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遮阳蓬,四张塑料凳,二三十个清晨刚摘的西瓜......组成了一个小小的路边瓜摊。“最重要的是持证上岗,自己种瓜自己卖。”遇着城管巡逻时,本地瓜农赵仲刚淡定地亮出了他前两天获批的摊位证。“时令水果自产自销疏导点003号摊位证”,有了这本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颁发的证书,与城管打了十年“游击”的赵仲刚获准“路边贩卖”。
此前,越牛新闻曾报道为了让流动摊贩有一个固定、安心的摊位,绍兴诸暨市开辟了两个自产自销集市,将路边摊整合成“正规军”(详见:36个红手印按满!绍兴这里的流动摊位,有“家”了)。一个月过去,自产自销点有了升级版——水果专用产销点位,它们星星点点散落在诸暨街巷路口。
“夏季是季节性水果集中上市的时节,通过我们前期的调查走访,发现本地水果店大多从嘉兴、金华等两大水果集散中心进货,而本地果农要销售增收,往往只能通过菜场摆摊,甚至铤而走险涌上街头、路口,非法占用斑马线、非机动车道等现象屡禁不止。”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骆偲睿告诉记者,“在路边摆摊的大部分是自产自销户,不能一刀切地禁止,需要找到‘疏与导’的平衡点。”于是,水果自产自销点应运而生。
诸暨22个时令水果自产自销点位
不同于菜农适合的“聚是一团火”,果农更适合“散落满天星”。骆偲睿和同事花费一个月时间跑遍城区,现场踏看调研,最终规划出了22个点位,其中市区设立了10个点,11个乡镇共设立12个点。这些点位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稳定、不影响市民生活,周边少有水果店竞争。
与蔬菜自产自销点的申请和管理相似,果农需要通过镇村申请后才能到指定位置设摊,并遵守相关管理规定。“要保证是自家田里种的,绝不允许缺斤少两。”为了帮助本地果农渡过瓜果销售的“黄金期”,准许农户亮牌经营的同时,对食品安全和价格亮化也作了要求。
村里出具的自产自销证明
“大姐,你的葡萄看着像自家的,但这蟠桃实在不像是本地田里能种出的。”诸暨市中心医院南侧的十字路口,黄金地段,人流密集。骆偲睿正在劝离一位无证摆摊的农户,并和她细细地解释:“我们现在鼓励自产自销的水果来持证摆摊,你可以去村里打个报告,证明你家种啥水果,镇里审核后我们会给你批准一个附近的点位。”
最近两个月,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每天巡查时,多了一项工作:对每一个无证摆摊的农户进行劝导并科普自产自销点位政策。
“我们希望在瓜果上市的高峰期,帮助更多本地果农‘安家落户’,现有的22个点位,远远不够。”骆偲睿说,“更多的自产自销点位正在规划。让更多小摊贩看见我们不跑也不怵,安定下来不再流动,这样城市有了烟火气,但又不呛人扰人。”
作者: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