化内科门诊做一个肝功能检测,积极诊疗,明确原因,积极治疗。

作者:记者 潘秀玮 编辑:沈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