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绍兴市举办了3场演唱会。一场是在绍兴市奥体中心举办的林志炫个人演唱会;一场是在上虞区体育中心举办的大型演唱会,陈慧琳等数十位明星登台献唱;一场是在诸暨市飨街青年街区举办的大学生时光音乐节。
与此同时,绍兴越城区的绍兴大剧院上演了英国原版儿童剧,陶堰街道还出现了难得一见的马戏团……
演艺活动带给观众欢声笑语的同时,也让绍兴文旅“尝到了甜头”。专家学者表示,要让演艺经济成为绍兴文旅市场发展的“新引擎”,营造更多的新场景、互动性和地方特色。
遍地开花,各地都在“争抢”演艺市场
林志炫、陈慧琳、齐秦等一众明星齐聚绍兴献唱,让很多人惊呼:“周末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多场演唱会,绍兴的吸引力更大了。”其实,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争着抢着”举办各类演艺活动,尤其是音乐类演艺活动数量最多,绍兴上周末的3场演唱会只是一个缩影。搜索发现,上个周末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举办音乐类演艺活动,其中仅杭州就有好几场。
最近的网络热点,也是集中在演艺市场,多场明星演唱会的门票遭“黄牛”炒作,其中某明星组合的演唱会门票第一排被炒至200万元一张引发热议;河北石家庄和河南新乡公开争夺“摇滚之乡”也备受关注。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以多艺术品类、多表现形式、丰富演出产品供给、拉动综合消费为主要方向的演艺新业态和小剧场新空间等领域格外活跃。该协会票务系统采集与服务平台数据监测,2023年上半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506场,票房收入24.97亿元,观众550.10万人次。其中,二季度演出428场,环比增长448.72%;演出票房收入22.31亿元,环比增长738.6%;观众482.33万人次,环比增长611.71%。
仅以省内城市举办的大型演唱会来说,今年以来就有湖州莫干山奇幻音乐节、海宁首届鹃湖音乐节、杭州临平2023年氧气艺尚音乐节、建德新安江音乐节、安吉大麓青年音乐节等。
以绍兴市域内举办的演唱会来说,上半年有影响力的有绍兴古城青春嘉年华系列活动、诸暨市首届西施音乐节、新昌县十九峰机车音乐节等。
融合消费,“演出+旅游”的经济蛋糕大
今年上半年,周杰伦在海口的一场演唱会,4天吸引了15.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超过了海口端午假期的旅游收入。
这就是为何全国各地“争着抢着”举办演艺活动的主要原因,因为不少地方政府都发现了演艺经济对于文旅市场来说是个新的引擎,不少地方政府甚至依托演艺活动,推出了“演出+旅游”套票活动,为文旅市场引流。
例如在建德,凭新安江音乐节门票或证件,可享受建德大慈岩、灵栖洞、新叶古村等旅游项目优惠;在诸暨,持音乐节门票可以免费游六大景区;在新昌,凭音乐节门票可以免费游览十九峰景区,体验地方特色小吃等。还有今年“五一”期间,绍兴古城青春嘉年华系列活动中,40支乐队轮流在城市广场和各大景区演出,同时演唱会场所周边的市集、国漫展、咖啡节、美食节等文旅配套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往,为文旅市场增色不少。
那么“演出+旅游”的经济蛋糕到底有多大呢?
据公开信息,今年4月份诸暨市首届西施音乐节共吸引了近3万人次游客和观众打卡。短短两天,乐迷们汇聚诸暨,给诸暨的住宿、餐饮、文创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红利。该市一家酒店市场营销总监于松江采访时透露,早在3月29日开票前,该酒店311间客房就被订满了。
建德新安江音乐节,两天带动旅游收入超400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市民去看一场音乐演艺活动,哪怕是在市域范围内,花费动辄上千元,去外地看演艺活动花费则更多。
市民小王还是一名大学生,他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去看过3场音乐节和六七场演出了。他以新昌十九峰机车音乐节为例,粗略计算了门票、住宿、餐饮加上去十九峰、大佛寺游玩过程中的购物,总计花费了约1000元。他说,去外地这个消费会更贵,今年“五一”假期他去了烟台举办的迷笛音乐节,总计花费超过了2000元。
市民小赵刚参加工作不久,也非常喜欢看音乐节,上周末她和上海的闺蜜相约去了杭州迪士尼“梦与希望”巡回演唱会。她告诉记者,这个演唱会光是门票就要480元一张,看完演出在杭州住宿一晚,第二天她们又买票去西溪湿地玩,还在游玩过程中花了100元坐了个摇橹船,加上其他购物消费,粗算总消费差不多2000元。
优势明显 “演艺经济”如何求新求变?
采访中,喜欢观看演艺活动的市民表示,绍兴是一个以人文特色和文化底蕴为重点的旅游城市,作为书法之乡、名士之乡和历史文化名城,越王卧薪尝胆、谢安东山再起、陆游和唐琬、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故事传唱至今,越剧等戏曲艺术更加适合“讲故事”。
“丰富的题材和故事,很适合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剧场演出。”上周末在绍兴大剧院看了英国原版儿童剧的戴女士说,她现在经常带孩子去看话剧,但是大多时候得去上海和杭州看,而且很多话剧都是外国题材,希望绍兴本土话剧、歌舞剧等创作、演出能够更多。
显而易见,演艺经济在吸引年轻群体聚集、创造巨大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增加城市曝光率、实现文化赋能、塑造城市IP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那么,绍兴演艺经济如何“唱得更响亮”呢?
“今年绍兴地区的演艺经济还是可圈可点的,像诸暨西施音乐节还打造了出了IP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院长何海翔教授说,今年以来,演艺经济的爆发是有目共睹的,绍兴地区也跟上了步伐,而且从绍兴地区的人文历史、山川秀景和特色饮食来说,也具备非常好的“演出+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从国内多个演艺经济做得比较好的城市经验来看,绍兴要把演艺活动培育成文旅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需要强化3点。
首先是要强化新技术、新场景的应用,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包括全息影像技术、交互体验等,这一点可以参考大唐不夜城的网红演艺节目“盛唐密盒”;
其次要强化演艺经济的多形态、多业态,不仅要有主流的演唱会、音乐会、话剧等,也要有小众需求的脱口秀、动漫展等,这一点可以参考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的演艺市场格局;
第三就是要做足“演出+旅游”的文章,演艺经济很多时候是一种“粉丝经济”,如何引导粉丝成为游客,需要去深度挖掘开发一些有个性的、有辨识度的演艺活动形式,尤其是要结合绍兴的文化IP,进行流行化改造,不仅要满足观众的需求,也能将绍兴自身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更好地发扬,带动更多的游客通过戏剧和舞台来更好地了解绍兴这座城市,探索城市魅力,这样才能让绍兴的演艺经济转化成更多的文旅消费。
作者:记者 吴维祥 实习生 邵诺鋆 文 记者 黄霄 通讯员 于江 冯斌 摄 编辑:沈洁