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融,@未来。”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圆满落幕,作为承办亚运赛事最多的协办城市,绍兴向世界展示了自信开放的形象。我们深感自豪!
“同谱胆剑篇,同心谋发展。”
今天,2023绍兴发展大会如期召开,海内外的绍兴贤达回到家乡,赴绍兴之约,看绍兴之新,筑绍兴之梦。我们充满期待!
40年,我们一起走过
这两天,乡贤代表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驶入山会高架,坐上古城地铁,车窗外,满框的亚运元素,传递历史名城的激情与活力;满眼的绿水青山,诠释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大家由衷感叹:“绍兴发展越来越好!”
夏先龙 摄
一个“好”字,意蕴万千,承载绍兴儿女的家国情、赤子心。
今年是绍兴撤地建市40周年。40年来,古越大地日新月异,稽山鉴水焕发新颜,绍兴实现了从资源小市向经济大市、总体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
40年,我们一起走过——青春和汗水镌刻奋斗足迹,奏响富民强市的辉煌乐章。
我们的城市,宜居宜业。
从山会时代向杭州湾时代挺进,绍兴的城市史诗,从春秋时期起笔,从未停歇。1983年撤地建市后,绍兴开启以城市为中心、城乡一体化建设征程,江南小城蝶变成宜业宜居的现代新城。
40年来,绍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坚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推动融杭联甬、市域协同、三区融合、古城新城联动发展,城市能级不断提增;坚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县县通高铁、镇镇联高速”;坚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城乡居民乐享一体化发展成果。
城市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1983年至2022年,GDP从22.3亿元增长到7351亿元,财政收入从3.5亿元增长到821.64亿元,户籍人口从391.7万人增长到445.82万人。
我们的产业,凤凰涅槃。
从改革春风中苏醒,古越大地迸发蓬勃的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面对“成长的烦恼”,绍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40年来,绍兴坚持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迭代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实施“4151”先进制造业强市计划,“酒缸、酱缸、染缸”等传统产业破旧立新,“芯片、药片、刀片电池”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何惠娟 摄
2022年,全市拥有国内外上市企业99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87%,人才吸引力居全国第23位,在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中排名第24位。
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口袋鼓”到“脑袋富”,40年来,绍兴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共同富裕。
40年来,绍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始于1985年的兰亭书法节从未间断,农村文化礼堂插上数字翅膀,千年古城绽放时代之光……以文化人,涵养精神,丰盈心灵。
2022年,绍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6.58万元,居全国第11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67,走在全省前列。
40年荣誉榜单,见证不凡历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荣誉,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每一位绍兴人。不管身在何处,我们都为之自豪和荣耀。
这条路,我们迈得坚定
40年率先发展,40年图强争先。
40年来,绍兴每一次跨越、每一次蜕变、每一次晋级,都抱持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走得铿锵有力。
机遇,是率先发展、图强争先的起跳点。绍兴牢牢抓住和用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期,顺应大势、拥抱战略、抢占机遇,实现从“小绍兴”向“大城市”的跨越。
撤地建市前一年,1982年2月,绍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年10月,绍兴被批准为外国人旅行开放乙类地区。11月,《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布,建设“具有水乡风光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以酿造业为特色,轻纺工业为主体的中心城市”。从旅游破题,以古城为媒,城市发展定位彰显绍兴抢抓对外开放率先发展的机遇共识。
2013年,绍兴市区再次扩容,面积从原有362平方公里,扩容到2942平方公里,一跃成为全省面积第二大城市。以大城市为平台,建设内聚外联的开放之城,提增城市能级,为融入一体化进程、参与全球竞争合作赢得先机。
创新,是率先发展、图强争先的原动力。40年来,绍兴坚持创新发展,乡镇企业崛起、国资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涌现了一大批敢闯能创的越商,引领推动“绍兴制造”向“绍兴创造”晋级。今天,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5%的就业、8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制造业增加值。
更深层次的创新在发展路径上。搭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脉搏,开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新路径,绍兴成功实现产业体系从“老三缸”向“新三片”蝶变。以芯片产业为例,2018年绍兴引进中芯国际以来,已形成以中芯、长电、豪威等链主型企业为引领的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已经集聚上下游企业120多家,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开放,是率先发展、图强争先的加速器。40年来,每一个走出去的脚步,积淀起开放的水平和能力。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同城化发展、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不断创新高。
目前,绍兴已形成“3+2”平台(3个“国字号”平台和2个省级开放平台)联动开放发展模式,为绍兴“地瓜经济”提能升级打开新通道。2022年全市出口总额3409亿元,比1988年增长6266倍,出口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19位。
向未来,我们同心筑梦
今天的绍兴,站上新的发展风口。绍兴发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精彩蝶变,发展态势、发展动力、发展要求、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今天的绍兴,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亲临绍兴,留下殷殷嘱托。省委赋予绍兴“五个率先”“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等重大使命。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图更强、争一流、敢首创,敢为善为、图强争先,勇当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排头兵,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奋力谱写新时代的“胆剑篇”。
锚定“一流”目标,增强信心。聚焦发展进位、产业进阶、城市进级、民生进步“四进”目标,牢固树立“不在上游就是下游,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理念,主动对标国际一流、先进地区,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争创先进制造样板区、江南水乡新典范、共同富裕示范城、市域治理标杆地、体制机制最优市。
弘扬胆剑精神,实干为先。坚定清醒的忧患意识、争先创优的标杆意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突出“干部敢为、企业敢干、地方敢闯、群众敢首创”导向,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释放更大创业创新活力。
聚力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绍兴作为经济大市、开放大市、外贸强市,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必须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天下越商是绍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凝聚全球绍兴人的爱乡热情和智慧力量,在更大的开放合作中汇聚成勇毅前行的强大合力。
“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
我们为今天的绍兴喝彩,更为明天的绍兴加油!让我们一起同心筑梦,奔向未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何超群 编辑:傅一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