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前不久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当数字火炬手跑进大莲花体育场,和真人火炬手汪顺一起点燃主火炬时,整个现场都为之沸腾,也成就了这届亚运“科技感爆棚”的好评。其实那一刻,杭州亚组委在同步发行了亚运史上首个“数字主火炬塔”,在外形设计与动态效果上力求最大程度还原真实形态,并通过三维渲染技术,成为首个可升级变形的亚运数字特许商品。
“数字特许商品”指的就是这两年火爆全网的数字藏品,是目前收藏界的顶流,这次与亚运结合,更是展现了数字化时代的特色与创意。记者了解到,在这个独特成果的背后有着一位绍兴00后女孩章昕榆的参与,她用年轻人的热情与创造,积极助力着这场亚运盛会。
00后女孩进入新潮行业,见证科技新力量
章昕榆从小在绍兴越城区长大,热爱艺术、历史的她对于世界有着充足的探索欲。直到去杭州上大学,她又开始接触到新兴科技的发展,以及目前流行的数字化产业。毕业后,她留在了杭州,从事科技和文娱类数字藏品的开发运营工作。
“因为元宇宙、区块链都是目前很新潮而且有巨大潜能的产业,加上我自身对文艺方面的兴趣,目前的工作能够将这两者结合,不断接触到新事物,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在工作中逐渐了解数字藏品用户与客户的心理需求,对行业也产生了更全面的认识。”章昕榆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对于这份工作充满了喜爱。
亚运古风吉祥物是章昕榆接触到的第一个亚运项目,这个大IP让她既激动又兴奋。
每一个数字藏品的制作周期大概是20—30天,确定IP后,需要根据原作品进行建模渲染,包括制作低模、制作高模、拓扑低模、烘焙法线、绘制贴图、灯光渲染等一系列步骤,将原作品从实体被映射为数字信息,再在区块链上铸造为数字藏品。过程十分复杂。
章昕榆积极地参与前期的方案策划、创意呈现,在制作过程中与各部门对接,确认最终形态。甚至一段介绍文案,她都要反复打磨好几遍,确保在无误的基础上显得更加生动丰富。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强度也很大,她几乎每晚都要忙到10点多,赶着最后的车回家,虽然身体疲惫,但仍感觉内心很充实。
紧接着,团队小伙伴又迎来了数字主火炬塔等亚运合作项目,虽然有了经验,但仍出现了不少挑战。
章昕榆向记者描述了一个项目设计中的小难题,最后通过团队的“头脑风暴”才解决:“主火炬塔在开幕式之前是处于保密状态的,需要构思一个既能让用户感知到有一款亚运会相关的数字特许商品,又不能提前透露主火炬塔形态的方案。最后选择‘神秘礼物’的创意,在开幕式当天,通过藏品升级的方式和点火仪式一起揭晓‘神秘礼物’。所以这份工作,不仅需要技术过硬,还要创意‘过关’,挺烧脑的。”
亚运主火炬塔燃起的那一刻,她的热情也被点燃
9月23日那晚,章昕榆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直守在办公室的直播大屏幕前,全神贯注地盯着开幕式的情况。
“主火炬塔亮起前,我们正在紧张地确认数字版升级后的效果,还要确保平台能够稳定运行。看到上线时,一切都没问题,我长长松了一口气,接着感觉到十分激动,好像自己的热情也被点燃了。能够参与这次数字特许商品的制作非常荣幸,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章昕榆回忆起那晚的场景,仍然觉得历历在目。
这款“数字主火炬塔”在线上限量发行了5万份,线下还会推出“小主火炬塔”实体纪念品。短短一个礼拜,已经火热销售了近19000份。
但工作任务“马不停蹄”,在亚运期间,数字主火炬塔会经历两次升级变形过程。开幕式后,展示着从卷曲到舒展的动态过程,而10月8日闭幕式后,数字主火炬塔将会燃起数字火苗,象征亚运精神在数字世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这个“双节”,章昕榆将会继续努力工作,“薪火相传”的精神也在她心中澎湃。年轻的她表示自己只是参与了其中一块内容,亚运的项目上线是研发、质量、技术风险、宣传、产品、运营等各位同事共同保障的结果,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花费了很多心血。
据了解,最近为纪念亚运首金诞生,杭州亚组委还在相关平台发行了亚运会奖牌“湖山”数字特许商品。用心的团队人员们在制作前特意拜访了奖牌设计师章俊杰,根据原模1:1还原。章俊杰也为这类数字化技术点了赞:“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奖牌变成数字艺术品,能够让更多人走进亚运,了解亚运精神,贴近运动员的喜悦心情。”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文其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